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老金計發月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為什麼60歲是139個月?

今天看到一個朋友問,為什麼退休養老金計發月數是139個月?這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養老金隻會發放139個月,139個月之後就會有什麼變化呢?

139個月的由來。

1997年大陸統一實施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養老制度的時候,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有一個計發月數。當時的計發月數是120個月。

在那個時候,很多人就提出了異議,女性50歲或者55歲退休、男性60歲退休,人們領取養老金的時間是相差很大的,統一使用120個月也是一種相對的不公平。

于是在2005年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中,重新規定了養老金的計算辦法,推出了新的計發月數制度。

當時的計發月數是通過附件的方式釋出了一張表,從40歲到70歲不等。其中,大家最常用的就是男性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139個月。其實,其他年齡都有對應的計發月數,比如說40歲是233個月,45歲是216個月,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5歲是101個月,70歲是56個月。40歲以内或70歲以上退休,都是按照40歲和70歲的計發月數來計算。

養老金計發月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為什麼60歲是139個月?

139個月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

國家出台的計算方式,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指數計算公式。主要是結合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退休年齡、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或投資收益率計算出來的。目的是假設每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不變,在規定的預期利率情況下,達到人均預期壽命時,恰好把個人賬戶的錢領完。

139個月,是按照60歲退休,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鎮零歲新生兒的預期壽命75.21歲(實際是四舍五入後的值75歲)、通過假設記賬利率和投資收益率為4%計算出來的,計算出來之後也是按照四舍五入取的整數。

養老金計發月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為什麼60歲是139個月?

未來計發月數會改變。

随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醫療科技水準也在提高,是以人們預期壽命也在增長。雖然現在已經不公布城鎮人口預期壽命了,但是對比我們發現預期壽命提高了很多。2000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1.4歲,而2023年已經達到了78.6歲。

養老金計發月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為什麼60歲是139個月?

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不變這種假設是不符合規定的,因為按照1997年出台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辦法,每次養老金增長以後,個人賬戶的支出額度都要按照本人養老金增長率而增加。前些年由于一些老人養老金增長速度很快,七八年把個人賬戶餘額領取完畢的情況非常普遍。

當然,無論是何時把個人賬戶餘額領取完畢,影響的隻是參保人去世以後的個人繼承。本人的養老金部分還會有統籌賬戶部分支付等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確定退休待遇不降低。

另外,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也比過去變動很大。2016~2022年,記賬利率一直在6%~8%以上。但是去年是3.97%,今年似乎是2.62%。

還有,女性不僅退休年齡早,實際上預期壽命也比男性普遍高出4~5歲以上。

根據以上的情況來看,确實我們的個人賬戶計發月數制度需要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就明确提到了完善有關制度。現在,最新的退休年齡規定已經出台了,預計2024年底以前應當也會出台新的計發月數制度吧。#養老金計發月數是139個月,領完之後是不是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