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熱愛表達的你#現在農村,仍然有非常多的人,遵循中華傳統文化,講究傳統民間習俗,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習俗,弘揚民族精神。
是以,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事務中,仍然依據傳統五行學說,陽陰相配,相生相克,還遵崇儒家學說,講究仁義道德,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
農村老人說,任何人到老了過生日,都習慣為老人慶壽,是以有“壽有3不過,後代福氣多”的說法,那麼,老人過壽究竟有哪3不過?是哪門子的學說和講究而形成的。
①60歲不過壽。
人活到60歲,剛好60年,是一個甲子的時間,是一個甲子的輪回。
農村人認為,人一旦活了一個甲子輪回,說明人已經進入了老年,是屬于老人了。
那麼過生日,家人和周圍的親戚朋友都要在這一天,為老人長壽慶祝一下,祝賀老人更加健康長壽,幸福安康,為老人寄托良好的祝願。
但是,老人60歲的生日是不會慶壽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害怕犯太歲,太歲是人們認為掌管天地萬物的神靈,因為甲子是計算日月星辰運作的時間概念,是太歲所掌管的,千萬不要冒犯太歲,是以都忌諱60歲為老人做壽。
二是民間有“做九不做十”的講究,是以,老人到60歲的時候做壽,隻能在59歲做壽,千萬不要在60歲的時候做壽。
這種講究的依據一是害怕冒犯太歲,二需要陽陰配合達成吉祥如意的理念,而形成的一種講究,成為民間為老人做壽的傳統習慣。
三是九和十的民間有講究,傳統習俗認為“九”有長長久久之意,“十”的讀音離同于“死”,在為老人慶壽的時候是非常忌諱“死”這樣的不吉利的征兆,是以,為老人慶壽都是在59歲、69歲、79歲、89歲等時候進行,表示老人長長久久,壽命更長的意思。
四是依據傳統陰陽學說,“九”在數字上是“陽數”,“十”是“陰數”,陰數表示的意義非常不吉祥,是與“死”有相關聯性的,是以,在為老人慶壽的時候,都會避開整十數字的時候慶壽,如60歲、70歲、80歲等時候。
②七十三歲不過壽。
為什麼老人在73歲的時候也不能慶壽呢?主要原因是人們尊崇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尊“儒”的一種表現。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是曆朝曆代正統文化的尊崇的代表人物,曆朝曆代把儒家學說,定為正統文化,任何人都不能冒犯儒家和儒家思想。
孔子一生活了73歲才死的,是以,民間的老人為了尊儒,誰都不會冒犯儒家鼻祖的,誰都不會與孔子比壽命,是以,民間老人在73歲的時候,為了避諱,不會在這個時候慶壽的,這種習慣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做的,都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另外,民間還有一種傳統說法,“七十三,要登山”,“登山”之意,在古代就是指人死後,下葬于山上,是以,這種說法太不吉祥如意,不吉利了,是以,民間傳統習慣為老人慶壽,就要避開73歲的時候做壽。
③八十四歲不過壽。
老人84歲的時候,一般都不會慶壽,因為儒家學派創始人之一孟子,是在84歲的時候死的,古代人為了尊儒,是忌諱人們與孔子孟子比壽命的,是以,民間老人不會在84歲的時候做壽,與孟子壽命相充,是犯了忌諱的。
民間流傳着一種說法,“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都是針對孔子和孟子最大壽命而言的,是以,自古以來民間就把這兩個歲數,是做為最高歲數的限額,是以,在這個時候為老人慶壽,是不吉利的,是意味着老人最大的壽命,又觸犯了“聖人”,是普通人不能這樣做的。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請在留言區裡交流讨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