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曬曬咱們的解放路|解放路:臨高的“時裝街”

曬曬咱們的解放路|解放路:臨高的“時裝街”

視訊加載中...

南海網記者 林文泉 實習生 黃葉

“解放軍來到臨高之後,這裡就建成了一條解放路,一直以來都是當地重要的商業街。”80歲的臨高縣居民李香桂說,他見證了這條路的曆史。

從臨高縣志得知,臨高縣城的解放路于1950年建設,1985年擴建,街道規劃為服裝銷售,之後衆多銀行、藥店等進駐,讓這條街一直保持着熱鬧。

曬曬咱們的解放路|解放路:臨高的“時裝街”

臨高縣臨城鎮解放路。記者 李慶芳 攝

曬曬咱們的解放路|解放路:臨高的“時裝街”

臨高縣臨城鎮解放路。記者 李慶芳 攝

一條泥巴路打造成熱鬧的解放路

李香桂介紹,自己的祖宅在長堤路,距離解放路也就50多米,在臨高縣城生活工作的這80年,見證了解放路的變遷。1950年的時候,臨高縣城并不繁華,主要城區在長堤路一帶,以前叫做石頭街,随着解放軍的到來,将長堤路旁邊的一條泥巴路,建設成解放路,之後路面進行了硬化,路寬為兩車道,是當時最靓麗的街道,衆多群衆也開始在解放路兩旁建房子,街道慢慢地熱鬧起來。

臨高縣志記載,1950年4月臨高解放時,臨城鎮僅有長1000米,寬4.5米的石闆街道。1950年至1959年,填平城東門橋邊的深水涵洞,拆掉舊城牆,開辟1條長1.5公裡的解放路。1970年後,解放路的東、中兩段,以及躍進路的北、中、南路,均鋪築成水泥,開挖3000米長的排水溝。1984年後,按照第三次臨城鎮總體規劃圖進行市政建設,填平解放路西段占路面600米長的低窪臭水塘,填土方1.4萬立方米;興建了2個排水涵洞和1座長15米、寬12米的通車橋梁;拆除了一批障礙物,使解放路全路通車。

曬曬咱們的解放路|解放路:臨高的“時裝街”

臨高縣臨城鎮解放路。記者 李慶芳 攝

曬曬咱們的解放路|解放路:臨高的“時裝街”

臨高縣臨城鎮解放路。記者 李慶芳 攝

曬曬咱們的解放路|解放路:臨高的“時裝街”

臨高縣臨城鎮解放路。記者 李慶芳 攝

解放路規劃成服裝銷售商業街

“解放路建成投入使用後,因環境好,路面寬,天然成為當地的商業街。”李香桂說,當時,很多人在解放路上做生意,有的賣衣服,有的賣肉等,街道上一片熱鬧景象。随着臨高縣城的發展,其他街道也建成投入使用,政府部門就将沿街賣肉的商戶集中到農貿市場。解放路主要以賣衣服為主,是當時較為繁華的街道,一直延續到如今,該街道還有衆多的服裝店。

李香桂介紹,20世紀80年代中期,解放路進行了擴建,原本兩車道變成四車道,路邊還有人行道,整個街道更寬敞和便利,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商業街。

曬曬咱們的解放路|解放路:臨高的“時裝街”

臨高縣臨城鎮解放路。記者 李慶芳 攝

曬曬咱們的解放路|解放路:臨高的“時裝街”

臨高縣臨城鎮解放路。記者 李慶芳 攝

老街變遷群衆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如今,走在臨高縣城解放路,看着來往的車輛和行人,依然能感受到街道的熱鬧,隻是以往商業模式以賣服裝為主的街道,如今進駐了多家銀行、藥店等,顯得更繁華。

在解放路開某品牌服裝店的符女士介紹,房子是丈夫家人在1982年建成,樓上住人,樓下當做鋪面做生意。2014年之前,一樓的鋪面租給他人經營服裝店,之後自己開始經營服裝店至今。随着大衆習慣網購服裝,自己經營的服裝店就加盟了品牌服裝,與網店形成差異化銷售,看得見、摸得着的品質服裝,還是能吸引一些顧客前來購買。

在解放路經營鏡花店已經30多年的陳先生表示,臨高縣的群衆如果要搬新房、結婚、生子等,按照當地風俗,會購買一面鏡花,以示對此事的重視和紀念。生意幾十年如一日,平平淡淡,所幸見證了解放路30多年的變遷,從最初大衆騎單車,變成了騎機車,到如今街道上都是轎車,正是說明社會一直在進步,群衆生活水準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