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濟南,8歲男孩浩浩将幹冰塞到小瓶口的玻璃瓶裡,導緻玻璃瓶突然爆炸,飛濺的碎玻璃紮進其左臉、頭部、耳部及頸部血管“滿臉全是血,根本看不清孩子的樣貌”
在浩浩身體裡,被紮進最大的玻璃渣約3厘米,紮入最深處約2.5厘米……9月8日21點59分,浩浩被推進搶救室。
浩浩的家裡常用幹冰制冷運輸儲存一些物品,是白色固體的二氧化碳,且受熱時不經熔化直接汽化,會飄出一縷縷白煙,這也成為了浩浩在家中的“玩具”。
9月8日晚,浩浩像往常一樣在客廳玩幹冰,他将幹冰塞到小瓶口的玻璃瓶裡,此時瓶口緩緩飄出的白煙,浩浩不斷搖晃瓶子,導緻壓力急劇增大,玻璃瓶突然爆炸,玻璃渣四處飛濺。飛濺的碎玻璃紮進了浩浩的左臉、頭部、耳部及頸部多處。“當時客廳裡全是血,脖子的血在往外噴,我們吓壞了。”
緊急撥打120 後,浩浩爸爸用手捂着孩子的傷口,但血還是止不住地往外流。浩浩被轉運到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在轉運途中,醫師初步檢查,浩浩頸部出血尤為嚴重,出血不止。
“孩子送來的時候,已經看不清面貌了,臉上全是血,我們要檢查傷口,打開紗布時,血還在呲呲外冒。”
頸部血管損傷,耳廓皮膚裂傷、面部皮膚裂傷、異物殘留,由于浩浩傷到頸根處動靜脈當務之急是先把血止住。
“頸根部、胸腔交接的地方,血管一直在出血,需要持續按壓,否則松開就會噴血。”為了不讓傷口噴血,又能順利縫合,醫護人員隻能将患處兩邊的血管按壓住,充分暴露破裂血管進行後續的手術救治。
醫生表示,血止住後,但太多的玻璃渣紮入浩浩面頸部,取出玻璃既不能有“漏網之魚”,又不能在取出的過程中造成二次傷害。要防止玻璃進入到胸腔,一旦血流到胸腔會導緻生命體征不穩定,甚至生命危險。
在浩浩身體裡取出大大小小10餘片碎玻璃,最大的玻璃渣約3厘米,紮入身體最深處約2.5厘米。終于,浩浩的傷口可以開始縫合了。
為了不影響孩子容貌,将創傷降低到最小,燒傷整形美容科進行皮膚美容縫合術,耳鼻喉科行耳廓成型術,并進一步進行傷口異物探查及清創縫合術。最終,9月9日淩晨2點12分,浩浩被推出了手術室,生命體征逐漸平穩。
9月10日下午,記者在病房裡見到了浩浩,浩浩臉部的傷口已經結疤,目前還沒有拆線,大大小小約30處傷口。
醫生告訴記者,“孩子的愈合能力很強,後續7-9天傷口就可以完全愈合了。”目前他已恢複了各種行為能力,也可以進食了,刀口沒有感染迹象,精神狀态良好。
醫生提醒
若出現利刃穿刺傷、玻璃炸傷等身體進入異物的情況,如果沒有醫務人員的專業指導,不要随便将異物拔出,否則可能會引發大出血,甚至會出現神經血管的輔損傷。
另外,幹冰不要存儲在密閉容器中,也不要與液體混裝,可能引起窒息、爆炸,幹冰也不可與皮膚直接接觸,易引發凍傷。
來源:齊魯晚報
轉發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