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墨舞華章迎國慶”美術館之夜系列活動第二場舉行,鄒炯文談“雅俗分辨與守正出新”

深圳商報•讀創用戶端首席記者 魏沛娜 通訊員 柳夢潔

9月13日晚,“墨舞華章迎國慶”美術館之夜系列活動第二場在羅湖美術館舉行。本次活動特邀深圳市書法家協會顧問、羅湖區書法家協會顧問鄒炯文為觀衆帶來題為“雅俗分辨與守正出新”的講座。當晚還邀請羅湖區書法家協會的書法家為觀衆導賞“翰墨頌中華”書法精品展的作品,并進行書法經典碑帖臨習示範,吸引了衆多書法愛好者參與互動體驗。深圳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羅湖區書法家協會主席、羅湖美術館館長于延豐主持學術講座。

“墨舞華章迎國慶”美術館之夜系列活動第二場舉行,鄒炯文談“雅俗分辨與守正出新”

講座上,鄒炯文從審美角度切入,結合經典書法作品案例,分析了雅俗的定義及其辯證關系、雅俗形成的原因,探讨守正與出新的概念,何以出新及相關注意事項。

鄒炯文認為,雅人寫雅字,俗人寫俗字,是書法定律。“雅者,斯文也,堂正,溫潤沖和,奇而複正,變不遠常也。何以得雅?好書者,臨摹經典法帖者,虔誠敬畏者。勤學多思,練手,練眼,練心者,眼高手低者有望。讀書修身為首務者。”至于雅之各态,有古雅、閑雅、和雅、澹雅、淳雅、逸雅等。在鄒炯文看來,崇古習古者,可入古雅。功深博學之士,無功利俗念者,可閑雅。修養高性情和者,可和雅,即溫雅。功深筆老,博學而文,而不炫技者,可澹雅。功力既到,才情豐贍者,可得逸雅。

“墨舞華章迎國慶”美術館之夜系列活動第二場舉行,鄒炯文談“雅俗分辨與守正出新”

與雅書相反的即是俗書。鄒炯文表示,所謂俗格,不雅也,無斯文之氣也,庸俗粗陋也。那麼,何以得俗?他歸之為三個方面:一是不學經典法帖,自以為是,重複已俗;二是學而不思,練手不練眼,更不練心者;三是不重視文化,不肯多讀書者。“不重視文化修養,不尊重傳統,淺嘗辄止,自以為是,是俗書的根源。”

如何了解書法的“守正出新”?鄒炯文指出,正,不局于平正,是正脈,是傳統,是源流之道;是正氣,是氣正風清;是文雅中正,是光明正大,是堂堂正道也。何為守正?是堅守正道,守護正道,是踐行正道也。這是有責任擔當的書法人的曆史責任。

“墨舞華章迎國慶”美術館之夜系列活動第二場舉行,鄒炯文談“雅俗分辨與守正出新”

何為出新?鄒炯文則表示,是要寫出與古人不同,與别人不同的書法。“創新是藝術的永恒主題。”談到何以出新?他認為,要以守正為基礎,深入傳統,積練深思,水到渠成,不可急功近利,欲速不達。而用筆結字過關後,進而講章法、墨法,再追求風格走向,漸成個性化書寫。“風格在人,在性情修養。性情源于天賦,修養使之完善。西方藝術講形式,重外表構成。中國藝術重内涵,重神韻,不在外表,不在外形,而在内質。一點一畫,皆見其人。所謂‘字為心畫’是也。自然書寫,随性而行,不助不忘(傳統),便見自性。習慣成自然,便成自家風貌。寫至不重合古人或今人,寫出自家的字,便成功了,出新了。”他強調:“臨摹而重合古人,是為技。自然書寫,寫自家性情,便是道。”

“墨舞華章迎國慶”美術館之夜系列活動第二場舉行,鄒炯文談“雅俗分辨與守正出新”

講座最後,鄒炯文分享了幾點注意事項:一是臨摹經典法帖,是學書的唯一捷徑。二是功力不足,學古不深,勿輕言出新。三是出新在變,知常而達變。變而有度,勿過分誇張。奇而能正,變不遠常,循序漸進。博涉深思,經驗豐富,乃可入無法之法,新理異态而至大美。“出新之可否,可自試。而成功與否,則由社會、業界、曆史以評定。”鄒炯文說。

尤要一提的是,講座尾聲,現場聽衆與鄒炯文圍繞讀帖、流行書風、古代經典書法理論等話題進行了交流探讨,現場氣氛十分活躍。講座結束後,衆多書法家在展廳現場示範如何臨習碑帖,引導書法愛好者在欣賞、解讀、書寫的過程中,不斷地了解、領會經典碑帖的曆史背景、産生過程、流傳經曆、文字内容、行文方式、藝術風格等,進而從古代經典法帖中汲取智慧和養分,守正創新,赓續曆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墨舞華章迎國慶”美術館之夜系列活動第二場舉行,鄒炯文談“雅俗分辨與守正出新”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中共深圳市羅湖區委宣傳部、深圳市羅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羅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羅湖美術館、深圳市羅湖區書法家協會、徐本一書法名家工作室、深圳市千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

(圖檔均由主辦方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