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她是朵“蒲公英”,再恰當不過。
她具有蒲公英的精神——不擇環境,落地紮根,一幹就是三十年;她具有蒲公英的淳樸——默默無聞,在鄉村學校甘為人梯,無私奉獻。她就是渭源縣清源鎮河口學校教師薛卉琴。
1994年,畢業于隴西師範的薛卉琴毅然回到農村,成了渭源縣會川鎮西關國小的一名老師。
為了能上好課,剛踏上講台的薛卉琴常常既聽别人的課,也請别人來聽自己的課,幫自己找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她暗下決心,要好好珍惜這份職業,要在平凡的講壇上努力耕耘,讓那些像自己一樣的農村孩子有書讀、有學上。
一年後,薛卉琴被調至慶坪國小。“我要把家鄉所給予我的,還給家鄉的孩子們,因為我也曾是他們中的一員。”她發現班裡有幾個孩子家庭情況特殊,上學困難,便主動幫助他們,時常給他們做飯,送衣服,買學習用品。
從此,薛卉琴在哪裡任教,就在哪裡播撒愛,傳遞愛,用一顆仁愛之心溫暖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
2015年2月,薛卉琴向學區遞交了一份申請,去學區最偏遠的鄉村學校——秦王國小支教。
在那裡,她為孩子們打開了解世界的視窗,幫助孩子們辦作文周報,選稿、改稿、排版、列印,編輯成精美的小報,制作智慧課件,培育學生的寫作興趣;她籌資給學校改建“愛續愛”圖書室,購買了500多冊優秀圖書,陪孩子們一起閱讀,在一顆顆貧瘠的心田種下自信和希望……
2016年9月,薛卉琴來到星光學校,擔任六年級國文教學及班主任。她為每個學生都起了愛稱,瑞兒、玉玉、嬌嬌……這些愛稱成了這個大家庭互相的稱謂。她以孩子們最常見的“蒲公英”為主題,挖掘蒲公英的精神内涵,建立班級文化:創作班歌,設計班旗和班徽,着力打造“蒲公英魔力教室”,用班級精神引領學生成長。
薛卉琴募集優秀兒童讀物,建立班級“蒲公英愛心圖書角”,開展 “朗讀進行時”“親子共讀” 等各種形式的系列班級文化活動。同時,在班上開展“蒲公英循環日記”“蒲公英班史”,和孩子們一起記錄生活,反思成長,為生命留痕。
她創辦的《蒲公英作文周報》截至目前已辦到四百期,發表學生作文三千多篇。
每年的春秋兩季,薛卉琴總會帶領孩子們親近大自然,讓孩子們感覺渭源獨特的風光,體味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她經常和孩子們“玩”在一起。秋天,她和孩子們一起做樹葉畫;冬天,她和孩子們一起堆雪人;課間,她和孩子們一起打球、遊戲;每天早晨,陪着孩子們跑步,她的腳步總是跟随着腿腳不靈便的霞……
在薛卉琴心裡,教育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精神播撒精神,用靈魂塑造靈魂。為了影響更多教師,她利用寒暑假帶領身邊的老師多次參加高端專業教育訓練,提高認知水準和業務能力。她建立“守望者”微信群,和三百多名農村教師一起勤學笃行,求是創新,互相學習,抱團成長。
“水流平澗下,山花滿谷開。”一年又一年,蒲公英生機勃勃,欣欣向榮。薛卉琴說,她願是一株蒲公英,在三尺講台上,靜下身子,播撒知識與愛的種子。
來源:定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