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具有一定的社交屬性,串門不知帶什麼禮物的時候,帶箱牛奶一般不會出錯。逢年過節,各家超市都會重新擺堆頭,原來六個核桃鋪貨非常多,近年來有機牛奶就被推了出來。
一箱有機牛奶的價格比普通牛奶貴1塊多。
16盒裝的有機牛奶售價50多;
24盒裝的普通牛奶40多就能買到。
為什麼有機牛奶比普通牛奶貴?
是什麼在支撐有機牛奶的價格?
我帶着問題查了一些資料。
一、有機牛奶需要全産業鍊的有機生産
我原來以為牛奶的有機主要展現在産品端,比如蛋白質含量高達到3.6、3.8,但是資料顯示有機牛奶甚至從原材料,即牛奶吃的牧草這個環節,就已經開始了“有機生産”。即:
有機飼料原料的種植和加工;
有機原料奶的生産;
有機乳制品的加工。
全都符合自然、生态、無污染、無添加的有機标準。
從産業鍊看,有機生産就是讓奶牛過得幸福一點,比如:
有機飼料的種植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和化肥。
有機奶牛要自然生長,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大約20年前的一本書就已經介紹到了綠色畜牧業,早于有機奶的普及很多年。
這本書的名字叫《綠色畜牧業理論和實踐研究》,裡面提到:
自然畜牧業的發展要求是:
一是品種的自然化。
選用的禽畜品種采取自然的選育和繁殖手段,不能通過基因工程獲得。
二是料草、飼料的自然化。
飼料不能添加任何化學成分、添加劑、骨粉抗生素等等。
三是飼養方法的自然化。
歐洲自然畜牧業的法律規定,要在動物幸福的狀态下飼養牲畜,禁止全程拴綁并以自動化方式供給飼料。
奶牛從3月到10月均自然放養于草場。
小豬擁有從出生開始至少吃13天母乳的權利;
擁有鋪了稻草的豬窩的權利;
豬在運輸途中運輸時間超過8小時,就要休息24小時;
必須隔離屠宰,不被其他豬看到。
總之,要給予豬、牛等動物人文關懷。
二、有機生産過程帶來了進入壁壘
養豬的時候要是考慮豬的幸福感,在豬圈裡給每頭豬都弄個單間,養殖戶的成本就會很高。是以,有機生産首先代表着資金進入壁壘。有機牛奶,是需要資金支撐才能生産出來的牛奶。
資料顯示,作為上遊有機原料奶生産鍊的一環,考慮到上遊供應鍊及奶牛養殖營運的轉換,非有機牧場通常需要2.5至3年整體轉換為有機牧場,取決于耕地的轉變時間及相應的有機認證要求。
要通過有機牧場的認證,也需要資金和時間的投入才能得到。比如:
每頭奶牛室内即室外的活動空間分别為6平方米及4.5平方米。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好的産品都是錢堆出來的。
普通飼料和有機飼料的成本是不一樣的;
普通奶牛和有機奶牛的生産成本也是不一樣的。
有機牛奶的生産過程标準也會更加嚴苛。
牛奶生産成本高了,定價也會随之變高。
至于喝普通牛奶還是喝有機牛奶,這個看個人偏好就可以。
這兩種牛奶都有它們的閱聽人和市場,但是個人覺得有機牛奶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因為在産品數量滿足以後,我們更想吃得好,更追求産品品質。
舉例來說:
前段時間買玉米,每個玉米都有1到2個蟲子。
賣玉米的大爺當時說,這是他自己種的玉米,沒有打農藥;但是那些蟲子讓我心情突然就不美麗了。
但是下水煮出來的玉米是真的香。
在外面買各種玉米吃,味道都比大爺賣的玉米差遠了;甚至煮之前很硬的玉米粒,熟了以後都非常軟糯。
我不需要吃四五個五米,我的胃也不允許我吃那麼多;
我隻想吃個好點的玉米,一兩個就足夠了,即便價格貴我也願意買。
有機奶的消費,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