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痛哭流涕哦哦,感激涕零哈哈

痛哭流涕哦哦,感激涕零哈哈

當代網際網路文化之中的梗現象,讓很多問題變成了笑談,

讓很多笑不出來的問題,變成了用看待笑料的态度,而後侃侃而談。

若是以二三十年前的眼光來看,那些調侃,原本該以嚴謹且理性的方式談論。

但今時不同往日,

若是以前百家争鳴是為了讓問題理性化,

那麼如今的樂子情結,

則是讓那些說不出來的話,

用另一種方式發洩。

痛哭流涕哦哦,感激涕零哈哈

有時候我就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不斷的去适應現狀,

當然,這不是疑惑于為什麼本身,

而是知道為什麼,深知為什麼之後,

對于答案的存在,有一種令人感歎的了解。

我們适應現狀,不斷的适應現狀,那适應的究竟是什麼呢?

起初的适應,是對環境與規則的适應,比如談及為人處世,談到與人交往,個人與環境關系等等問題的适應,

這個時期的适應,如同學習知識,隻不過這裡的知識難以落于筆墨之中的教條與說辭,而更像是一種需要融會貫通于現狀的理念,

接受理念,融合理念,對理念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

而現在若是談及适應,往往就會牽扯對于某些現象所引發的肮髒,表現出一種“無法改變隻能視而不見”的态度,

這些東西,可能是某種觀點的扭曲,可能是某種現象的極端化,

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正在發臭變質,跟我們人生密不可分的問題,

正在謬誤化,惡心化。

這種改變,或者緻使出現如今的局面,若是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說法去調侃,那麼我們就得關注于為什麼樓裡的人不關窗戶,而是讓風呼嘯而來,肆意在樓内胡吹亂刮。

可是,這個問題若是深究下去,就會發現那些原本該關上的窗戶,卻被人刻意破壞了開關,更有甚者,則是抱着“風不能隻吹我一家,要吹大家都挨吹”的心态讓代表破壞的風從他處而始,

至于何處而終,他不在乎,

因為他隻想讓“風滿樓”這個結果出現。

但風滿樓,可不是最終的結果,

因為最終的結果是:

山雨欲來,風必滿樓。

痛哭流涕哦哦,感激涕零哈哈

風可以嘻嘻哈哈,但山雨來臨之時,

誰嘻嘻哈哈不重要,

誰因為山雨襲來,導緻損失,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才是重要的,

但現如今我們都知道,本末倒置的結果就是人們更關注如何讓風滿樓表現的更為“網紅化”一些,

而對于山雨本身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則往往會有一筆帶過之嫌,

問題究竟出在何處呢?

當我們開始關注于那些為了烘托現象,而将實質問題“暫且”擱置的種種時就會發現,

原來有趣的東西總是随風搖擺,而此時的風,

便是與那風滿樓之風,如出一轍,

是以看到此處,我們便可洞悉那些本就藏得不深的答案:

痛哭流涕的感動,要以敷衍的“哦哦”結尾,

感激涕零的狀态,要以激動的“哈哈”伴随,

看似什麼都沒說明白,

其實該說的早就說透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