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在指尖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寫過這樣一首詩: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一笑罷休閑處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人生如夢,歲月無情,當你蓦然回首時就會發現,人活着完全靠一種心情,三千繁華世間,沒有人可以将日子過得行雲流水,心情好的時候,看花花鮮豔,看天天更藍,心情不好的時候,看柳柳不綠,看雲雲不白。三千繁華,彈指刹那,窮也好,富也好,失去也好,得到也罷,一切皆是過眼雲煙。是以,人活着,需要擁有一個好心情,很多事情若過分去在意,實則是在為難自己。
俗話說,物随心轉,境由心生。凡事皆會有變數。世事萬千,來來往往,其實都是緣分在使然。你看,春日,鮮花盛開,夏日,酷日炎炎,秋日,大雁南飛,枯枝落地,冬日,寒風凜冽,白雪皚皚,這是四季在變換,季節的使然;你看,新生命随着一聲啼哭來到了這個世界,舊生命悄然逝去埋沒在了時空間,這是自然的規律,天道輪回。
我想,人的一生,應該随緣而走,順其自然。
有許多的東西,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是以,對于那些得不到的東西,就不必去強求了,對于生活中的一些瑣事,該忘記的就把它忘掉,該放下的就把它放下來,不去糾結,不去争吵,隻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過得安靜和舒服。
做到随遇而安,是面對瑣碎之事最好的一種心态。随遇而安,既是一種心态,也是一種意境。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随緣是生活中的好姿态,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了。
在這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我們已經承受了太多的壓力,讓人很容易引起心中焦慮、浮躁和不安,把“初心”丢失掉。面對種種的誘惑,需要讓自己靜下來,讓“心”回來,認清種種誘惑的實質,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萬物枯榮都有其規律,花兒不會因為人們的喜愛而常開,月亮也不會因為人們希望它圓滿而不缺,既然無法左右外物,“枯榮由它”便是最好的心态。
無處安放的焦慮、匆忙、煩躁和不安,其實是自己對人生的一種誤讀,人在歲月裡的這一趟行走,并不是為了匆匆地去趕路,而應該是悠然欣賞,讓自己活得自在。
古人雲:“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惟有把心靜下來,将事物的本質看清,且将一切随他去,我們的身心才能得以陶養,才能在繁鬧的世界中,做個世間的自在人。
佛曰:心系當下,由此安詳。生命隻有一次,活好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無論世事多繁蕪,總會有一處靜幽,可以将心安放;無論沙漠多荒涼,總有一方綠洲,可以賞心悅目。人生這一次旅行,所賞過的每一處的風景,都會有不同的心情,留得一顆平常心,去看世間之事,用大愛之情,品味人生之意,平安就好,萬事知足,對事對物、對名對利,願我們能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一切随他去,實實在在做個人間自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