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鐘月先生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南作家協會會員。數十年筆耕不辍,文學創作成果斐然,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多次榮獲國家、省、地市級文學創作獎。尤其是他的中篇小說《天賜街雪葬》,榮獲首屆丁玲文學獎。
撼人心魄的“雪葬”
—— 讀鐘月先生小說《天賜街雪葬》
清明回鄉小憩,專程去拜望鐘月先生,老友相見,相談甚歡。談到以往的文學創作,鐘月先生興緻頗高,已近耄耋之年的他記憶力極好,對自己創作中的趣聞轶事娓娓道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 本文作者與鐘月先生
交談中,他随手從書架上取出幾本陳年雜志,有《邊塞》、《莽原》、《時代》、《芙蓉》、《桃花源》、 《電視 電影 文學》等多種期刊雜志,上面均刊登有鐘月先生創作的小說和散文。他饒有興緻的翻開《邊塞》雜志對我說:“這本大型季刊上刊登了我的中篇小說《天賜街雪葬》,這部小說還獲得了首屆丁玲文學獎哩。 ”聽了他的叙述,我頗感驚訝,感慨良多。離開家鄉三十多年了,孤陋寡聞的我對鐘月先生在文學領域的創作生涯知之甚少,更不知曉先生早已是作家協會和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先生默默耕耘,謙遜低調,擺在我面前的這些期刊雜志,足可見先生這些年的文學創作成果豐碩,讓我欽佩不已!我捧着《邊塞》雜志對先生說:“這本雜志我帶回去細細品讀,好好欣賞這篇獲獎作品,明天再給您送回來。”先生欣然應允。
回到入住的蘭苑飯店,我迫不及待翻開雜志閱讀此篇獲獎作品。這部9萬字的中篇小說《天賜街雪葬》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小說的故事情節并不複雜曲折,書中描寫的主要人物也就幾個。之是以吸引我,是書中凄惋、悲涼、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不忍卒讀。劉三、徐娘、昐盼幾個人物的悲慘命運牽動着我的心,讓我為之動容,為之歎息。尤其是書中的末尾,劉三被雪葬在冰冷的小鎮,他凍僵的雕像伫立在石橋小溪邊,此情此景,猶如冰椎刺入我的心底,一股蒼涼與悲壯震撼着我,撕裂着我,心在顫抖,無比的哀痛。
鐘月先生對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的刻畫是非常成功的。徐娘性格開朗,樸實幹練,為一家人能夠過上好日子,她沒日沒夜,苦心經營着吊腳樓茶館。她寵愛女兒盼盼,也深愛着自己的男人,當家庭遭遇突發變故,她亂了方寸六神無主。男人病死他鄉,她悲痛欲絕,最終選擇了随死去的男人而亡。“她趴在她男人的墳頭上,她的身子僵硬了……這一個通宵,想必整整哭了一夜…大悲,大憂…人撐不住了…可憐她就這樣跟着她的男人去了,去了……”徐娘啊,這個可憐女人的悲慘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盼盼是在母親的寵愛中、在劉三的悉心呵護中慢慢長大的,她天資聰穎,有些倔犟的性格中又顯露岀她的軟弱善良。她從小巴劉三,依戀劉三,時時、處處都要纏着劉三,“她愈發巴結劉三了,鑽窩棚的時候比往日更勤。她不但鬧着要劉三再講好多好多故事,而且鬧着要劉三帶她去小街上玩,去河灘上玩。”劉三慣着、寵着盼盼,“盼盼呢,比以往更巴劉三了。”盼盼第一天上學,徐娘牽着盼盼去學堂,“可盼盼怪極了,她把小手一擺,縮了回來。她不要徐娘送,卻要劉三送她去學堂。”“于是,劉三跛着腿,第一次領盼盼跨進了學堂的門檻。”盼盼的命運同樣是悲慘的,家庭遭遇橫禍,父親病卧他鄉,母親離開她去照顧父親。無依無靠之際,也隻有劉三能夠保護她,為她遮風擋雨。可就在劉三離開小鎮去找尋她父母之際,色膽賊心的奸商帥方金風雨夜闖進窩棚強暴了她。她心灰意冷,徹底絕望了,“冥冥之中,一個可怕的念頭突然襲上她的心頭,死!死?!她的心突地震顫了一下,就像一把錐子戳進她的心窩,那是一種怎樣的泣血的絞痛啊!”可憐的小女孩,可憐的盼盼……
作者對永茂隆水果行老闆帥方金的描寫雖然着筆不多,但他那陰險狡詐的奸商嘴臉、欺弱好色的無恥本性在先生的筆下被刻劃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使閱讀者對他切齒痛恨,欲揮拳砸癟這個蛇蠍心腸的壞東西方能解恨!
