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家廚房可能每月釋放萬億“微塑膠”,對人體有害!癌症患者慎用

微塑膠——這個詞近些年來屢屢出現在各種新聞頭條和科學報告中。它指的是長度小于5毫米的微小塑膠碎片,這些碎片可以來自各種塑膠制品的分解,比如塑膠袋、外賣塑膠盒、塑膠瓶、包裝材料等。

據估算,一個人平均每周大約攝入5克微塑膠顆粒,相當于每周“吃掉一張銀行卡”[1]。我們喝的瓶裝水、穿的衣服,甚至呼吸的空氣中,微塑膠無所不在。在這個令人不安的背景下,科普君不禁要問,這些微小的塑膠顆粒到底對我們的健康有多大危害?

01

清潔神器:魔術擦的微塑膠釋放

近期,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家用清潔産品中的微塑膠釋放問題[2]。他們的研究對象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清潔産品——魔術擦,這種産品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的聚合物制成,以其強大的清潔力著稱。然而,在使用過程中,魔術擦需要與物體表面摩擦,在這個過程中會脫落出微塑膠。

研究顯示,魔術擦每磨損一克可釋放出約650萬個微塑膠纖維[2]。根據亞馬遜的銷售資料,全球每月售出的魔術擦産品磨損量達到7.5噸,由此推算,每月可能釋放出多達1.55萬億個微塑膠顆粒。然而,這還僅僅是通過一個零售平台的資料計算出來的,實際釋放量可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你家廚房可能每月釋放萬億“微塑膠”,對人體有害!癌症患者慎用

圖檔來源:攝圖網

02

微塑膠對人體的潛在威脅

微塑膠進入人體後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研究人員通過多種實驗模型和技術手段,逐漸揭開了其潛在的危害。2024年4月10日,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環境健康展望》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探讨了微塑膠顆粒在小鼠體内的分布情況[3]。研究發現,攝入的微塑膠不僅停留在腸道,還可以穿過腸道屏障,進入肝髒、腎髒甚至大腦等其他組織。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微塑膠還會改變結腸、肝髒和大腦中的代謝途徑,說明它們能夠深度影響人體健康。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微塑膠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聯。2024年3月7日,意大利坎帕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首次證明了微塑膠和納米塑膠與心血管事件之間的聯系。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存在微塑膠的人,其在未來34個月内發生心髒病、中風和全因死亡的風險增加了4.53倍[4]。

你家廚房可能每月釋放萬億“微塑膠”,對人體有害!癌症患者慎用

圖檔來源:攝圖網

03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用品

在微塑膠已經無處不在的今天,覓友們可以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選擇更健康的替代品,減少微塑膠的暴露和攝入。

選擇天然材料的衣物和家居用品

合成纖維,如聚酯、尼龍、腈綸等,是微塑膠的重要來源之一。這些材料在清洗或摩擦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微塑膠纖維。為減少微塑膠的暴露,可以選擇天然材料制作的衣物和家居用品,如棉、麻、絲、羊毛等。這些天然纖維不僅對環境更加友好,穿着和使用起來也更舒适。

特别是家居用品,如床單、枕套和地毯等,建議選擇使用天然纖維制成的産品。天然材料不僅在使用過程中不易釋放微塑膠,還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濕性,對人體健康更有益。

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玻璃或不鏽鋼容器

塑膠容器是微塑膠的另一大來源,尤其是那些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遭遇摩擦或高溫的塑膠制品。建議使用玻璃、不鏽鋼或陶瓷材質的容器,替代一次性塑膠瓶、塑膠飯盒、塑膠水杯等。這些材料不僅經久耐用,而且更能保持食物和水的純淨,減少微塑膠的潛在暴露。

在日常使用中,選擇無毒環保的替代品,盡量避免使用含有聚苯乙烯或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的塑膠制品。此外,注意不要将塑膠制品放入微波爐加熱,避免高溫導緻塑膠分解,産生更多微塑膠。

避免使用含微塑膠的個人護理産品

許多個人護理産品中,如洗面乳、牙膏、磨砂膏等,都可能含有微珠形式的微塑膠成分。這些微珠通常作為去角質或清潔成分使用,但在使用後會被直接沖入下水道,進入水體環境,并有可能被再次攝入體内。

選擇無微塑膠的産品,可以通過檢視産品成分表來識别,避免使用含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尼龍(Nylon)”等成分的産品。此外,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推出不含微塑膠的天然産品,如竹炭潔面皂、純天然磨砂膏等,可以作為更環保和健康的替代選擇。

你家廚房可能每月釋放萬億“微塑膠”,對人體有害!癌症患者慎用

圖檔來源:攝圖網

避免過度使用“清潔神器”

許多家用清潔用品,如魔術擦等,在使用過程中會釋放大量微塑膠。為了減少微塑膠的釋放,建議避免過度使用這些“清潔神器”,轉而使用更環保的替代品。例如,使用棉布、竹纖維或椰子殼刷等天然材質的清潔工具,既可以達到清潔效果,又不會釋放微塑膠。

另外,考慮使用自制的清潔液,如用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制成的天然清潔劑。這些替代品不僅能夠有效清潔家居,還能減少化學物質和微塑膠的暴露。

在廚房中使用天然材料的炊具和餐具

塑膠廚具,如塑膠勺、鏟和砧闆等,在使用過程中會不斷磨損并釋放微塑膠。建議選擇使用木質、不鏽鋼或矽膠制品代替塑膠廚具。特别是天然竹木制品,它們不僅環保,還具有較好的耐用性,不易釋放有害物質。

此外,避免使用帶有不粘塗層的炊具,因為不粘塗層可能在高溫下分解,釋放出有害的微塑膠顆粒。優選使用鑄鐵、陶瓷或不鏽鋼的鍋具,這些材料更耐用且更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德振,李佳,張玲玲,劉雁紅.大蒜、洋蔥、生姜和辣椒四種香辛料風味成分研究進展[J].中國調味品,2019,44(01):179-185.

[2] 晏莉,黃起壬.大蒜素藥理作用和作用機理的探讨[J].實用臨床醫學,2008(01):134-135+138.

[3] 郭俊霞,金宗濂.食物中一些降壓的生物活性物質及其降壓機理[J].食品工業科技,2004(02):144-145.

[4] 劉浩,崔美芝,李春豔.大蒜素對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複,2004(21):4264-4265.

[5] 徐巍,蘇樂群,李宏建.大蒜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06):805-807.

[6] Li Y, YY.Isolation of diallyl trisulfide inducibl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by modified 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J].DNA Cell Biol‚2002‚21(11): 771-780.

[7] 焦存,蘆現傑,谷萬裡.大蒜素抗婦科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機制的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02):222-225.

[8] 耿晶. 蒜氨酸生物藥劑學分類及血漿蛋白結合研究[D]. 烏魯木齊: 新疆醫科大學,2015.

[9] 李金芳. 大蒜含硫化合物藥動學及與H2S作用的相關性研究 [D]. 烏魯木齊: 新疆醫科大學,2016.

[10] 闫淼淼,許真,徐蟬,郭得平.大蒜功能成分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0,31(05):312-318.

[11] FRIEDMAN T, SHALOM A, WESTREICH M. Self-inflicted garlic burns: our experience and literature review[J]. J Intl Dermatol, 2006, 45 (10): 1161-1163.

[12] 斯彩娟.大蒜怎麼吃[J].健康博覽,2015(06):56-5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