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好人》上映,觀衆再見張北京,也發現了一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牛犇。
今年4月,老藝術家牛犇入選2023年感動中國10大人物,在網絡上掀起一陣風波。央視說他是流浪進電影的苦兒,是至今依舊在跋涉的老戲骨。
但大部分觀衆卻不買賬,認為他可以拿一個藝術終生成就獎,卻不認可他有資格能獲得這個榮譽,畢竟和他站在一起的,是水稻專家楊華德、藍天衛士空軍兵團大隊等。
不少人開始扒牛犇的私人生活,發現他現在住的養老院,一個月的費用最少都要5000元。
其實,牛犇不是單純憑借着80多年的演藝生涯享此殊榮,但凡了解他的過往經曆,便能知道,為什麼央視願意把這個獎項頒發給他。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的1946年,自幼父母雙亡的牛犇為了讨生活,在抗日電影《聖城記》裡演了一個小村童,沒有經過系統教育訓練的他遇到哭戲時根本哭不出來,現場從業人員直接給了他一巴掌,這才順利完成了哭戲部分。
在新中國成立後,牛犇開始在各個電影裡面打雜,拍抗日劇時,他被狼狗咬過,被黃河水沖走過,甚至還摔斷過肋骨,到了48歲終于靠着《牧馬人》成為了金雞獎最佳配角,到了79歲,才在電影《海鷗老人》裡第一次當上主演。
或許在一開始,牛犇是生活所迫,才成為演員,但在漫長的演藝生涯裡,他已經愛上了這個行業,雖然他沒有遇到最好的時候,但他願意把最好的演技奉獻給觀衆。
在這種情況下,牛犇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做慈善,成為糖尿病幹預救助專項基金的發起人和公益大使、艾滋病防治大使,更是資助了幾百個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捐建了多所養老院,他這輩子唯一的房産,是他資助過的學生為了報恩為他購置的。
80歲時,牛犇和自己的妻子成立了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用更系統的方式,繼續資助貧困兒童,支援青年創業。
2018年,83歲高齡的牛犇決定入黨,受到了國家最高上司人專門緻信的祝賀和鼓勵。
成為黨員後,牛犇積極響應國家号召,參演文化扶貧劇《遍地書香》、農村生活勵志劇《一個都不能少》等,因為年紀大了,他的記憶力大不如前,每天淩晨起床,溫習當天的台詞,這份毅力不知道要讓多少數字小姐、數字少爺自慚形穢。
牛犇從來不在乎名利,甚至不在乎觀衆能不能念對他的名字,在他的認知裡,演員可不是什麼富人職位,甚至早期的演員也是吃死工資的,70年代的演員月薪隻有18元,比不上一般勞工,是以,要能吃苦受累的,才能成為演員。
年紀大了以後,牛犇更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為國家做一點貢獻,也是以零片酬參演了許多電視劇,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幫助推廣扶貧公益。
牛犇站在聚光燈下,堅守着超越銀幕的邊界,他不僅僅是中國影視從業人員的行業标杆,更是中國公益事業的積極參與者,這才是他能成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