鐘月先生對小說主人翁劉三的描寫用筆最多,無疑是幾個人物中刻畫最完美最成功的。作者着力渲染的這個悲劇人物形象于字裡行間表現得淋漓盡緻,這些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讀者,震撼着讀者的心靈。劉三是生活在小鎮底層的說書人,一生命運坎坷,受盡人世間的磨難。他心地善良,知恩圖報。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劉三來到吊腳樓茶館說書,徐娘張羅着為他搭建了栖身的窩棚。劉三感念徐娘的照顧之恩,為茶樓的生意興隆盡心盡力,竭盡所能予以報答。“自二十年前的一場大火,劉三就再也沒個窩。今日張家屋檐下,明日李家案闆上,如今深得徐娘照料,他劉三真是感激不盡了。”“一個跛腿浪迹說書人,如落在别家,會有徐娘這般的照應?因這點,劉三想起,時時不安,總想給徐娘做點甚大點兒的什麼事。這隐藏在心底的意思,在後來的幾年中,劉三便把心力自然地投在徐娘的獨苗盼盼身上了。”
吊腳樓茶館出事,徐娘家遭遇飛來橫禍,永茂隆老闆帥方金上門逼債,“徐娘好難開口應對”,“可眼下,二百大洋的錢又怎好向帥老闆交口呢?…她心裡哪能不明白,這種不聲不響的催帳比大喊大叫的要錢要狠百倍啊!”此時此刻的劉三,“心裡很亂…下一步怎麼辦?盼盼爹卧病在外,要立刻趕去;屋裡坐着帥方金,要回話的。挨一天就累一天的息。這人,這錢,都要想好法子。徐娘是想不岀什麼來了,她病了,又是個女人,難中無計,靠她,怕是枉費了。”不知是出于同情憐憫,還是他原本就有的感恩之心,面對眼前的現實,男主人卧病他鄉生死未蔔,一對弱小母女難以應對上門讨債的債主,作為曾經有恩于他的徐娘與盼盼,劉三豈能坐視不管?“想到這裡,他忽然覺得自己的肩上有了擔子,那麼重的擔子!…他似乎覺得,他劉三來到這個世界,本不是為自個兒得到什麼來走一遭的,他來,像是特地為這個不幸的母女來生死一場的。”“他這樣想着,心底裡漸漸産生了一種說不清的什麼,啊!好像是一股力。這股力,使他自然地把自己放在一個性命攸關的保護人的位置上。他暗暗地感覺到,這心底裡的力,能扺禦任何外界的一切。盡管他明白自己是個殘障人士,手頭又毫無分文,但他卻偏要這麼想。”
劉三的這股力從何而來?又究竟是一股什麼力促使他敢于擔當起保護人的角色?我陷入了沉思,我要找尋答案,破解作者用感歎号“啊!”來形容劉三的這股力究竟來自何方?
