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失能和半失能
撰文 宋丹揚
編輯 保健君
随着老年人年齡的增長,
在居家養老中
怎樣預防失能和半失能的
發生并延緩其程序,
具有重要意義。
對這一問題,
老年人和家屬要有正确的認識,
老年人更需充分發揮
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一、什麼是失能、半失能
按照國際通用标準,在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内走動、洗澡六項日常生活活動中,有1~2項不能為輕度失能,3~4項不能為中度失能,5~6項不能為重度失能。
輕度和中度失能又稱“半失能”,重度失能又可稱“失能”。
二、引起失能和半失能的原因
引起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主要原因是機體老化和老年病互為惡性循環的結果。
這些老年病有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跌倒引起骨折、骨關節疾病、帕金森病等,其中最常見的為腦卒中。
曾有研究報告指出,在65~74歲老年人中引起失能或半失能的原因中,腦卒中占47%,骨關節疾病占11%,帕金森病占10%,跌倒引起骨折占7%,阿爾茨海默病占4%。在75歲以上老年人中引起失能和半失能的原因中,腦卒中占20%,跌倒引起骨折占14%,阿爾茨海默病占13%,骨關節疾病占11%,帕金森病占5%。
是以,如果我們能夠适當延緩機體的老化,同時對患腦卒中、骨折、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老年病的老年人進行有效的康複醫療訓練,可以大大地減少或者延緩其失能和半失能的發生。
三、照顧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要注意什麼
在照顧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時,我們也需要有的放矢,這裡為大家提供幾點小技巧。
01、防褥瘡
褥瘡是指由于部分皮膚或組織長期受到壓迫,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等問題,導緻皮膚組織潰爛壞死。
預防褥瘡應注意常幫老人翻身,并且給老人多揉揉手腳,也可以用移位機将老人移動到輪椅上,推出去多活動。
02、衛生清理
規劃好每日的移位廁所次數,通過使用移位機,按時把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移位到廁所。
老人的衣服要勤換洗,應保證貼身衣物的整潔。
03、飲食問題與營養幹預
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已經大不如前,在飲食方面,要根據其具體情況來安排,應根據醫生的建議補充所需的營養元素,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04、康複訓練及運動鍛煉
适當的運動有助于改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症狀,提高軀體運動功能,促進老年人平衡能力、肌肉力量的改善,減輕慢性疼痛。
05、共病和多重用藥管理
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常伴有抑郁、心力衰竭、腎衰竭、認知功能受損、糖尿病、視力及聽力問題等多重疾病。是以,老年人的藥物治療可能涉及多種藥物,要重視個體化治療的原則,避免過度醫療。
06、心理問題幹預
老年失能患者因病程長、病情反複,容易造成情緒波動。心理護理及良好的醫患溝通能使患者情緒平穩,願意配合治療,促進疾病的穩定和康複。
平時可有計劃地增加老人戶外活動,以舒緩他們壓抑的心情。
07、居家護理和溝通的結合
● 減少患者對于死亡的恐懼。
● 控制各種疾病對情緒的影響。
● 傾聽、共情、關注,解除心理負擔。
● 家屬與患者溝通時要注意言辭溫和,親情常在。
四、如何做個健康快樂的老年人
01、白天盡量少“卧床”
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長期卧床,必然會使其身心功能、生活能力變得越來越差。是以應該在白天盡可能讓老人離開床,增加老人坐椅子或者坐輪椅的時間。
醫學研究發現,白天老人坐的時間越長,他(她)的意識清晰度就越高于躺在床上的時候,老人主動想行動的欲望也會提高,并且發生褥瘡和關節攣縮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02、充分發揮老人“剩餘功能”
盡可能支援和幫助老人在日常生活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隻有在老人無法做到的時候,才幫其完成。把“代勞”降低到最低限度,盡可能使老人從失能進步到半失能,或者從半失能到摘去“半失能”的帽子。康複醫學上把這種護理稱為“剩餘功能的有效發揮”,目的是使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尚存的一部分功能不至于全部喪失。
如果老人的一切生活活動都由别人“代勞”的話,隻會使其身心狀況進一步加速惡化。
至于家屬和護理人員什麼時候該“出手”幫助,這需要在實際照料護理中進行觀察和判斷。
03、老年人的運動處方
建議根據老年人的興趣、能力、健康狀況、訓練條件和目的制訂針對性的運動方案,方案越個性化老年人參與運動的依從性越高,運動帶來的益處就越大。
老年人的運動量需要根據其健康情況等循序漸進。
推薦老年人1周内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15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或進行中等強度和高強度活動的等效組合。
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老年人可以将1周内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增加到300分鐘以上,或進行超過15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或整周内中等和高強度活動的等效組合。
有氧運動包含氣功運動、八段錦、普拉提、太極、瑜伽、步行、舞蹈等。
有氧運動一方面可以增加肌肉橫截面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細胞線粒體品質,增強代謝酶的活性,改善骨骼肌的功能,進而達到改善肌力,提高平衡能力、靈活性等軀體功能的目的。
中、高強度有氧運動對于老年人的效果尤為顯著。
運動強度指運動中的吃力程度,強度與心率和感覺到的疲勞程度成正比。在10分制量表中,坐着是0分;用盡全力是10分;中等強度的運動是5分或6分,心率和呼吸明顯增加;高強度的運動是7分或8分,心率和呼吸大幅增加。
體質弱、耐力差的老年人可緩慢增加運動時間,直至達到推薦的運動水準。
為老年失能或半失能患者
制訂科學、合理、有效的
康複和護理計劃,
提高老年患者的
生命品質和健康期望壽命,
是社會和家庭的共同責任。
作者簡介
宋丹揚
北京醫院康複醫學科主管治療師。WFOT國際作業治療聯盟認證作業治療師,北京康複醫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殘障人士康複協會康複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作業治療、重症康複、神經康複、骨科康複、高幹保健等工作。參與院級科研課題2項,發表SCI文章1篇、核心期刊文章1篇。
閱讀《中老年保健》雜志可了解更多詳細内容
以上為《中老年保健》雜志原創作品,如轉載須獲得本刊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