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更友善随時回來閱讀更多精彩内容,感謝您的支援。

“你知道嗎?這個吳家的祖上,可能真的藏着一段驚心動魄的曆史,看來一切有迹可循啊!”學者張培元神秘兮兮地對同僚說。

而同僚聽後則好奇地追問:“你是說,江蘇吳家要改祖姓這個案子?”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張培元點了點頭,聲音低沉而充滿磁性,眼中閃過一絲探尋之光:“據史料記載,張士誠在城破之前,曾有三個兒子下落不明。

而吳家的家譜中所顯示的資料與時間也有多處吻合之處,沒想到曆經六百多年,這個祖訓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傳承下去……”

然而又是什麼原因讓吳家的祖先一直守口如瓶到至今呢?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生于戰亂,英雄血脈隐匿百年

元末時期,朝政日益腐朽,鹽稅成為國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導緻鹽價飛漲,使得東南沿海的鹽民生活陷入極度艱難。

張士誠自幼在泰州白駒場運鹽維生,為人身強力壯,仗義疏财,盡管家境貧寒,卻常助人于危難,是以在當地百姓中威望甚高。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1367年的秋季,整個蘇州城籠罩在一片戰争的陰雲之下。

那年四十六的張士誠,因受不了統治者的長期欺壓,與他人一起舉行農民起義,當時同為起義軍的朱元璋大軍如潮水般湧向蘇州城,他們兵分三路,由徐達、常遇春和李文忠三位大将率領,分别從東、南、西三個方向發起猛攻。

張士誠指揮着守軍,依托堅固的城牆和複雜的防禦工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城外的炮聲震天,朱元璋的軍隊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武器火炮,對蘇州城牆進行猛烈的轟擊。城牆上的守軍傷亡慘重,但張士誠仍然堅守不出,他深知一旦城破,便是生死攸關的時刻。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在經曆多月的圍城戰中,張士誠多次組織敢死隊進行反擊,試圖打破圍困。

在一次夜襲中,他甚至親自率軍出擊,與朱元璋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然而,由于兵力懸殊,這些反擊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随着城内的糧食儲備和裝備逐漸消耗殆盡,軍内的士兵們士氣不高,也開始慌亂,看到如此的情況,張士誠也意識到,蘇州城的陷落或許隻是早晚的問題。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是以在被攻陷俘虜之前,一向謹慎的他,做出了三項重要安排:首先,他将家中财産分發給軍中壯士,以鼓舞士氣,讓他們繼續堅守陣地;

其次,他秘密籌劃家屬和心腹的逃生之路,確定家族血脈能夠延續下去;最後,他下令焚毀官署及自己的宅邸,防止戰利品落入敵人之手,捍衛了最後的尊嚴。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沒過多久,果真在一次猛烈的攻勢下,蘇州城的城牆最終被攻破。張士誠在絕望中選擇自殺,試圖以死明志,但他未能成功,最終被朱元璋的軍隊俘虜。

而張士誠的堅守與犧牲,成為了後世傳頌的英雄事迹。

那他的遺孤都去了哪裡呢?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揭開身世之謎,不能說的秘密

根據《溫張族譜》中所提及的張士誠與妻子劉氏一共是先後生育了五個兒子,而其中前三個兒子在慌亂中失去了聯絡。

另外兩個幼子則都在乳娘的照顧下,逃離到江西地帶,并被姓溫的船工收養了,之後他們也改為溫姓。

然而,這兩個幼子,則有可能就是江蘇舍村這六百餘位吳姓村民的先祖。

直到2005年,這個隐藏已久600多年的秘密,為什麼突然會被公諸于世的呢?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原來是吳家的後人吳元大爆的料,他是一名普通的村民,但随着年齡的增長就越奇怪自己姓氏之謎。

每年清明時節,當全村人都忙着祭拜祖先時,吳元大就發現了一個異常的現象,他們家族的所有墓碑上,寫的都是“張氏”而非“吳氏”,小時候不懂,他也試着問自己父親,可是父親每次都支支吾吾敷衍他,隻是說這個是祖先遺訓來的,這令吳元大更加懷疑當中有什麼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吳元大心中不禁打了一個大問号:“自古以來,一個家族的姓氏就代表着傳承不息的紐帶,而現在他們家吳氏怎會有生前的稱呼與死後的銘記相異的情況?

于是他帶着這個疑慮,決定去問問自家的爺爺以及村裡幾位受人尊敬的吳氏長輩,希望從他們的口中挖掘出曆史的真相。

經過一番詢問,吳元大逐漸拼湊出了家族的秘密,才得知,原來這個代代相傳的家訓,是為了保護後代免受追殺,確定血脈能夠安全延續。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然而,在吳元大看來,現在都21世紀了,那些陳年往事已成過去,很多事情也早已翻篇。

于是他開始四處奔波,與同族村民們溝通協商,倡議恢複祖姓,重拾張士誠後裔的身份。那段時間,吳元大忙得不可開交,研究如何辦理姓氏變更手續,并說服了600多名吳氏村民的支援。

然而當他去到相關部門想辦理轉姓氏的時候,從業人員卻告知吳元大,他所提供的材料不足以證明他們吳氏村民就是張士誠的後裔,是以業務一直被卡在那裡,毫無進展。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不過吳元大并未是以放棄,他轉而尋求媒體的幫助。記者們聽聞吳元大的故事,覺得頗具價值,決定深入吳家村進行采訪,一探究竟。

當記者們剛踏入吳家村,吳元大便熱情地迎了上去,手中緊握着那塊傳承了數百年的木質牌匾。他激動地向記者展示,這塊牌匾出自張士誠第九代後裔之手,镌刻于康熙五年。

記者仔細觀察牌匾,确實感受到了曆史的厚重,牌匾上刻着的字迹有些模糊但可見寫道:“吳家姓氏之人,皆為張士誠後裔,曾在海陵生活。”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随後,吳元大拿出了家族的族譜,向記者講述他們的家訓和這段塵封的曆史。而這段采訪,不僅為吳元大和他的村民們找到了一個發聲的視窗,也讓這段被遺忘的曆史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吳元大堅信,在衆人的努力下,他們終将可以認祖歸宗,恢複張士誠後裔的榮耀。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如今,在專家張培元的幫助下,吳元大和他的村民們可以更系統地準備好完整的資料,然後再次前往相關部門申請恢複姓氏。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吳氏堅守了六百多年的家族遺訓,将“隐姓埋名,血脈不斷”始終銘記于心,也才有了今日的吳氏家族。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關于村民集體改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讨論!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

資訊來源:

隐姓埋名的張士誠後裔--《江蘇地方志》2022年01期

600名村民集體申請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揭開塵封600多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