同情弱者,保護弱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男人應當具有的氣節,劉三的骨子裡流淌的是男人的豪邁氣血,是不畏強權的豪邁氣概。面對遭遇橫禍無力應對的弱小母女,他義無反顧,挺身而出自覺擔當起保護人;劉三孑然一身,無依無靠,有幸落腳在天賜街吊腳樓茶館說書謀生,得到了徐娘悉心照顧,他與徐娘一家朝夕相處十多年,已然把自己完全融入到這個家中,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家裡人有難,他理應挺身而出;劉三對徐娘感恩,對盼盼疼愛有加,這種疼愛早已超越了一般普通人的疼愛,盼盼的名字是他給取的,盼盼在他的極力呵護下慢慢長大,他給盼盼講故事,教盼盼識字,教盼盼如何做人。盼盼給他孤獨的生活帶來了樂趣,他離不開盼盼,他更不能沒有盼盼,他對盼盼的愛深藏于心底,這分明就是父親對女兒刻骨銘心般的疼愛。是以,劉三不能猶慮,更不能退縮,他必須得鼓起勇氣,挺直脊梁!這就是他的底氣所在,力的源泉。“我,劉三,就是你們娘兒倆的強有力支撐,有我在,誰也别想來欺負你們!”
在此後的事态變化中,為保護盼盼,劉三用盡了心思,他的一系列行為舉止,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當劉三覺察到永茂隆老闆帥方金對盼盼不懷好意的歹毒用心,他警覺戒備,時時處處提防,他要竭盡所能保護盼盼免遭壞人毒手。“棚裡隻開一個鋪,盼盼睡的。劉三沒開鋪,他開行鋪。行鋪開在窩棚的門檻邊。等盼盼洗完腳,上鋪睡好後,劉三便用幾塊木門闆扺着門,鋪被、抽煙、睡覺。他總怕有人冷不防竄進來,特别擔心像帥方金說的“意思”,隻有這種行鋪,才叫他放心。”劉三要出門去找尋盼盼的爹媽,他不放心盼盼,臨出門前劉三特别交代漁船上的老哥兒,“劉三要他丢隻眼看住些,有事無事關照些,盼盼一個人留在棚裡,他不放心。”
劉三在外地得悉盼盼的爹媽已經雙雙而亡,這個噩耗是絕不能讓盼盼知道的,該怎麼辦?為了不讓苦命的盼盼再受刺激,他隻能選擇隐瞞。“他想,盼盼是怎樣的在望啊,她望爹望媽,望着好消息。可就這樣回去,盼盼會不得了的呀!于是,他想得萬般無奈,隻好學着徐娘的口氣,寫了那封信,然後帶着這滿紙淚痕的、皺巴巴的信劄匆匆趕回了小街…”
劉三的所思、所想、所做,為的都是他當初心裡許下的諾言,他要保護徐娘一家,保護盼盼不受傷害。“他心中那莫名的痛苦,那無邊的惆怅在煎熬着他,在烤灼着他。他曾把自己放在了一個保護人的位置上,而那時,徐娘還在,她男人也還在。可如今,他倆悄悄地走了,留下盼盼,走到盡頭了。…眼下,盼盼是孤身一人了。保護人啊,現在,他才是個真正的、實實在在的保護人了。”
回到小街,劉三從漁船上的老哥兒處得知盼盼遭帥方金糟蹋的消息,如五雷轟頂。“啊!天啦!我的盼盼……劉三隻覺得腦袋“嗡”的響了一下,一陣昏眩,差點兒倒在後艙闆上。”他氣憤填膺,他要去找帥方金算帳。劉三一拐一拐的來到永茂隆,“我找你們的帥老闆。”“劉三的牙咬得咕咕作響,恨不得幾拳砸癟這個為虎作伥的東西,一氣之下,他便跛着腿直朝裡屋奔,去找那個姓帥的瘋狗。”“劉三一見帥方金,又惱又氣又恨。沒等帥方金站定,劉三便指着帥方金的臉,連罵“畜生!畜生!”那擰起的雙眉,那顫顫的手。行裡的幾個夥計架住劉三的胳膊,使勁勒住他的肋骨和腰脊,望着帥方金,聽候主子發落。”劉三被打手們提溜着甩出了永茂隆大門,他不是帥方金的對手,在惡勢力面前,他勢單力薄,他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談不上保護盼盼了。劉三輸了,輸得很慘。
