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作為首提地的楊浦,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生活青春湧動,一起來感受這座越來越“YOUNG”的人民之城……
編者按: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養老服務關系民生、連着民心,一直以來,楊浦始終把養老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加快建構居家社群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幸福養老”服務體系。
為展現城區養老服務發展成果,楊浦區民政局與楊浦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探趣walk·幸福養老”欄目,帶大家了解楊浦的特色養老服務品牌。
情緒突變、瞬間忘詞、記憶力變差……當老人出現這些反常表現,很可能是“認知障礙”惹的禍。如何守護這群可愛的“老小孩”,為他們指引“時間迷宮”的出口?
2019年,根據《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群建設試點方案》,楊浦區民政局牽頭啟動本區認知障礙友好社群建設試點工作,并已實作街道全覆寫。作為上海市第二批認知障礙友好社群建設試點區域,四平路街道正在創新探索問題的解法——今年,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多彩趣療”社群為老服務專題活動啟動,以音樂趣療、色彩趣療、養生運動等形式,守護着老年人的“記憶花園”。
視訊:在音樂中守護“記憶花園”,讓老人不被“困在時間裡”丨探趣walk·幸福養老
跟着旋律,打起來!
“動次打次!左右!右左!”近日,鞍山三村小區的老年活動室裡滿是歡快的鼓聲、笑聲。十多位居民圍着老師坐成一圈,每人面前放一隻彩花非洲鼓。配合《橋邊姑娘》的旋律,大家的雙手在鼓面慢慢打出了節奏。
這是四平路街道音樂趣療——非洲鼓音樂療法的第二堂課。前來參加的居民中,不少都經過前期篩查,鑒定存在患認知症的風險。平日裡,他們可能轉頭忘事,可能不愛溝通,可能生活閉塞……但在音樂中,他們漸漸敞開了心扉。老人們一邊擊鼓,一邊“搖頭晃腦”,口中哼唱着歌詞,時不時彼此相視一笑……他們似乎被喚醒了心中的精靈,在鼓聲中擁抱快樂的時光。
居民徐阿姨存在認知障礙輕度風險,此次已是她連續第二次參加活動。以前,徐阿姨從未接觸過非洲鼓,活動中她感到興奮又新奇。“打鼓不難,好上手。有時候左右手要交替得比較快,我容易記不住,但老師會很耐心地手把手帶着學。”徐阿姨說,“現在我和很多同學都熟悉起來了,來這裡上課就像小朋友一起上音樂課,很開心的!”
自今年9月啟動後,非洲鼓音樂療法以認知障礙風險人群為主要服務對象,每周于固定地點開展1-2次非洲鼓團體幹預活動,預計共為期6周,豐富老人的感覺體驗,增進老人與外界的互動,刺激大腦以實作認知障礙的預防和早期幹預。
據介紹,非洲鼓音樂療法計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基礎演奏技巧學習,主要學習非洲鼓的打擊方法;第二階段為常見節奏型學習,主要學習常見的節奏,從單一的4分音符開始,難度逐漸增加;第三階段為挑選合适的音樂用于老年人非洲鼓演奏,從簡單的歌曲伴奏開始,逐漸提升難度。
“老師就是治療師,用技術帶動學習,用激情促進體驗,我們希望利用非洲鼓的音樂體驗,幫助小組成員找到改變的動力,進而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從業人員表示。
“多彩趣療”,讓認知障礙幹預也能很有趣
認知障礙,正愈發受到社會各方的重視。
作為傳統老勞工新村,四平路街道内60歲以上老人超26000人,占常住人口總數約33.8%,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2021年,街道成為上海認知障礙友好社群建設第二批試點社群,一方面依托同濟大學老齡語言與看護研究中心,融合高校産學研優勢;一方面内部協調轄區資源,廣泛開展認知障礙相關的科普教育、幹預訓練、照護教育訓練等工作。
今年,四平路街道繼續深化認知障礙友好社群建設工作。本年度項目從2024年6月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完成2000例基礎篩查工作,查出老年人存在認知障礙低風險1862例、中風險120例、高風險18例。根據篩查對象的結果,街道會開展針對性幹預活動。
除了非洲鼓音樂療法以外,街道還将開啟色彩趣療、養生運動等幹預活動,帶着老人們一起畫彩色刮畫、練八段錦,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對社群内認知障礙風險群體的了解與關愛。
“我們把活動消息宣傳出去,居民們明顯對非洲鼓的興趣最濃,這讓我們很驚喜。原計劃是音樂趣療、色彩趣療、養生運動三種活動先後開展,現在看大家熱情高漲,正在考慮把非洲鼓活動持續搞下去。”四平路街道從業人員表示,認知障礙的非藥物幹預手段還有很多,如懷舊療法、園藝療法等,後續街道會根據居民回報,不斷創新活動形式,打造認知障礙老人精神文化的家園,守護他們的“記憶花園”。
目前,楊浦區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2.34萬人,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區之一。截至目前,共為6.5萬人次老年人提供了認知障礙篩查服務。各街道積極開展貼近社群老年人需求的認知障礙賦能活動,如家屬互助會、腦電激活站等,對認知障礙群體與其家庭提供全方位幫助。
文字:湯順佳
圖檔:孫培傑
視訊:孫培傑 王子亮
編輯:吳百欣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