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猶如一位熟悉的故人,一直“活”在松江這所百年名校裡

他猶如一位熟悉的故人,一直“活”在松江這所百年名校裡

秋日的松江二中,在樹葉悄悄轉黃的靜谧中依舊透着生機。校園一角的侯紹裘半身漢白玉雕像便是盎然生機所在。幾十載光陰流轉,其猶如一位熟悉的故人,靜觀校園四時變化,雖不能言語,但卻訴說着革命戰争年代,仁人志士為國之命運、民之幸福呼号奔走的燃情故事。

他猶如一位熟悉的故人,一直“活”在松江這所百年名校裡

侯紹裘,1923年秋加入中國共産黨,為松江第一位共産黨員,也是中國共産黨早期上司人、五卅運動參與和上司者、大革命時期國民黨江蘇省黨部主要負責人。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夕犧牲于南京,時年僅31歲。

學生時代的侯紹裘,曾就讀于松江二中。1986年,烈士陵園與松江二中合作,在校内建造侯紹裘烈士半身像。從此,烈士“回到”了熟悉的母校,陪伴一批又一批學弟學妹茁壯成長。從此,松江二中乃至整個松江的青少年們,又多了一處對話英烈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

他猶如一位熟悉的故人,一直“活”在松江這所百年名校裡

9月29日下午,一群學生相約一同瞻仰侯紹裘烈士雕像。曾畢業于松江二中的青年教師晏楠秋也一同前往。寒來暑往,就在這處雕像前,侯紹裘的精神追求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松江學子。“一個人不是為了一己而生,是為社會、人類而生,以最多數人之最大幸福為人生的最終目的、最大責任,而以盡此責任為樂。” 晏楠秋說,學生時代,侯紹裘烈士的這一崇高追求曾鼓舞了他和數百同窗。而今,以教師身份重回松江二中,他表示,也定當以侯紹裘烈士之精神陪伴學生向上生長。

學生們也感觸頗深。“侯紹裘烈士在深知個人力量微乎其微的情況下,依然能毅然決然挺身而出,舍小我為大我,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高二(4)班學生柏辰銘說,這一點令他印象深刻。在高三(4)班學生謝炬玫看來,屹立于校園的侯紹裘烈士像是鼓舞青年學子以青春奮進之姿不負盛世之歌的鮮活教材。

松江二中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艾衛鋒介紹,松江二中創辦于1904年,發端于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的“雲間書院”,1904年開“新學”之端建松江府中學堂,距今120年。學校曆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是教育界知名的“古城名校”。多年來,學校秉持“擇傳統之優,走創新之路”,與時俱進,創新教育形式,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使“紅色血脈”融入學校高品質發展全過程。作為侯紹裘烈士的母校,學校在講述英雄校友侯紹裘的故事上發揮主陣地作用,就在幾年前,還組織師生創作了以侯紹裘為原型的話劇——《路》。

文字、圖檔:王梅

編輯:周加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