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載歌載舞迎中秋 傳承文化慶佳節

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多樣玩法拉滿節日氛圍感。蘇魯邊界村村民廣場、連雲港花果山腳下、鹽城串場河畔,一場場以團圓為名的迎中秋演出精彩上演,詩詞歌舞、國樂欣賞、傳統技藝展示、民族民俗展示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示中秋民俗文化之美,我省城鄉多地沉浸在歡度節日的美好氛圍中。兩省兩村“一家親”9月15日傍晚,秋意漸濃。沛縣漢源街道韓樓村村民廣場,伴随着激昂的鼓樂,由韓樓村與山東微山縣趙廟村群衆自編自導自演的迎中秋文藝大戲拉開大幕。

載歌載舞迎中秋 傳承文化慶佳節

“演員都是兩個村的‘老熟人’,節目非常符合我們老百姓的口味,精彩得很!”韓樓村村民高興勇自豪地說。随着演出的進行,腰鼓、豫劇、旗袍秀等節目輪番上陣,趙廟村新時代舞蹈隊帶來的《絲綢之路》民族舞蹈“技驚四座”,赢得台下群衆陣陣掌聲。

“我跳廣場舞十多年,聽說這裡有演出,就帶着隊員們來‘湊熱鬧’。”趙廟村新時代舞蹈隊隊長劉召英說,平日裡一到晚上,她都會穿上舞服,散着步來到韓樓村,和這裡的老姐妹切磋技藝。“村裡去年建起‘百姓大舞台’之初,還隻是本村村民在這裡唱唱戲、跳廣場舞,後來趙廟村的文藝愛好者也來這裡展示切磋,規模就越來越大。”韓樓村黨支部書記魏豔梅告訴介紹,如今趙廟村常來這裡演出的村民已有20多人,兩地村民自發組成演出隊,共用一個舞台,共唱一台“大戲”。“百姓大舞台”西側,韓樓村還建起一座方言文化廣場,廣場上有一面方言牆,一句句帶有山東特色的方言,見證着邊界村曆史的同時,也成為兩省兩村一家親的生動注腳。“這些年,韓樓村與趙廟村開展深度合作,兩村常态化召開聯席會,村黨支部書記互相在對方村‘挂職’黨支部副書記,村民共同開展治安巡邏、交通勸導,確定邊界村之間的平安和諧。”魏豔梅說,多年來韓樓村與趙廟村之間從未發生過一起邊界糾紛,兩地群衆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一家人。千人分享“超級月餅”9月16日晚,“花果仙山生明月 千年古塔共團圓”第四屆花果山中秋團圓宴在連雲港花果山景區海清寺廣場開啟。相聚在“大聖故裡”花果山腳下,千年古塔旁,市民遊客一起吃月餅、品清茶、看表演、參與互動……整場團圓宴,由國風舞蹈《舞境·西遊》拉開序幕,西遊主題情景表演《中秋賞月宴》、歌曲《帶我到山頂》《月光》、情景舞蹈《千裡共婵娟》、歌伴舞《踏月而來》等節目巧妙地将景區西遊元素與中秋傳統佳節相結合。一個多小時的演出高潮疊起,赢得現場觀衆陣陣掌聲和喝彩。花果山中秋團圓宴于2021年中秋節首次舉辦,逐漸成為景區一張亮眼的名片,今年大花果山景區更通過創新節目形式、豐富節目内容、深挖傳統文化内涵,進一步建構多元消費新模式、新業态,打造文旅發展引擎。正逢中秋假期,該景區把特色元素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積極打造“旅遊+演藝”文旅新業态,除了“重頭戲”中秋團圓宴,還為遊客準備了煙花秀、漁灣非遺鐵花秀等精彩活動,營造濃郁節日氛圍。在海州區月牙島北島櫻月廣場,一塊直徑達2米、重達千斤的“超級月餅”吸引了人們的眼球。月餅上面點綴着櫻花圖案,内含栗子、五仁、紫米、紅豆、蛋黃肉松等多種餡料,散發出陣陣香氣,引人垂涎。市民遊客排起長隊,免費品嘗分享。“這麼大的月餅,我第一次吃,聞着香,味道也非常好。大家一起分享,太有過中秋的氣氛了。”市民劉同霞笑着說。“千人月餅宴展現了團圓的主題,希望大家在品嘗月餅的同時,能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月牙島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明月說,節日期間月牙島景區還特邀全網獨家黑神話悟空铠甲擁有者到月牙島進行巡遊。當晚的“月圓中秋·情滿海州”2024中秋焰火文藝晚會,則是歌舞與美景交織、流行與傳統碰撞。國潮秀、國樂演奏、舞蹈、平劇聯唱、群口相聲等形式多樣的演出,通過焰火與舞台燈光、音樂等藝術表達形式的“無縫融合”,點亮了整個夜空。有的如花朵綻放,有的似瀑布傾瀉,還有的像精靈起舞,觀衆們紛紛仰頭欣賞,發出陣陣驚歎聲。詩詞歌賦帶來難忘之夜星垂平野闊,月湧串場河。9月15日晚,鹽城市第九屆中秋詩歌朗誦會在珠溪古鎮舉行。此次朗誦會以“月湧串場河”為主題,以詩傳情、以景共情。現場,市民們在詩詞歌賦帶來的美好意境中,度過了一個難忘之夜。

載歌載舞迎中秋 傳承文化慶佳節

在中秋詩歌朗誦會上,古代詩詞歌賦與現代元素、鹽城特色相結合,精彩的演繹赢得現場陣陣掌聲。

淮音袅袅,一步一景,水袖傳情。淮腔對唱《聲聲慢》,婉轉動聽、餘音繞梁,引領現場觀衆共賞淮潮之韻,共鑒非遺之美。悠悠千載,燭照當下。鹽城市聚亨路國小同學們帶來的名篇合誦《嶽陽樓記》,将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詩經·陳風·月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現場吟誦一首首熟悉的詩賦,勾起人無盡的遐想。秋月寄思,古詩抒懷,而當清新的現代詩如涼爽秋風撲面而來時,給人以别樣的韻味。“撷一寸華成凝脂,為天幕畫個淡妝;裁幾縷霧作薄紗,替朦胧綴上偏旁……”朗誦會上,亭湖區人社局周海函帶來原創現代詩《明月頌》。對于這首詩的靈感,周海函回憶,“當時我正在通榆河邊散步,隻覺月華如練,水波澹澹,偶有鳥鳴之聲,很有意境,于是創作了這首現代詩。”“又見串場河,我們以紅色的誓言,綠色的名義,奮進的姿态,向海向未來……”2100多年的滄海桑田,170公裡的串場河串聯起南北沿線鹽場,造就“煙火三百裡,竈煎滿天星”的盛景。詩歌合誦《又見串場河》,展現了串場河的川流不息、千年風華。

鹽城市詩歌大賽暨中秋詩歌朗誦會已連續舉辦八屆,受到廣大詩歌、書畫、音樂等文藝愛好者的喜愛和追捧,吸引全國詩友踴躍來稿。今年鹽城詩歌大賽也正式啟動征稿,圍繞“祖國繁榮昌盛”“中秋團圓”以及“城市發展”“串場河”“君到鹽城南”等5個主題,目前已收到全國各地的詩歌來稿千餘首。

來源:交彙點新聞

編輯:曾雪琦

稽核:張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