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蹲點鄉村媒體采訪行丨保康縣大坪村:用好共同締造“金鑰匙”,辦好“以獎代補”民生事

極目新聞見習記者 楊琛源

通訊員 李宗德

走進夏末的大坪村,映入眼簾的是潔淨清爽的街巷、錯落有緻的民居、風格獨特的文化牆,三兩村民坐在門前乘涼,一幅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黃堡鎮大坪村是保康縣的東大門,G346國道穿村而過。2023年以來,該村積極探索“以獎代補”工作機制,建構“多元共治、合力共建”工作格局,蹚出了一條村美、業興、人和的共同締造之路。

蹲點鄉村媒體采訪行丨保康縣大坪村:用好共同締造“金鑰匙”,辦好“以獎代補”民生事

大坪村内部分實景

算好惠民利民“清白賬”

自家的賬,自家說了算。通過對大坪村農戶的走訪摸底,村委會組織召開了“村灣夜話”、屋場會、群衆大會,列出群衆需求清單,分類梳理出共性需求和個性需求,最終确定了100餘個民生實事項目。對于那些群衆參與度不高、必須實施的公共性項目,實行“三七開”;對群衆個性項目、實用性強項目實行“四六開”;對其他項目實行“五五開”,通過科學确定獎補比例,真正做到了群衆自籌資金能承受、政府補助政策可持續。同時嚴格推進試點建設,通過現場共謀共建清單、現場規劃測量預算、現場簽訂三方協定、現場繳納共建款,建設完成後及時對建設内容和農戶投入情況進行公開公示,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赢得了群衆的信任。

蹲點鄉村媒體采訪行丨保康縣大坪村:用好共同締造“金鑰匙”,辦好“以獎代補”民生事

楊龍一家三口在家門前采收四季豆

“村裡做美麗庭院改造後,我們把房子重新修繕了一下。”大坪村村民楊龍表示,村裡進行共同締造後,環境越來越好了,今年3月,自家農家樂開業了,許多周邊村的居民和遊客會過來避暑遊玩,我們都是自家摘種的農家菜,很健康,好吃又實惠。一大早,楊龍便開始打理自己門前種的四季豆,妻子和孩子也在一旁幫忙采摘,現收現做,為民宿營業做準備。看着記者走近,楊龍熱情地站起來介紹,“當時我自己出了兩萬多塊錢,村裡出了三萬多塊錢,今年3月份民宿建好對外營業之後,我們招待了一百多位遊客,已經賺了一兩萬塊錢,現在環境搞好了,錢也賺回來了。”

在大坪村,像楊龍這樣參與美麗庭院改造的農戶共有107戶。村委會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大力推行“家庭自建+能人幫建+集體共建”模式,吸引村裡的能人全過程參與,確定改造工程公正、有序、實惠。

辦好急難愁盼“操心事”

自從鼓勵群衆投入義務勞動參與公共項目建設的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村委會累計組織群衆開展清掃馬路、清理堰塘、除草等義務活動10餘次,出工累計200餘人次。黃堡鎮鎮長孫兆強表示,共同締造的重點是要了解群衆現在最急難愁盼的是什麼,在了解共性和個性的需求後,由政府和群衆一起共同參與改造,如果群衆不參與,試點就不會選在大坪村。“我們要把共同締造的理念用非常通俗的語言表達給群衆,說白了就是群衆共同參與建設美麗家園,把現在的理念和原來工程化的這種方式差別開來,在農村工作中,把宣傳做在前面,讓群衆了解、接受,才是真正重要的。”

