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适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解釋(一)》,自2024年9月27日起施行。
今天(26日),最高人民法院釋出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司法解釋,聚焦民法典施行後,社會廣泛關注、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亟須解決的争議問題,明晰責任,定分止争。
拐賣兒童案件家屬如何追償?
明确支援賠償監護人尋親的合理費用
近年來,拐賣、拐騙兒童及智障婦女的行為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這些犯罪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兒童的人身權益,也給受害者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經濟負擔。親屬往往耗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來尋親,那麼尋親産生的支出能否獲得賠償?
此次司法解釋進行了明确,規定: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監護人請求賠償為恢複監護狀态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等财産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援。
明确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标準
此外,司法解釋還明确了嚴重精神損害的認定标準。規定,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緻父母子女關系或者其他近親屬關系受到嚴重損害的,應當認定為民法典規定的嚴重精神損害。
被監護人侵權 如何定責?
一直以來,農村留守兒童、離異家庭未成年子女權益保護、“校園欺淩”等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今天釋出的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司法解釋進一步規範了被監護人侵權的責任承擔問題,為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指引。
實踐中,也有非近親屬擔任監護人且被監護人本人有财産的情況,這時完全由監護人擔責可能導緻非近親屬不願擔任監護人,這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長。
為解決這個問題,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在判令監護人擔責的同時,應當在判決中明确“賠償費用可以先從被監護人财産中支付,不足部分由監護人支付”。同時,為保證被監護人健康成長,司法解釋對從被監護人的财産中支付賠償費用作出限定,規定“應當保留被監護人所必需的生活費和完成義務教育所必需的費用”。
夫妻離異後孩子闖禍 誰來擔責?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夫妻離婚後,未成年子女侵權由誰來擔責呢?實踐中,離異夫妻一方往往以未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為由,主張自己不承擔責任或者少承擔責任。針對這種“誰出力就誰擔責”的不公平情形,司法解釋進行了回應。
明确未成年子女侵權 離異夫妻共同擔責
司法解釋明确,夫妻離婚後,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請求離異夫妻共同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援。一方以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為由主張不承擔或者少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援。未與未成年人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母不承擔監護人的侵權責任,由該子女的生父母承擔責任。
這不僅能更好保障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促使離異父母更加關注子女的成長和教育,避免因離婚而疏忽對子女的監護職責。
受托監護人在過錯範圍内承擔責任
司法解釋還明确了被監護人侵權,受托履行監護職責的人在過錯範圍内與承擔全部責任的監護人共同承擔責任。
懲治校園欺淩 合理确定教育機構責任
近年來,校園欺淩等違法犯罪時有發生,司法解釋在懲治校園欺淩、合理确定教育機構責任方面也作出了規定。明确:學生在校内遭受校外人員人身損害的,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為第一責任主體,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教育機構承擔順位在後的補充責任。
法官介紹,第三人和教育機構作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在判決中應展現教育機構承擔補充責任的在後執行順位。
出借未投保交強險的車輛發生事故
車主是否擔責?
按照大陸法律規定,機動車必須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才能上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交強險。但生活中,總有部分車主抱有僥幸心理,選擇不購買交強險。那麼将未投保交強險的車輛交給他人使用,發生了事故車主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對此,司法解釋進行了明确:未依法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投保義務人和交通事故責任人不是同一人的,投保義務人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内與交通事故責任人共同承擔責任。
下車後自己的車溜車把自己撞了 誰來賠?
“自己的車撞了自己”說起來似乎不太可能,不過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并不鮮見,例如駕駛員中途未停穩車輛就下車,車輛發生溜滑導緻其傷亡,車輛駕駛人或者其家屬往往會因為機動車交強險和商業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賠付問題,與保險公司産生糾紛。對于此類案件,保險公司賠不賠,存在一定争議。
對此,司法解釋進行了明确,統一裁判标準,規定:機動車駕駛人離開本車後,因未采取制動措施等自身過錯受到本車碰撞、碾壓造成損害的,駕駛人因對機動車有實際控制力,不可“自己對自己侵權”,駕駛人不屬于三者險的理賠對象,不應依照交強險和機動車商業第三者責任保險獲得理賠。
據介紹,這樣規定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督促駕駛員在離開車輛前檢查好車輛,保障車輛合法停放、安全停放。
拼裝車報廢車發生交通事故 責任誰承擔?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以買賣或者其他方式轉讓拼裝或者已經達到報廢标準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
禁養的烈性犬傷人 由誰擔責?
近年來,烈性犬傷人事件時有發生,為了規範養犬行為,確定公衆安全,司法解釋明确,禁止飼養的烈性犬造成他人損害,無論受害人有無過錯,飼養人均應承擔全部責任。
司法解釋規定: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主張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援。比如,某市養犬管理規定禁止飼養藏獒。飼養人違反該規定,飼養了一隻藏獒。當藏獒咬傷他人時,不論飼養人采取了何種管理措施,也不論受害人是否存在逗弄藏獒等行為,飼養人都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高空抛物造成損害
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後果
找不到抛物人如何定責?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釋出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司法解釋,對高空抛物的責任承擔問題進一步細化,明确了高空抛墜物緻害責任主體及責任劃分。
高空抛物罪是2021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設的罪名,規定:從建築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擲物品,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此外依照大陸民法典的規定,如果高空抛物或者墜物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還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而生活中有些高空抛物或者墜物造成的侵害案件,最終沒有找到真正的侵權人,那這種情況下應該誰來承擔責任呢?
司法解釋明确,高空抛擲物、墜落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具體侵權人是第一責任主體,未采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的物業服務企業承擔順位在後的補充責任。
明确找不到具體抛物人時 物業和可能侵權人的責任順位
實踐中,高空抛物事件發生後,找不到具體侵權人的情況也不少見,這時為了保證受害人得到救濟,根據民法典的規定,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物業和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将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那麼二者之間如何劃分責任、誰先承擔責任呢?此前法律并未明确規定,此次司法解釋也進行了明确和細化。
規定:無法确定高空抛擲物、墜落物緻害的具體侵權人的,未采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的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先行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責任。被侵權人其餘部分的損害,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适當補償。上述責任主體承擔責任後有權向将來确定的具體侵權人追償。
據介紹:前提是已經在窮盡各種調查手段,找不到具體侵權人的情況下,才讓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來承擔補償責任,這是一個大前提。
江蘇新聞頻道【新聞線索有獎征集🎁】報料熱線:025-83195110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
綜合|央廣網 編輯|玮玮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