盼盼留給他一張紙條,走了。“看着這張紙條,劉三隻覺得眼前一片金花亂竄,天在旋,地在旋,四周一團漆黑……“咚”地一聲,他倒在艙闆上了。”“他流着淚,晃晃悠悠地站起身,他要馬上回窩棚收拾一下後去追盼盼。他說,要是找不到盼盼,盼盼真的會瘋…他也會沒命了…”找不見盼盼的劉三絕望了,徹底的絕望了…可憐的劉三啊,他已經心灰意冷,不,确切地說,是心已經死了。“凄厲、哀怨的狗吠聲是從街東頭那石橋小溪的雪地上傳來的。“汪汪”的尾音嗚咽着,像哭,它們一齊向着這邊的小溪方向在叫。這邊,在冰封雪裹的溪旁,一個佝偻着腰,爛絮裹身的人久久地望着小樹林那邊的小路一動不動,那僵直的身軀,那木木的雙手,那癡癡的兩眼,那……劉三!這是劉三啊!
小說末尾的高潮部分跌宕起伏,攝人心魄的文字凄美動人,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想,作者在寫這段結尾部分時,内心一定是五味雜陳,極難平靜的。作者用心寫下這些讓人無比揪心傷感的故事情節,怎能不深深地吸引閱讀者,又怎能不令閱讀者潸然淚下,為之動容。作者在小說末尾對劉三這個人物的刻劃極其精到,鮮活的悲摧人物形象深深地觸動讀者的心靈。對劉三生命最後時刻内心活動的描寫貼切生動,悲情與冰冷互相交融,引發讀者強烈共鳴。
“他恨這個讓他窮盡畢生心血的小街,又戀戀不舍這個生他養他的小街。”“他去得最多的,還是那街東頭的石橋小溪。……在渺茫的希冀和冥冥的企盼中站着、望着。他就這樣打發着他的時日,就這樣送走他那最後的旅途。他等,盼盼一天不回來,他等一天;一月不回來,他等一月;一年不回來,他等一年;若一輩子不回來,他就永遠地……啊,一想起這些,他心裡就引起一片悲涼。”“他不能走岀小街了,隻能在這兒等,在這兒站、在這兒望了。……可是,他又是怎樣的希望盼盼立刻回來,立刻跨過石橋撲在他懷裡、大哭、大悲、向着天叫,向着地喊……然後,他扶着她,不喊,他抱着她,緊緊地抱着她走回小街…走回小街……”
“雪,還在不停地下着,石橋小溪旁站着的劉三一動不動,風,吹着他身上的爛巾爛絮飄擺着,晶瑩的雪花把他的全身變得一片潔白。”“在淡淡的冬日照射下,他全身一片銀輝,熠熠閃亮,乍看上去,就象一尊扭曲的光潔的石柱,又像一尊神工鬼斧的雕像…”“他,再也走不動了。他,永遠永遠地站在這兒了…劉三!”
放下手中沉甸甸的書卷,我呆呆地坐了許久,此時此刻,一股莫名的惆怅壓抑着我,突然感覺有些喘不過氣來。我扭頭望着窗外陰霾的天空,難以平靜的心仿佛随着作者的筆觸,把我帶到了天賜街,帶到了風雪籠罩下的石橋小溪邊,望着僵硬的、可憐可悲的劉三雕像,冰冷的雪花遮住了我濕潤的雙眼,白茫茫的,一片空白……
作者簡介:徐遠君,津市人,現居長沙。編輯職稱,曾在《中國收藏》《中國烹饪》《文藝生活•藝術中國》等期刊雜志,以及《中華善德網》《紅網》等媒體發表過多篇文章,著述頗豐。其新作《遠去君歸集》已由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