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想SUV諜照曝光,車尾不再像MEGA,最短續航超700公裡?

理想SUV諜照曝光,車尾不再像MEGA,最短續航超700公裡?

按照原定計劃,理想汽車本來會在今年年内連推3款純電SUV,分别命名為M7、M8、M9,但在今年上旬,李想就已經官宣延期到2025年上市。比較大的争議點,其實一直是它的設計像MEGA,不過,随着純電SUV最新路試諜照的曝光,這個結論要變了。對比早期3款新車同框的諜照,這次曝光的車型雖然不能直接确定其具體身份,但可以确定的是,理想汽車重新調整了尾部造型,不再沿用MEGA獨特的車尾風格,改用回歸傳統SUV尾箱設計,這意味着,原本第三排闊綽的頭部空間,大機率會被壓縮,至于是否會繼續推出三排座椅布局,這就需要官方來進一步證明。

盡管車尾造型不再看齊MEGA,但從技術層面看,未來理想純電SUV仍會沿用其很多關鍵核心技術,畢竟,作為理想汽車在純電SUV市場的首次布局,和包括問界等對手高度競争,産品力固然是需要和自家純電旗艦保持看齊的,那麼,新車具體會有怎樣的表現?續航有多少?智駕和駕駛質感又如何呢?

麒麟5C電池繼續上車,入門續航就超700公裡?

若是從車主的角度來看,比起純燃油車的用車體驗,純電車一直有兩個問題存在,即續航有焦慮、補能效率不高,但若是從電池技術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問題其實可以放在一起同時解決掉,那就是去提升電池充放電倍率,已經問世且搭載在MEGA、小米SU7、極氪009的麒麟5C電池,算是眼下能有效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辦法之一了,是以在接下來的理想純電SUV上,這塊電池必然會是新車的“必備品”。

理想SUV諜照曝光,車尾不再像MEGA,最短續航超700公裡?

那麼,理想純電SUV的續航,大概會是怎樣的水準呢?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先來說一下麒麟5C電池的一些技術特性,其中“5C”說的是電池充放電倍率為5,即電芯充電電流除以電芯容量的倍數為5,倍數越高,代表充電速度更快,時間更短,反之越低就越慢,參考MEGA的補能表現,12分鐘能充到80%,大概500公裡左右,如此一來,出門怕續航不夠,擔心充電費時間的問題,基本就被迎刃而解了。

也就是說,在電芯充電電流恒定之下,提升電池的充放電倍率的途徑之一,是可以加大電芯容量,這就意味着電池的規格将會做的更大,但是,電池的實體特性又決定了,能量密度越高,充放電能力會越低,想同時兼顧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充放電,單純做大電池還不是唯一解,限制充電速度的核心瓶頸還在于锂離子嵌入負極、穿過材料界面和隔膜的速度。

簡單說,需要大幅提升锂離子從正極到負極的遷移速率,這也可以了解成锂離子從A點到B點的過程,縮短這個過程,就得從距離、時間甚至材料方面下手,最終在測試環境下,麒麟5C電池的峰值充電電流超過700A,峰值充電功率達到了520kW,總之,這塊電池說明了兩件事,一是容量規格不會小,二是大電池也有了高充放電能力。

理想SUV諜照曝光,車尾不再像MEGA,最短續航超700公裡?

到這就基本能判斷,在理想汽車連推的3款純電SUV中,定位最低的中型SUV和最高的大型SUV,都會搭載麒麟5C電池,而且參考目前已經量産上車的極氪009、小米SU7和MEGA,估計新車的電池規格也不小,最低也會是100kWh起步,CLTC工況下的純電續航裡程,大機率将超過700公裡,若能對整車做到進一步輕量化,那這個續航成績還有可能做到更遠。

看到坑窪會提前減速,駕駛質感仍主打舒适?

再聊一些大家比較關心的,理想首款純電SUV,智駕部分能做到什麼?開起來有啥不一樣呢?

