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開篇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如果你喜歡讀近代文學,那一定逃不過讀老舍的作品;如果你要談老舍的作品,那麼一定逃不過今天要說的這本書:《離婚》。
如同千千萬萬文學作品一樣,對于《離婚》這本書,人們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但無可否認的是,像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館》一樣,《離婚》這本書中,也有着一股難以言喻的悲涼。
這種悲涼感,究竟從何而來?《離婚》講的,又真的僅僅是離婚這件“小事”嗎?
從《離婚》中看人性之惡
曾有學者這樣評價《離婚》這部作品:“就對婚姻的探讨上來講,《離婚》這本書足以與錢鐘書先生的《圍城》相媲美。”
但與《圍城》不同的是,在《離婚》這部作品中,你能夠看到5對夫妻。盡管他們身在老北京,但在婚姻中的經曆,也能跨越時空,讓現代人感同身受。
這5對夫妻,可以說是各有各的“不幸”。
書中的張大哥和妻子感情很好,人緣也很好,不幸的是,他們有個遊手好閑的敗家子兒子;
李先生是個知識分子,對于父母給他包辦的婚姻一直心懷不滿,對“俗氣”的妻子,也一直瞧不上;
相比之下,李先生對鄰裡的馬太太青睐有加,馬太太不僅性格賢淑,容貌姣好,還有着頗高的見識。但馬先生卻不知珍惜,一門心思在外獵豔;
另一邊的吳先生,也一直嫌棄自己的妻子不漂亮,想要另尋新歡。可吳太太身強力壯,吳先生一直不敢作聲。
最後的邱太太,是大學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生育能力,也一直看不起文化水準較低的丈夫。而邱先生表面剛正不阿,人品很好,實際上卻背着邱太太在外面找小三。
總結下來看,這5對夫妻各有各的不滿,似乎每一個人,都無法在婚姻中獲得幸福。即便是在現代社會,許多夫妻也仍有許多面臨這些情況。
在這本書裡,這些已經結婚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想要離婚。在他們眼中,自己得不到的,往往才是自己最需要,也最渴望的。
在這些角色的身上,我們能看到人性中的各種缺點:貪婪、自私、忘恩負義等。但小說裡最能展現人性之惡的,卻是另外一個角色。
除了這5對夫妻之外,小說裡的另一個重要角色,便是這幾位男士的一個同僚——小趙。它不僅要挾張先生把女兒嫁給他,還為了讨好上司,做着一些買賣婦女的勾當。
在小趙的襯托之下,這幾位先生似乎也顯得不那麼可憎了。甚至在他們身上,我們還能看到一些人性中的閃光點。
除此之外,這5對夫妻盡管存在着不同的沖突,但其結局,卻都是相似的。
殘酷的現實,難逃的枷鎖
在《離婚》這本書中,最殘酷也最現實的一個點便是:這5對夫妻,到最後沒有一對離婚的。
無論是丈夫出軌,還是在外包養情人,還是“吃着碗裡看着鍋裡”,小說中的太太們,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接受”。
她們有的裝作不知道,有的就算看在眼裡也默不作聲。馬太太甚至看到丈夫帶小三進家門,也選擇将其留下來吃飯。
人們常說,在婚姻裡,最重要的便是忠誠。可脫去這層理想主義的外殼,又有多少人能在另一半變心時,毅然決然地選擇放手呢?
這5對夫妻的故事,如同一幅描繪婚姻百态的灰暗畫卷,在那舊時代的背景下,展現出的無奈與悲哀,令人深思。
這不僅僅是個體的遭遇,更是時代的縮影。
在舊社會,傳統觀念仍然占據人們的頭腦,任何人在婚姻中,其實都沒有多少選擇的權利。即便是身為“時代先鋒”的魯迅先生,也逃不過包辦婚姻的困擾。
其中最能代表新興思潮的,便是像邱太太一樣的女性們。她們雖有了獨立、覺醒的意識,但仍難以擺脫對丈夫經濟上的依賴,以及社會輿論的壓力。
她們對丈夫的不忠選擇忍耐,并非僅僅是軟弱,更是一種無奈的生存政策。而男性們在新舊觀念的沖突中,既渴望擺脫傳統婚姻的束縛,又無法割舍既得的利益和安穩。
這種“兩難”的困境,即便在現代社會,也并非完全絕迹。
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更加開放、自由的時代,但婚姻中的各種問題,依然是許多人的困擾。
經濟壓力、家庭責任、社會期望等因素,常常讓人們在面對婚姻危機時陷入兩難境地。
我們或許不再像小說中的人物那樣,受到傳統觀念的嚴格束縛,但在生活中,各種新的挑戰和誘惑,也不斷湧現。
對于小說中的人物來說,他們在婚姻中掙紮,試圖尋找一種平衡,卻始終無法擺脫現實的困境。而對于我們來說,這本書也讓我們反思自己的婚姻觀和價值觀。
人性,本來就是貪婪、自私的,這些人性的惡,自古至今都未曾消弭。但在這五對夫妻的故事中,我們也能看到一些人性的美好。
比如張大哥和妻子之間,在危難時的互相依靠;李先生在某些時刻,對妻子心懷愧疚;以及馬太太的賢淑、包容,都是人性中的溫暖、閃亮之處。
盡管婚姻充滿了沖突和不幸,但這些美好的品質依然存在,也給人帶來一些希望。
婚姻,究竟是一種束縛還是一種幸福?其實如同人性一般,婚姻,也具有它的兩面性。
它既可以是溫暖的港灣,也可以是沉重的枷鎖。
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婚姻?
我們應該将婚姻其視為一種契約,還是一種情感的寄托?
在婚姻中,我們應該如何保持忠誠和信任,又不失去自我?
這些問題沒有标準答案,但《離婚》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起點。
結語
《離婚》這本書,雖然充滿了悲涼和無奈,但細細讀來,也讓人感受到一絲溫暖。
婚姻是小事,也是大事。無論在婚姻中出現幸福、關愛;還是背叛、妥協,每對夫妻的心境看似一樣,卻又各有各的差别。
老舍将《離婚》這本書,稱作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很多人認為言過其實,但實際上,這一評價并不過譽。
除了婚姻中的悲劇之外,書中的角色,每個人都有一股“人情味”。
這種“人情味”,從何而來?或許,正是從人性的善惡交錯種,才能得以展現。
無論是婚姻,還是人性,都并不能一言以概之。甚至就算用“硬币的兩面”來做比喻,也過于偏頗,難以涵蓋其全貌。
婚姻既是“圍城”,也是一杯暗含回甘的苦茶。婚姻、人性,都需要我們用一生來讀。
參考資料:
中國知網:論《離婚》中的社會亂象與難覓的詩意人生
中國知網:《離婚》的“家庭”意象分析
中國知網:激變時代的婚戀書寫 ——以老舍《離婚》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