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羌河的聲音》響徹上海群衆藝術館,星舞台上跳起了《鼓舞澤普》,上海輕音樂團演員深情唱起“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9月14日晚,“從葉爾羌到黃浦江”音樂會在上海群衆藝術館星舞台上演,濃濃的民族風情和海派歌舞經典相融合,為觀衆呈現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饕餮盛宴。
音樂會由上海輕音樂團、上海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澤普分指揮部、上海市群衆藝術館聯合主辦,由三家藝術團體院團共同呈現,其中包括上海輕音樂團、上海市新疆商會潤疆藝術團,以及不遠萬裡來到上海的新疆喀什澤普文工團。
整台演出既有好聽又好看的新疆民族歌舞,也有海派的經典流行歌曲。開場一曲《金梭銀梭緻青春》把上海輕音樂團創始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的成名作《金梭和銀梭》與新疆名曲《青春舞曲》創造性地交織在了一起,而演奏它的,是上海輕音樂團和上海市新疆商會文化潤疆藝術團;緊接着,《五十六個民族同唱敬酒歌》,唱出了民族團結,和諧共處,歌曲由上海輕音樂團青年歌手高山演唱,給他伴舞的是新疆喀什澤普文工團;還有上海輕音樂團演員和澤普文工團演員共同演繹的《在那遙遠的地方》《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整場演出是三個劇團的通力合作,也是新疆民族文化和海派文化完美交融。
“從葉爾羌河到黃浦江,滬喀人民同飲一江水,同唱一首歌,共同祝福新中國75歲的生日。”上海輕音樂團黨總支書記、團長董德平告訴記者,這樣一台演出,是文化的交融,也是上海與新疆喀什地區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所結出的豐碩成果。
2023年,上海輕音樂團啟動“百場輕音邊疆行”項目,30天時間裡在喀什地區演出105場,上海藝術家們在當地民族文化的“浸潤”中創作了《三千年之戀》《葉爾羌河的聲音》《絲路》等作品。今年上半年,“百場輕音邊疆行”在短短15天内,舉辦了52場演出、54場教育訓練,足迹遍布莎車縣與葉城縣,用音樂浸潤喀什群衆的文化生活,以旋律架起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橋梁。
在不斷的“百場輕音邊疆行”活動中,上海輕音樂團和澤普文工團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大家互相學習,一起排練,逐漸形成了默契,于是有了舞台上呈現的同頻共振、水乳交融。
金秋10月,上海輕音樂團将開啟“百場輕音邊疆行”下半年演出,繼續為喀什地區群衆帶去精彩的表演,帶去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誼。
記者:王永娟
編輯:甯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