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和指路人。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即将到來,從今天開始,《楚風夜話》欄目推出系列報道《老師,您好》,講述身邊的好老師,感恩老師們的辛苦付出。在宿豫區丁嘴中心學校,有這樣一位老師,他的身影如同那盞在風雨中搖曳卻從不熄滅的煤油燈,溫暖而堅定。他就是王守亮,一位用42年青春書寫教育傳奇的鄉村教師。從19歲的青澀少年到如今滿頭銀發,王守亮深深紮根在了這片土地上,為鄉村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知識的天空。
上午九點多,在學校六年級的一間教室,幽默的語言、毫不吝啬的贊美、生動的上課模式,是王守亮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這節是寫作課,王守亮沒急着讓大家寫,而是一步步引導學生舉手發言。
江蘇省特級教師 王守亮說:“一步一步教孩子們說話,先說後寫,慢慢打開他們的思路。比如今天,我讓他們觀察我的身高體重,在我的指導下,他們對描寫人的這類文章就有一定掌握了。”
王守亮的教學風格獨樹一幟,他善于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将枯燥的知識點變得生動有趣。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們總是笑聲不斷,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江蘇省特級教師 王守亮說:“我一開始教書的時候,就喜歡看江蘇教育頻道,裡邊有一個于永正老師,是比較早的特級教師,他上課的風格非常幽默,指導學生讀書時常常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後來我一直學于永正的教學案例、課堂思路。這樣孩子們學起來、接受起來比較輕松。”
學生孫迪說:“他對我們上課很關心,教我們的時候是一步一步來,也不會生氣。我覺得上他的課非常有趣,我很喜歡上他的課。”
王守亮豐富的教學經驗,來自于他42載的執教生涯。1983年高中畢業後,他選擇回鄉執教。
江蘇省特級教師 王守亮說:“當時村裡邊的一個書記打算叫我去村裡幹會計。後來我想想,因為剛剛從學校出來,還是想學習,整天想看書,我認為當老師很了不起。”
當時,王守亮在保安鄉韓集村國小任教,那時的鄉村國小,條件十分簡陋。
江蘇省特級教師 王守亮說:“很多學生都坐泥做的凳子,上面是木闆。我們一開始那時候沒有電,辦公或者學生上晚自習時,都是點煤油燈。”
那時候的教師工資低,除了教書,王守亮還要兼顧家裡的農活。即便是秋收時節,他也總能在深夜将田間的活兒搶完,確定第二天能精神飽滿地站在講台上。
江蘇省特級教師 王守亮說:“家裡面有10畝地,我6點鐘到家吃一點飯就去刨地,一直刨到淩晨一點,把别人白天夠三四天的活,我兩個晚上就刨完了。栽稻也是這樣,每次栽稻的時候都是我們家最後一個栽完,我隻能起早貪黑幫她一點。”
42年間,王守亮先後輾轉多個學校,始終堅守在鄉村教育的崗位上。面對遙遠的通勤路程,他堅持騎電瓶車往返,風雨無阻。
江蘇省特級教師 王守亮說:“騎電瓶車從保安到這接近70裡路,得騎接近兩個小時。中心學校也調過我去,城裡邊有兩所學校也準備叫我去,但我想,農村的孩子也需要老師對吧?也需要優質資源,也需要好的老師教。”
王守亮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他先後獲評全國模範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等榮譽稱号,成為了鄉村教育的楷模和榜樣。近日,省教育廳評選“2024江蘇教師年度人物”,宿遷隻有2人上榜,其中就有王守亮。
宿豫區丁嘴中心學校黨支部書記 校長 汪東松說:“他平時有點小毛病是從來不請假的,一直以校為家。他在我們學校有一間宿舍,每天都住在學校裡面。平時晚上工作有時候能工作到十一二點。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學校的教育科研、課堂教育水準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今年11月份,王守亮就将正式退休。但退休後,他決定将繼續從事教育領域的工作,用他的光和熱照亮孩子們的求學之路。
江蘇省特級教師 王守亮說:“城裡面有兩家學校已經跟我說好了,準備聘我去做顧問,做一個教科研顧問,把自己的餘熱貢獻給我們宿豫區的教育事業。”
都說老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别人的蠟燭,王守亮正是這樣的寫照。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的鄉村教師在講台上默默奉獻,托舉起一代代孩子的夢想和希望,向他們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