蹲點鄉村媒體采訪行丨保康縣大坪村:用好共同締造“金鑰匙”,辦好“以獎代補”民生事

泉水灣池塘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如今的泉水灣已經如詠柳詩描繪的美景一般。然而在試點建設前,村民們都認為這是集體的池塘,跟自己沒關系,不僅不打掃,還到處亂扔垃圾。通過政府前期深入的宣傳,村民們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轉變,在黃堡鎮老書記鞠德倫的帶領下,泉水灣的老百姓自發組織了30多人做義務工,把魚塘周邊的雜物全部清理完了。截至目前,大坪村總共開展了5次這樣的義務工活動,群衆共義務出工212人次,真正讓群衆成了共同締造的主力軍。

魚塘變清澈後,村民們都表示要好好建設一下,開設一個釣魚場,吸引更多遊客來大坪村旅遊。毋庸置疑,群衆的想法和政府不謀而合。通過規劃釣台,打通遊步道,進行環境綠化,泉水灣已然成了一個既能夠享受閑倚東風看魚樂,一飽牡丹亭館微風暖,芳草池塘細雨晴的靓麗風景,更能帶動群衆緻富,讓村民集體增收。

孫兆強介紹道,最開始迎檢時,鎮上司、村幹部和政府年輕的公務員親自帶頭撿垃圾,直到晚上11:30還拿着火鉗一點點撿,群衆看到上司們這麼晚還在清理垃圾後,随處扔垃圾的情況也有了改善,再後來無論是路邊上還是小菜園裡頭,随時去看都收拾得整整齊齊,正是政府和村委的引導和示範帶頭,讓群衆有了自我覺悟。“以前晚上想到外面乘涼,頭頂沒有路燈,路邊也都是雜草,夜裡不敢出門,現在環境整治之後,路燈有了,路面也特别平整,随便到哪玩都是亮堂的。”69歲的大坪村村民毛叢菊告訴記者。

探索基層治理“管用招”

由于大坪村地處山區,群衆居住分散,管理難度大,于是村裡将試點村灣“化整為零”,把試點劃分為3個片區,每個片區作為一個“大網格”,設定一個黨小組,由黨小組長任片長,每個片區以10戶為機關,作為一個“微網格”,選出一名“中心戶長”,負責所聯戶的宣傳發動、意見征求、沖突化解、群衆組織等工作。通過“十戶聯治”模式,充分調動群衆參與試點建設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村規民約、積分制等形式,在村灣設立“積分超市”,對群衆參與鄉村振興、環境整治、志願服務、鄰裡互助、“十星級文明戶”争創等内容進行積分獎勵。

蹲點鄉村媒體采訪行丨保康縣大坪村:用好共同締造“金鑰匙”,辦好“以獎代補”民生事

“十戶聯治”黨群服務站

其次,村裡對“兩約八會”群衆自治機制進行了完善,制定“共同締造公約”,引導群衆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在創新推行“八無一有”環境評比機制方面,大坪村将“無亂搭亂建、無亂堆亂放、無旱廁散圈”歸入基礎項,獎補資金1400元;将“無亂倒亂扔、無亂牽亂挂、無殘垣斷壁、無亂貼亂畫、無雜草土堆”歸入提升項,獎補資金600元;将“有綠化、亮化、美化”歸入評選最美庭院評獎項,獎補資金500元。督促群衆每天自覺做好房前屋後衛生保潔,每月由村支“兩委”會同中心戶長組織各片區群衆開展庭院衛生評比,每季度在村灣公示欄對評比情況進行公開晾曬,通過日清掃、月評比、季晾曬、年總結的方式,促進群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實行階梯式獎勵機制,規定隻有完成基礎項才能參與提升項考核,隻有基礎項和提升項均為滿分才能參與最美庭院評比。這樣既切合實際,讓群衆能量力而行,又能充分調動群衆積極性,做到一碗水端平。”黃堡鎮大坪村黨支部書記黃朝君說。

孫兆強表示,下一步,大坪村将緊緊圍繞鄉村旅遊的主題,充分運用好大坪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成功經驗,積極出台相關政策,配套完善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同時積極引導群衆參與,進一步提升民宿的規模,提升服務品質,帶動更多的群衆緻富。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