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朱民
“路無一條平,夜無一盞明;隊裡有怨言,外人一臉嫌。”這是以前人們對萬新隊的評價。去年至今,在江陵縣六合垸三馬湖萬新隊黨支部一班人堅強上司下,不怕碰釘子、積極想法子,充分調動全隊職工群衆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打好共同締造人民戰争,将這個多年來“髒亂差”生産隊改造成全區的示範隊、樣闆點。2023年,三馬湖分場萬新隊被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三馬湖分場被評為2023年度江陵縣“最美村莊”。
健全組織收叢集衆意見
六合垸管理區三馬湖分場萬新大隊原名孫家台,農場圍湖墾荒期間屢次分合,後取萬新隊隊名沿用至今。現有居民93戶,常住人口260餘人,黨員11人,外出務工100餘人,耕地1300餘畝。
上世紀80年代,該隊推行典型的“一口塘、一片園、一圈豬、一籠雞、一頭牛”的“庭院經濟”模式。人居環境整治實施前,居民點房前屋後豬圈、牛棚、旱廁遍地,雜樹叢生、污水四溢,白色垃圾随處可見,門前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尤其是屋後的魚塘荒廢後,成為蚊蟲滋生、黑臭水體的發源地。2022年,萬新隊黨支部以黨建為引領,着力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走深走實,切實解決好群衆“急難愁盼”問題。
三馬湖社群萬新隊召開群衆代表大會,成立共同締造活動理事會。推選1名會長、2-3名副會長,萬新隊9排居民點,每排推選1名理事會成員,負責收叢集衆意見,宣傳和發動群衆參與共同締造活動。
支部組織召開屋場院子會3次,廣泛征求大家意見。職工餘才國說:“萬新這麼多年還是老樣子,把隊裡建好了,搞漂亮了,外地媳婦都願意嫁進來。”隊裡有一定威信的老農工黃發華表示:“這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好事,我舉雙手贊同。”萬新隊以黨支部為統領,成立了群團小組,建立完善民主理事會、紅白理事會、女人家互助會、糾紛調解小組、治安巡邏小組等群衆自治組織。通過屋場院子會、入戶走訪調查等形式,制定問題清單,其中共性問題11個、個性問題9個,确定項目清單6個。随後,邊收集意見建議,邊實施項目建設。
群衆共同參與環境整治
“點子群衆出、方案集體定、拆違自己搞,材料就地取、用工本地找”。職工群衆熱情激發出來、正能量升騰起來,大夥以實際行動支援隊“兩委”工作。
全隊87家農戶簽下《承諾書》,自願拆除房前屋後雜物間、廢舊廁所及牛棚豬屋等影響整體環境的設施,承諾“不向公家索要任何補償費用”。整治中,第4排因魚塘常年垮塌,路基變窄,影響道路擴寬,隊幹部上門做說服。這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人們拍雙手贊同。57歲的農戶黃祥茂主動站出來,他說“我願意出資1萬元填坑護坡。”在老百姓大力支援下,修路工程順利進行,萬新隊共硬化門前道路9條,長達2公裡,建成環形道路,解決居民出行“老大難”問題,全隊共安裝30盞路燈,實作亮化。分場籌資40餘萬元鋪設2千餘米污水管網,完成雨污分流項目,居民無不拍手稱好。
“環境改造你我他,共同維護靠大家。”萬新隊廣泛發動群衆開展“門前三包”,清幹淨、拆通暢、碼整齊。該隊結合“清渠潔岸·共同締造”“清理三堆兩垛”,全覆寫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清理“三堆兩垛”33處,清理漫泗渠、神皇渠、南一渠、三馬渠等管道3千餘米,收繳地籠網57個次。半年以來,農戶自發投工投勞300多個,自發拆除廢舊旱廁及牛棚等設施216處,轉運垃圾和稭稈200餘車,清理土方1千餘立方米,大大改善隊容隊貌。
群衆共管共享治理成果
該隊第一排和第二排農戶主動騰讓魚池菜地,共建“萬新隊小遊園”。農戶用舊磚鋪路,修建環形步道1千餘米,成為人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分場自籌資金20餘萬元,将11個農戶的魚塘、菜園全部收回,打通堤埂,清淤注水,建成18畝“共享魚塘”。共享魚塘由11家農戶輪流管理,年底“分魚”。修建了“議事亭”,旁邊連接配接文化廊道,内嵌“孝善富美清”先進人物和事迹。在縣級拉練中,縣委書記全運寶與8位先進農戶代表合影。魚塘南北修建“連心橋”,憑欄遠眺,水車、雕像等美景盡收眼底。
6個職工集資1萬餘元購買音響、投影等裝置,建成“萬新共享樂吧”,茶餘飯後、傍晚時分,人們自帶椅凳、三三兩兩相聚在此。大夥兒放松心情,高歌一曲卡拉OK,孩童在嬉戲、老人在欣賞,好不熱鬧。嘹亮的歌聲越傳越遠,吸引了周邊居民前來一展歌喉。而今,此處已成為萬新隊網紅打卡點。
如今,萬新隊綠樹掩映、花香襲人,亭閣點綴、小橋流水,相映生輝,文明新風撲面而來,萬新隊舊貌換新顔。一個天藍、水清、路淨、村美的鄉村圖景讓人流連忘返。在黨組織這個領頭雁振翅領航之下,三馬湖分場萬新隊老百姓日子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燦爛的笑臉洋溢在人們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