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威廉探事
編輯/威廉探事
圖檔/來源網絡
導語:中秋節婆婆讓我做14人飯,沒人幫我,我怒了跑了,他們要我賠3000
我叫劉秀梅,在中秋佳節之際,我面臨着家庭聚餐的複雜困境,婆家8位成員未做任何準備便齊聚我家,期望我能獨自承擔籌備一頓包含10道菜肴的豐盛宴席,寓意着節日的圓滿與和諧。
然而,正當我拖着滿載食材的購物車艱難歸來時,迎接我的卻是家人間在客廳内的歡聲笑語,無一人伸出援手,家中因孩子們的嬉戲而略顯淩亂。
婆婆更是直接指令我即刻下廚,面對如此繁重的烹饪任務,我倍感壓力,尤其是在高溫酷暑之下,獨自在悶熱廚房中忙碌,汗水浸濕了衣襟,而丈夫及家人的冷漠态度更是讓我心寒。
我試圖尋求丈夫的協助,卻遭遇忽視;呼喚婆婆、小姑子及妯娌的幫助,也如同石沉大海,她們似乎對我的呼喚充耳不聞,甚至故意提高了談笑的音量。
這種被當作家庭外人的感覺,加之中秋佳節本應是團聚與歡樂的時刻,我卻仿佛成了無償服務的保姆,心中的憤怒難以平息。
最終,我決定不再隐忍,帶着尚未烹制的珍貴食材,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家,乘坐車輛跑回了距離此地80公裡之外的娘家,隻為尋得一份屬于自己的安甯與節日的溫馨。
抵達娘家後,我向母親傾訴了這一切,她不僅給予了我了解與支援,還承諾将為我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面對婆家成員的電話轟炸與消息催促,我選擇了無視,甚至關閉了手機,以避免進一步的情緒沖突。
婆婆甚至試圖通過我母親來勸說我傳回,但母親堅定的站在了我這邊,捍衛了我作為獨立個體的權利與選擇,明确指出每位女性都應有權利在中秋佳節享受屬于自己的幸福時光,不受家庭角色的束縛。
而母親與嫂子則幾乎同時完成了晚餐的準備,親切的呼喚我共進晚餐,這一幕讓我瞬間眼眶濕潤,心中湧動着溫暖。
我享受着這無需操勞的團圓時光,餐後,父親與哥哥主動承擔起了清理碗筷與整理家務的工作。我悠然自得的躺在沙發上,母親與嫂子随即坐到我身旁,聊起了家常,那份閑适與愉悅難以言表。
此行我雖未攜帶過多禮物,但給予了母親600元,并分别為兩個侄子各準備了200元的紅包。令人感動的是,母親心系我的孩子們竟又将那600元分裝成兩個紅包交還于我,說是給孩子們的心意。我深知這是母親對我的疼愛,這份被關懷的感覺尤為珍貴。
随後,我額外請了幾日假期,在娘家享受了一段甯靜與舒适的時光。然而,随着這份惬意逐漸淡去,對孩子們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工作的責任感讓我決定傳回家中。
那天我負氣拎菜回娘家,婆家一家人沒人伺候,老公覺得丢了面子,就帶一家人去吃大餐,故意發到家族群和朋友圈,做給我看的還順便炫耀。告訴我,沒有我他們吃得更好,花了3000多。
以前丈夫和公婆對我不錯,不然我也不會跟他生兩個孩子,但有了兩個孩子,他們就慢慢得寸進尺,家裡的活都讓我幹,丈夫上班回家就是大爺,公婆覺得他們幫我帶大兩個孩子,勞苦功高,我就該順着他們。
公婆狠狠瞪着我說:“你跑了,我們家中秋節團圓飯都被你攪和了,害我們吃頓飯花了3000多塊錢,這錢必須你出,還有你把家裡的好菜都拿給你娘家,你也必須賠。趕緊拿來,不然别想再進我家門。
老公也說我:“你真的太自私,中秋佳節一家人等着你做飯,你就一走了之。以後别想讓我給你錢了,你那麼有能耐以後就别花我的錢了!”
我據理力争:“房子是我們婚後買的,我也有份。你一個才6000多,房貸就2500,自己零花1000多,才給我2500生活費,我要養兩個孩子,還得管一家6口的吃喝住行,家裡的電費網費水費,我自己一個月3000多的工資都貼進去。
我回家還得照顧孩子,做家務,你就給我2500,回家就當大爺,說話口氣好像一個月給我幾十萬一樣,好像我占了你多大便宜一樣,憑什麼啊?你自己摸摸你的良心,你說這話良心不會痛嗎?你們一家人吃飯,憑什麼要我來掏錢?我絕不會給的。”
老公惱羞成怒,吼:“你給我滾!”
兩個孩子在家裡吓得大哭,我也不敢跟老公吵了,我也想過離婚,但他們一個6歲,一個才2歲半,我舍不得他們,我該怎麼辦?
友友們,你們說我該掏婆家人吃飯的錢嗎?換作是你們會選擇掏錢嗎?#在婆家的心酸事##月圓話中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點贊轉發!
轉發請标注文章來源!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