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需一張照片 AI換臉就能以假亂真?這幾種圖檔不要随便發

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的應用正在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這也給個人資訊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在8日開幕的202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關于AI換臉、換聲等對個人隐私侵害的話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一張“人像照片”、一段近距離的人物視訊,都有可能成為不法分子犯罪的新手段和新工具。

在今年的網絡安全博覽會上,各大安全企業紛紛展示了安全領域新産品和新技術,尤其是針對人工智能的安全防護更是成為各大安全企業着力的重點領域。

隻需一張照片 AI換臉就能以假亂真?這幾種圖檔不要随便發

畫面中技術人員正在示範的就是“AI換臉”技術,僅需一張目标人物的靜态照片,就能讓照片中的人物動起來。

隻需一張照片 AI換臉就能以假亂真?這幾種圖檔不要随便發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張博:本身是一張不會動的靜态圖檔,示範者做一些動作之後,AI換臉軟體采集到了示範者面部動起來的特征,把特征融合到靜态圖檔當中,就讓圖檔照着示範者的動作動了起來,也可以形成一個視訊。

張博介紹,盡管現在AI換臉、換聲等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和操作成本,但如果被不法分子擷取的情況下,就有可能被用來假冒他人,實施相關的犯罪活動。

隻需一張照片 AI換臉就能以假亂真?這幾種圖檔不要随便發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張博:目前AI換臉技術還是比較成熟,能支援視訊通話實時換臉,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除了換臉之外,再結合着換背景環境、換聲音等,逼真度就會更高,更加難以分辨。

通過“換臉”僞造不雅照

不法分子敲詐勒索

AI換臉、換聲等技術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還會成為敲詐勒索的工具,此類案例在各地已經發生了很多起。前不久,深圳警方打掉一個幫派,這個團夥從網上等各種管道收集被害人圖檔資訊,然後進行合成處理,用來敲詐勒索。

前不久,深圳市民吳先生突然收到一個陌生手機号碼發來的彩信,點開一看竟然是他和一名陌生女子在酒店房間内的不雅照片。

隻需一張照片 AI換臉就能以假亂真?這幾種圖檔不要随便發

當事人 吳先生:當時我收到一條彩信,裡面是我的一張裸照。他當時威脅我,在幾點之前要跟他聯系、轉錢,我當時一想不對勁,就報警了。

深圳警方接到報案後,立即對吳先生提供的線索進行偵查。通過梳理報案記錄,警方發現全市有同樣遭遇的不止吳先生一人,犯罪嫌疑人的敲詐勒索方式都如出一轍。

隻需一張照片 AI換臉就能以假亂真?這幾種圖檔不要随便發

随着調查的深入,警方發現這是一個以王某為首的幫派,團夥内分工明确,有人負責修圖,有人負責尋找作案目标,有人負責發短信打電話敲詐勒索。在掌握大量線索後,深圳警方展開統一收網行動,成功抓獲以王某為首的10多名犯罪嫌疑人。

在犯罪嫌疑人的電腦裡,警方發現了大量經過合成換臉後的不雅照片。

隻需一張照片 AI換臉就能以假亂真?這幾種圖檔不要随便發

深圳市警察局坪山分局民警 張威:從嫌疑人電腦裡面提取的相關證據,這些圖檔是嫌疑人從各種管道收集的被害人圖檔資訊,然後進行合成處理用來敲詐被害人。

目前,王某等人已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當中。

專家:加快相關反制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運用先進的AI技術制作換臉視訊或仿真聲音進行違法活動,确實容易讓人上當受騙,這不僅對個人隐私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更凸顯了相關法規和反制技術的重要性。

據了解,目前針對“AI換臉”技術實施各類侵犯個人資訊的行為時有發生,在灰色領域甚至違法犯罪領域被濫用。網絡安全專家建議應加快相關反制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隻需一張照片 AI換臉就能以假亂真?這幾種圖檔不要随便發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張博: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檢測技術來識别視訊的真實性,是不是有僞造的内容。另外也可以結合身份認證、數字水印的手段來加大僞造難度。從管理方面,需要加快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監管措施的制定和落實,來規範AI應用的使用方式和應用場景。

網絡安全專家提示,AI換臉等違法行為的最關鍵原因是個人隐私資訊的洩露。是以,我們在日常上網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人臉、指紋等個人生物資訊的過度公開和分享。如果接到“家人”“上司”等轉賬、彙款的視訊,一定要仔細甄别真僞。

隻需一張照片 AI換臉就能以假亂真?這幾種圖檔不要随便發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張博:AI換臉通常跟交易詐騙的場景相伴出現,比如視訊通話,要注意觀察對方視訊當中的面部輪廓、光線背景這樣的細節,看看是否有異常。如有必要可以要求對方做快速地擡頭、點頭、轉頭的動作,進一步判斷視訊是否有異常的細節,來确認這個視訊是真實的。

警惕!這幾種照片千萬不要随便發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歡在朋友圈、短視訊上曬美食、曬美景,但是如果不小心的話,這些行為很可能間接洩露你的個人資訊。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擷取,可能會危及自己和家人的财産乃至人身安全。哪些照片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要随意發到網上呢?

不要公布手持身份證或手持白紙照。這些照片中會包含個人姓名、身份證号碼、住址等敏感資訊,一旦洩露,不法分子可能利用這些資訊進行身份盜用,辦理信用卡、貸款等金融業務,甚至進行違法活動。另外,手持白紙或手持報紙等照片常被用于驗證身份,如果被不法分子擷取,可能被用于制作假證件或進行網絡詐騙,會給個人帶來經濟損失和名譽損害。

不要釋出各種票據類的照片。很多人出差、旅遊都喜歡拍火車票或飛機登機牌,發到自己的朋友圈分享。這些票據上不僅會包含姓名、出發地、目的地等資訊,而且在條紋碼或者二維碼中也會含有乘客的個人資訊,存在被不法分子破解并竊取的可能。

不要曬家門鑰匙、車牌等照片。不法者通過大資料等技術手段,通過這些照片會分析出釋出者特定時間所處的特定位置,也會擷取釋出者相關的生活習慣。是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在照片中出現特征明顯的物品,例如家門鑰匙、車牌号碼等。

網絡安全專家強調,保護個人隐私至關重要。公衆應提高警惕,避免在網絡上随意釋出包含個人敏感資訊的照片。同時,建議定期檢查和更新個人隐私設定,確定個人資訊的安全。

來源:“北京網絡舉報”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