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今年進入了新的豬價格周期初期,也就是養豬人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養豬是賺錢的,是以明天的生豬價格變化幅度不大,也就是存在今天每斤漲幾角,明天又回升幾角,生豬價格始終圍繞每斤10元左右波動。在豬價格周期的紅利時期大約是一年左右,生豬價格大多是以上漲或者維持穩定,很難大幅度下跌的,是以養豬人沒有必要擔心生豬價格會持續下跌,生豬價格下跌是暫時性的,很快就會止跌回升。
近期生豬價格出現下降趨勢,主要是養豬人端午節前前後後惜售,大量囤積本來應該出欄的肥豬繼續二次育肥,認為造成上市肥豬大量減少,導緻生豬供不應求,價格大幅度上漲,市場價格就是有漲就會有跌,不可能長期不變化。前段時間生豬價格大幅度上漲主要是資本炒作,今年5月18日此次生豬價格上漲開始,許多養殖場就産業022年7月份的方法,大量囤積肥豬進行二次育肥,減少肥豬的出欄數量,導緻上市肥豬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造成生豬價格持續上漲。
現在是市場經濟,市場物價是由上市商品的狀況來确定的,如果上市肥豬量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生豬價格就會上漲,反而下降,是以養豬人控制肥豬的出欄數量,人為造成上市肥豬數量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生豬價格就持續上漲或者穩定。雖然資本炒作能夠擡升生豬價格,但是現在是買方市場,豬肉消費非常疲軟,一是豬肉消費比例逐年下降,現在的消費者是比較理性的,豬肉價格高了,超過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消費者就會減少豬肉的消費,況且現在的豬肉味道差,有一股腥臭味,是以消費者轉向消費牛肉、羊肉、雞肉和魚類。從肉食品進口數量就可以看出豬肉的消費量是逐年減少的,今年1-7月份,大陸累計進口牛肉(不含雜碎)165萬噸,同比增長8.5%;今年1-7月份,大陸累計進口豬肉(不含雜碎)60萬噸,同比下降43.2%。
二是端午節的前前後後由于黃海、東海和南海每年實行3個月左右的休漁。同時長江流域連續實施10年的禁漁,市場上水産品大量減少,人們隻能消費豬肉,這段時間時間由于市場缺乏水産品,人們肉食品主要依靠豬肉,造成生豬消費量大幅度增加,價格持續大漲,8月份後海洋休漁期陸陸續續結束,大量的水産品上市,而且價格又低,導緻消費者減少豬肉的消費量而增加海産品的消費,造成豬肉消費進一步疲軟,豬肉消費量減少,而肥豬上市量持續增加,這樣造成豬肉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價格持續下降。
另外今年端午節生豬價格第一輪上漲使養殖戶們稍感欣慰,養豬人長期處于一種微利或者虧損,近期囤積二次育肥的養殖場由于經濟上扛不住了,大量出欄大肥豬和正常育肥的肥豬,這些養豬肉大多數是跟風養殖或者缺乏生豬飼養管理技術、疫病防治技術以及生豬經營管理技術的養殖場,他們心理上産生了恐慌,生豬價格上漲初期采取觀望,囤積肥豬進行二次育肥,隻要市場生豬價格一有下降的動向,他們就擔心豬價下跌會一蹶不振,希望在有利潤的情況下盡量将肥豬出欄,減少損失,是以隻要生豬價格一遇到下降時,這些養豬企業争先恐後大量出欄肥豬,這樣就造成了市場生豬價的下跌。從2022年以來每次生豬漲價都是昙花一現,一般維持在一個月左右。
俗話說:“養豬是一年賺錢,三年虧本”,養豬除要掌握生豬飼養管理和經營技術外,掌握與善于應用豬的價格周期是相當重要的,養豬要賺錢就要在在價格周期初期進入,如果在漫長的虧本時期進入,那麼投資多少虧多少。根據本世紀發生的幾次豬價格周期可以看出,一個完整的豬價格周期一般是3—5年,在豬價格周期的初期就是養豬的紅利期。在每次豬的價格周期出現的初期,時間都要1—1.5年,這個階段是養豬的紅利時期,養豬紅利時期結束後豬價就進入了下行階段,也就是進入了深度虧損時期,就會出現養豬一年賺錢二年虧本的說法。
是以養豬人要賺錢,掌握豬價格周期是關鍵。往往進入新的豬價格周期的标志是大量養豬人退出養豬業,母豬大量被淘汰,市場缺乏肥豬,豬肉價格大漲,同時仔豬價也随着大漲,這個時間就已經進入了新的豬價格周期了。一般豬價格周期的形成因素大多數是由于疫病引起的,也有平緩過渡的,這次豬價格周期的進入是平緩過渡的。根據專家的分析,今年在4月份就進入新的豬價格周期。是以養豬人要賺錢,掌握豬價格周期是關鍵。這次養豬黃金時期最短持續到明年6月份,現在處于養豬的黃金時期,是以生豬價格是會回升的。
我認為在9月中旬生豬将出現今年的第三次回升過程。未來幾個月的生豬價格會一直上漲,最高值将出現在11月底至12月份,行動業内普遍認為目前生豬價格已經達到頂,不會大起大落,今年年底生豬價格估計每斤在11—12元,很難超過1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