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最近機關2021年通過“人才引進”來的一名同僚通過公開招錄的方式考回了老家。就在這名同僚走了沒幾天,機關同僚都在說“唉,人才引進的人到底是留不住呀,還不如用這些名額公開招錄事業人員”。就在2020年至2021年機關通過人才引進,以下來了四個新同僚,現如今也隻剩一個人了,當時風靡一時的事業機關人才引進,到底是“金飯碗”還是“大神坑”,今天就來聊聊這件事。
人才引進的各項優勢
1.“免筆試”的組織招錄方式吸引眼球
都知道事業機關人才引進在組織招錄方式上和普通事業機關存在不同,這裡最為主要的就是人才引進不用通過筆試,符合報名條件直接進行面試,這對于普通事業機關招錄來說省去了一個大的環節,是以“免筆試”也吸引了一大批人。
2.報名條件要求高控制了參考人員數量,上岸機會更大。
由于事業機關人才引進每個地方的政策不是很統一,同時人才引進的各項條件也沒有一個明确的硬性規定,在這裡我特意找了我所在縣之前的人才引進公告,上邊的招錄條件大家僅供參考,大家請看下圖
從招錄條件來看,這裡說的招錄條件高主要是在學曆方面,大學限制在“雙一流”院校專業的範圍内,如果是碩士研究所學生以上的學曆則不限制學校。
就從學曆和畢業院校來說已經将50%的人拒之門外了,再加上其他的條件限制,能夠報名的人相比較公開招錄來說會少了很多,是以上岸機會更大。
3.未來晉升提拔存在“隐形”優勢條件
各地為了将人才引進,除了設定一些必要的報名條件外,還設定有其他各項優待政策,這一點每個地方都不盡相同,我也在網上查詢了其他各個地方都政策,有的地方是住房補貼,落戶政策優惠,獎補資金等等,但是這都是一些大城市的政策,由于我這是個小縣城,是以在政策上可能沒有大城市那樣吸引人,下面我們來看看我所在地區在其他優惠政策都有哪些,大家請看下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主要的政策就是提拔晉升,職稱聘用,免費住房這三項,看着這些政策雖然沒有大城市那種真金白銀,但是對于一個小縣城來說已經不錯了,尤其是對于那種異地的人來說免費的住房就解決了很大的壓力。
我們再來看關于提拔的政策,博士試用期滿後經過考核可以擔任事業機關正科上司或者是享受對應的七級職員待遇,研究所學生則是副科,大學在試用期滿3年後經過考核可以提拔事業副科或者對應的八級職員待遇。
這就是人才引進隐藏的晉升空間,在一個縣城不說多了能用三年時間換來一個事業副科是個什麼概念,是以這一點還是比較吸引人的。
“人才引進”目前面臨的困境
1.人員流動性大,引來的人才很難留住
我們都知道事業機關和公務員招錄考試中一些崗位有最低服務年限,但是在人才引進中有的卻沒有最低的服務年限,這就直接導緻了引進來的人才幹不了多久就走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另外一方面從個人角度來說,一部分人都是将這個看作是一個過渡或者是跳闆,遇到合适的機會大多數人還是往更高好的地方發展,是以人才很難留住。
2.看似優厚的工作待遇,在實際落實中存在一定的困難。
别的地方我們不了解,但是我所在地區的我了解和清楚。公告上明确了研究所學生學曆通過試用期,經過考核是可以享受副科待遇的,但是據我個人了解能夠享受這項政策的人可謂是鳳毛麟角。政策再好,如果不能執行我是一紙空談。
之是以無法兌現主要是行政級别太低了,一個縣城裡細數下來能有多少個副科級以上的事業機關,再加上人員的競争,真正能夠拿出來名額給人才引進的微乎其微。
寫在最後:“人才引進”想要真正的把人才引進來并留下來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僅是在物質待遇上,在其他方面也要有完善的政策。地方政府不能隻負責“引進來”後邊的事就置之不理,如果是這樣那倒不如不搞,倒不如通過公開招錄,這樣效果會更好。
(以上全文均為個人看法,如有不當還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