目前,理想汽車全新一代智能駕駛端到端+VLM已開啟推送,具體涵蓋MEGA和L系的AD Max車型,從效果來看,理想的這套高階智駕,有很多功能和華為乾崑ADS 3.0非常類似,比如路邊起步就能直接啟動智駕功能,不再限制開啟場景條件,上車就能開;環島或擁堵路況下,整套系統的處理機制也較為相近,基本都能做到自主且流暢的變道至通行效率更高的幹道;與路上常見或不常見的障礙物博弈,整個過程相對接近人類駕駛員的決策,另外理想汽車的這套智駕系統,還會根據實時交通信号燈的變化自主選擇潮汐車道,甚至在看到坑窪路面、丁字路口或學校路段時,能提前減速,兩套系統的整體效果都主打高效和類人化。

表面看,理想汽車的這套智駕系統和華為乾崑ADS 3.0都用上了端到端,擺脫了對高精地圖的依賴,且硬體都以攝像頭+雷達傳感器為主,但底層邏輯稍有不同,後者的GOD+PDP能強化道路細節感覺,而前者将智駕分成了三個處理系統,即端到端+VLM+雲端世界模型。

理想SUV諜照曝光,車尾不再像MEGA,最短續航超700公裡?

其中的“端到端”好了解,它将過去負責感覺、決策和規控的三大子產品,全部融合到了一個模型中,當外部傳感器擷取資訊且經過模型處理後,能更精準、迅速地操控系統做出決策,這就好比人的眼睛在擷取資訊後,直接傳遞到了大腦繼續分析,再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行為,比起之前需要人工敲好的代碼規則,端到端的優勢,是面對已發生過的事有經驗處理,面對沒發生的事會學着處理,這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是以,這也是目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智駕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之前我們曾分析過,特斯拉FSD入華後需要解決的難題,是如何處理忽然出現的電瓶車,這其實就是智駕系統沒有見過的場景,需要大量實測視訊進行長時間訓練分析,畢竟要覆寫所有道路上的突發情況,FSD在國内的訓練會是一場持久戰,華為乾崑ADS 3.0給出的方案,是通過4D毫米波雷達,全天候對小目标進行監測,GOD+PDP能強化對道路細節的感覺,好處是直接避免了對未知場景的海量資料訓練,而理想汽車将這部分交給了VLM,整體算法由一個模型組成,同時還包括流式視訊轉換器、智駕記憶庫和問題庫,能緩存更長時間的資料,以便進行思考學習和邏輯推理,說白了,作用就是遇到當智駕系統遇到沒見過的場景,VLM憑着學習後的能力會給出相應回報,這有點像端到端中自主學習更新版的意思。

除了端到端和VLM,雲端世界模型更像是一個大型“錯題庫”,當車輛遇到駕駛問題時,世界模型可以将問題場景試着進行重建,由大資料分析問題根源後再進行針對性訓練,學習後再交給端到端處理,可以說三者是互相輔助的存在,優勢在于學習能力更強,不過資料的安全性就需要采取特别保護了。

理想SUV諜照曝光,車尾不再像MEGA,最短續航超700公裡?

回到新車身上,如果按照明年上半年釋出、下半年就能傳遞計算,留給端到端+VLM成長的時間還有将近12個月,若全國MEGA和L系AD MAX車主能每天使用智駕系統,給雲端資料庫提供實戰素材,估計屆時新車量産上市後,智駕水準肯定會高于目前成績。

另外,目前有關理想純電SUV内飾資訊還未曝光,但參考L系家族化設計,預計新車内飾仍會提供主副駕2塊智能車載屏,智艙具體功能有望也和L系保持一緻,繼續主打家用為先。

到這,關于駕駛層面的表現,我們也就基本能給出判斷了,未來理想純電SUV的駕乘感受,一定也是朝着舒适性去的,是以在懸挂配置上,新車大機率會繼續用上L系已經出現的前雙叉臂後五連杆,高配車型預計也會提供CDC減震器和雙腔空氣懸挂,對于定位更大噸位更高的SUV來說,這類懸挂布局能減少車身側傾,過濾細碎振動,進而更好的保證舒适性和安全性。

理想SUV諜照曝光,車尾不再像MEGA,最短續航超700公裡?

最後,其實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繼續深度探讨,那就是理想首款純電SUV,起步就是中型SUV,即便未來有麒麟5C電池彌補續航和補能上的問題,但大尺寸和大重量必定會對能耗産生直接影響,如果說MEGA式的車頭能降低風阻優化能耗,但整車輕量化又會做到哪些地步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