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三季度,國内大儲招标活躍度提升明顯,更大規模的儲能招标需求正加速釋放。伴随儲能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儲能産業發展逐漸走向成熟,大儲招标業主對電芯容量及競标企業的資質要求随之提高。
與此同時,前期主要以儲能項目投建業主角色出現的央/國企,也在加速向儲能産業鍊縱深布局。從近期市場動态看,央/國企除了在系統內建環節已成為儲能市場強有力的競争力量外,在大容量儲能電芯的制造程序上也在提速。
01
央/國企大容量儲能電芯已“問世”
從目前儲能産業的發展現狀看,儲能電芯及系統價格持續下探,行業洗牌加劇。而頭部電池廠商正憑借産品、技術、資金、管道、品牌影響力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提高其市場占有率,技術的不斷疊代更新将電芯容量推向更高。
儲能電芯作為儲能系統的核心元件,成本占比約在30%以上,對于央/國企這類大型儲能項目的業主來說,如果其自身具備大容量儲能電芯及系統的自主研發制造能力,将能更大限度地節約成本、提高項目的收益率。
而目前,央/國企主要是通過成立集團子公司,或與儲能電芯企業深度合作的方式,實作大容量儲能電芯及儲能系統的制造。
日前,一則中國能建旗下主要從事磷酸鐵锂儲能電池及系統研發的公司——中能瑞新,在廈門生産基地的電芯制造項目正式開工,以及其釋出多款大容量儲能電芯的消息引發關注。
據悉,中能瑞新此次同時釋出了相容儲能、動力多種應用場景的420Ah、375Ah、314Ah、280Ah共5款電芯産品,重點推出的是新一代儲能專用産品420Ah電芯。
技術參數方面,據介紹,420Ah電芯應用锂緩釋技術,第四代超低活性锂消耗技術,能量密度達430Wh/L,電池循環壽命超15000次,能量效率達96%以上。
從電芯容量及規格看,其均可以稱得上是“另辟蹊徑”。目前主流電池廠商推出的大容量儲能電芯已達到500Ah+,甚至600Ah以上。與之相比,中能瑞新420Ah的選擇雖略顯“保守”,但在市場應用方面或更具備現實可行性,有望更早獲得客戶的認可及接受。此外,電芯尺寸方面,中能瑞新并未公布420Ah電芯的具體尺寸,而其同時釋出的375Ah電芯的尺寸為58*362*163mm,據此推測,420Ah電芯或與375Ah電芯尺寸一緻,同為58*362*163mm。也有業内人士分析認為,中能瑞新“創新”推出的420Ah電芯或是出于适配其自主研發的儲能系統的需要。
實際上,中能瑞新的儲能電芯研發之路不可謂不“神速”。公開資料顯示,中能瑞新成立于2022年7月,成立至今不過兩年有餘。其早在2023年3月便與廈門簽約,計劃投資81億元,拟建設年産能為30GWh的儲能電池研發生産項目;同年11月,其又與無錫簽約方形鋁殼磷酸鐵锂儲能電池産業項目,總投資130億元,規劃年産能40GWh。
今年5月,中國能建釋出消息稱,其旗下中能瑞新研發的儲能電芯經專家鑒定處于行業領先水準,循環壽命可達12000次以上,安全性能滿足嚴苛的針刺測試及“全生命周期”熱失控要求,并正在推動306Ah、314Ah産品疊代更新。僅僅過去三個多月的時間,中國能建便迎來有關儲能電芯建設項目的重大進展。
此外,有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能建旗下企業曾開展了4.6GWh的儲能電芯集中采購,今年上半年其中标儲能項目規模已超7GWh。如今,伴随其旗下中能瑞新大容量儲能電芯的問世,後續中國能建有望繼續引領大儲招标風向,同時也将有機會作為重要參與者在大儲市場競标中赢得先機。
02
央/國企旗下系統內建廠商密切與電池企業合作
除了在自研電芯道路上的深耕,央/國企旗下企業在競争激烈的儲能系統內建環節則更早取得“突出”成績。比如在2023年,包括中車株洲所、融和元儲、電工時代、運達股份、南瑞繼保等均在國内儲能系統出貨量方面名列前茅。
近日,中國中車集團旗下中車株洲所聯合蘭鈞新能源、國軒高科、欣旺達動力、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共同釋出了688Ah儲能專用大電芯。
據悉,相關電芯體積能量密度達435Wh/L+,相較于新主流314Ah電芯提升了6%,實作了“單電芯2.2度電”,循環壽命達10000次以上,月曆壽命超20年,與之配套的20尺标準艙,系統容量将達到6.9MWh+,并且預計将于2025年全球傳遞。
中車株洲所雖然成立時間尚不足3年,但據機構公布的排名情況,今年上半年,中車株洲所在國内及亞太地區出貨量方面均位列前三。即便被冠以“頭部”系統內建廠商的名号,但在國内極度内卷的現實面前,顯然其早已意識到如今儲能産業已進入到“産品”驅動市場快速發展階段,具備電芯制造能力尤為重要。
在目前階段,中車株洲所攜手頭部電池廠商領先推出600Ah+大容量儲能電芯,無疑是考慮将自身在裝機、市場佔有率及儲能應用拓展方面的優勢,與頭部電芯企業大規模制造及降本方面的優勢相結合,深度綁定達成合作,為下一輪更大容量的儲能系統市場之争增添砝碼。
中車株洲所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儲能行業競争愈演愈烈,建立行業領先的供應鍊體系是中車株洲所的關鍵戰略控制點。”由此看來,此次與電池企業在大容量電芯方面的“強強聯合”,将更有利于其供應鍊體系的建設和加強。
無論是中國能建大容量儲能電芯的“問世”,還是中車株洲所聯手電池企業共同推出新一代儲能專用大電芯,都表明目前央/國企對布局下一代大容量儲能電芯的決心和“野心”。未來,伴随央/國企進一步深度參與儲能市場,市場洗牌或将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