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聖施威降大聖》是西遊記裡的經典章節,為降服攪亂蟠桃會的元兇正犯孫悟空,觀音向玉帝推薦了二郎神前去降妖。
二郎神自稱小聖,孫悟空被封為齊天大聖,于是大聖和小聖便在花果山展開了一場對決。
論神通變化,兩人都擅長七十二變,論戰力值,兩人也都在同一水準線,是以打來打去,兩人并沒有分出勝負。
但因為二郎神是在替天庭做事,是以後面替他站腳助威的仙界大佬也很多,見兩人相鬥不分勝負,在雲端觀戰的太上老君便祭出金剛琢偷襲孫悟空。
在這種情況下,縱使孫悟空腦袋再硬,也扛不住這突然一擊,最終被打倒在地。
随後二郎神手下的哮天犬以及梅山七兄弟蜂擁而上将孫悟空生擒活捉,而花果山則被二郎神下令燒毀。
二郎神活捉孫悟空,又燒毀了花果山,按說自此之後,兩人應該就此結下梁子才對。
然而事實卻是,在對付九頭蟲時,孫悟空竟然一口一個兄長地稱呼二郎神,同樣,對于孫悟空,二郎神也是視若兄弟,幫助其打跑了九頭蟲。
那麼問題來了,對付九頭蟲時,孫悟空和二郎神怎麼突然成了好兄弟呢?
對此,唐古認為無非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二郎神當初并沒有對花果山趕盡殺絕;
都說英雄惜英雄,當初在大戰花果山時,二郎神和孫悟空雖然是處于對立面,但由于兩人有着相同的神通和戰力值,是以難免會有英雄相惜的感覺。
兩人之間也都是你來我往的君子之戰,并沒有耍陰謀手段,可能也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是以觀戰的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才會争着出手,想盡快結束這場對戰。
當孫悟空被生擒活捉後,對于花果山的群猴,按規定是要全部剿殺的,畢竟孫悟空犯的是謀逆之罪,群猴都是他的手下,自然也會受到牽連。
然而,二郎神并有讓三千草頭神去一一誅殺群猴,而是下令火燒花果山,這樣一來,便給了群猴生存的機會。
試想一下,群猴全都跑進水簾洞中,而有着這層水簾做屏障,縱使火再大也燒不進去。
這也是孫悟空再次見到二郎神後,稱其對他有莫大之恩的原因所在,也就是二郎神沒對花果山趕盡殺絕;
二,彼時雙方處于同一陣營;
圍剿花果山時,孫悟空是天庭反叛,而二郎神則處于天庭陣營,是以雙友善成為了對立面,大打出手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對付九頭蟲時,孫悟空已經加入靈山,歸順天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彼時的孫悟空已經棄暗投明了。
對于二郎神,他占據灌江口雖然屬于是一方霸主的存在,但從他幫助天庭去圍剿花果山便能看出,他其實是站在天庭一方的。
既然孫悟空歸順了天庭,二郎神又站在天庭一方,這也就意味着彼時孫悟空和二郎神都處于同一陣營。
如此一來,彼此之間稱兄道弟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三,擁有共同的敵人;
對于修仙者來說,降妖除魔屬于是他們的本職工作。
九頭蟲是長着九個腦袋的飛鳥,算起來也屬于是妖怪,當他入贅萬聖龍王家後,由于萬聖龍王歸天庭管,是以按道理來說,彼時的九頭蟲也不再是妖怪身份。
然而,九頭蟲卻不好好珍惜,偏要到處作妖,也就是偷佛寶舍利,這樣一來,他便成為了滿天仙佛的公敵。
孫悟空為此而大戰九頭蟲,外出狩獵途經此地的二郎神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理,于是孫悟空和二郎神便擁有了共同的敵人,為此,兩人并肩作戰,自然也就如同兄弟一般了。
以上就是對付九頭蟲時,孫悟空和楊戬突然成好兄弟的三點原因:也就是二郎神沒對花果山群猴趕盡殺絕,以及彼此處于同一陣營和擁有相同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