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社交故事#
不過,此處有一個兩難問題,現金流貼現和自身曆史PE區間如何平衡的問題
根據DCF測算的估值區間在15X到35X,而從曆史估值區間角度來看,本案曆史PE其實很少低于20倍。
可見,市場對于其仿制藥轉型的預期,十分看好,估值十分堅挺。
但是,從安全邊際以及ROIC水準(10%左右)來看,似乎還不算很便宜。
本案,在2018年9月28日前,其PE為46倍,市值為260億
而黑天鵝事件後,股價大跌,但PE最低也在24倍左右。
目前,其PE已經回彈,市值升至170億元。
另外,再補充三個需要關注的風險點和估值細節,供參考:
一是,大股東質押比例——華海的大股東質押數占持股比例較高,占比約42.36%,并且比黑天鵝事件發生前的比例32%,還要高一些
二是,管理層風險——華海當時是由陳保華(大股東)與周明華(二股東)聯合創辦的,但如今需要注意背後的細節。既然業務結構有如此之大的變動,那麼從公司經營角度來說,内部體系可能難免有摩擦。
我們翻了翻公告:據2006年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周明華未通過《關于選舉公司第三屆董事會成員的議案》,反對票52%,周明華未進入董事會席位
而後,黑天鵝事件發生前一天,周明華開始減持華海股份,目前,還持有19.25%的股份,未來,可能需要考慮治理結構和管理層方面的風險。
如果有機會和本案管理層深入交流,上述問題,将是我們抛出的主要關注點。
三是,PE-TTM值變動大——目前,2018年10月19日,黑天鵝事件後,華海的股價大跌到10.62元/股,PE-TTM跌至24倍
而截至2018年11/28日,股價反彈上漲至13.48元,漲了27%;同時,PE-TTM上漲至41.2倍,上漲了72%
此處有一個重要的估值細節:為什麼股價僅上漲了27%,PE-TTM卻猛然漲了了72%?
根據公式PE-TTM=(股價*總股本)/滾動12個月淨利潤。
由于PE-TTM取的是前四個季度的滾動淨利潤,2018年10月30日,華海公告三季報,其中淨利潤大跌47%,導緻本期滾動淨利率下跌
可見,股價上漲23%(分子),滾動淨利潤(分母)下跌47%,是以,PE-TTM增幅就被放大了。
類似的情況之下,PE-TTM需要進行調整——目前其PE-TTM為42倍,而2018年動态市盈率為25.8倍,顯然,在做估值時,後一個資料更值得采信
預知後續,且聽下回分解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