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萬億銀行理财市場新變局:大模型驅動行業高品質發展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劉雙霞

從2004年光大銀行推出首隻理财産品起,大陸銀行理财市場曆經二十年征程,從萌芽到壯大,經曆了由野蠻生長到規範發展的深刻變革。尤其是自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财逐漸回歸“代客理财”的本質。

新二十年的征程中,銀行理财發展迎來新變局。在低利率時代,銀行理财“存款替代效應”日益凸顯。同時,普惠理财潮起,小微企業的理财需求被重視,網商銀行等機構積極探索滿足這一需求。此外,大模型技術的應用為銀行理财行業帶來高品質發展新機遇。

01.低利率時代,銀行理财“存款替代效應”凸顯

2004年,光大銀行推出首隻理财産品,開啟國内理财新紀元。2004年到2018年,大陸銀行理财快速發展,理财規模已近30萬億,穩坐資管行業第一。但與之同時,野蠻生長也使得風險積聚,打破剛兌已勢在必行。

2018年以來,資管新規、理财新規、理财子公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監管檔案相繼出台,促使銀行理财進行深刻變革。

Wind資料顯示,2018年,大陸銀行理财規模自29.5萬億高點回落,市場規模收縮明顯。截至2023年末,銀行理财産品規模為26.8萬億。

但同時,一攬子監管落地也為規範銀行理财提供了全方位、架構性的指導意見,使其逐漸回歸“代客理财”的本質。

在轉型陣痛中,銀行理财行業逐漸摸索出更合理的發展模式,在穩健中尋找新的增長點。尤其是近兩年來,在存款利率下行、手工補息叫停、市場風險偏好較低的背景下,銀行理财“存款替代效應”愈發明顯。

銀行理财憑借低門檻,低費率,穩收益的特點,1塊錢甚至1分錢就能買,風險相對較低,收益高于銀行存款,使其成為居民和企業财富保值、增值的優選。

資料顯示,銀行理财規模重回增長。銀行業理财登記托管中心披露的《中國銀行業理财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銀行理财市場存續規模回升至28.52萬億元,上半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413億元。

麥肯錫釋出的市場洞察顯示,在财富管理客戶風險偏好普遍下移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财将是客戶财富管理配置替代存款的主流品種,銀行理财市場管理規模年增速有望達到9%,2030年增長至50萬億。

02.普惠理财潮起,小微理财需求受關注

普惠金融旨在讓金融服務無障礙地惠及每一位需求者,着力解決金融服務有沒有、行不行、貴不貴、好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随着普惠金融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其内涵和外延不斷豐富,從主要關注小額信貸擴充到提供包括理财等在内的多層次多樣化金融服務。

銀行理财所堅持的普惠财富、服務大衆的内在基因與普惠金融理念及共同富裕理念具有高度一緻性。可以看到,财富管理從舊時王謝堂前燕,以普惠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尤其是借助網際網路管道,銀行理财使用者規模将沿着公募基金軌迹,迎來快速增長,預計到2030年,銀行理财投資者有望達到2億人。

在大企業與個人使用者之外,小微企業的理财需求也真正“被看見”,成為銀行理财最具潛力的客群之一。

網商銀行行長馮亮介紹,小微經營者數量龐大,但其流動資金理财長期處于“沒人管”和“很難管”的狀态,是金融服務的“空白地帶”:

一方面,過去10年,普惠金融往往等同于普惠信貸,而小微流動資金理财沒有專門的服務機構。另一方面,小微商家的經營周期複雜,資金波動大,流動性高,大企業資管服務“用不起”,面向個人的理财産品“不好用”。

事實上,小微理财需求并不小衆。大陸登記在冊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1.7億戶,涉及的就業總人數達4億,他們每年的營業收入接近50萬億,有着豐富的理财需求,是銀行理财最具潛力的客群之一。機構預測,到2030年,未來中國小微企業貢獻的AUM将翻倍。

作為一家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銀行,網商銀行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龐大的使用者基礎,聚焦小微理财需求,在理财市場中迅速崛起。截至去年底,網商銀行理财代銷規模已步入行業第一梯隊。目前,網商銀行合作的理财子公司已達到23家,跟其中5家達成深度合作。

03.大模型賦能,推動銀行理财高品質發展

“中國式普惠金融”有機融合數字金融、科技金融與普惠金融有,利用金融科技和資訊技術破除金融服務時空限制,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金融支撐。在銀行理财市場,科技的力量也在發揮巨大作用。

AI大模型正在變革銀行理财的供給模式。通過AI大模型精準預測使用者買入和贖回的額度,理财公司可以避免使用者買入的時候沒有準備足夠的資金,或使用者贖回的時候預留過多的資金,使得資金使用率更高,進而提高投資穩定性,産生更高收益。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還将推動理财公司實作産品創新和銷售管道智能化,實作人貨精準比對,資金利用效率和資産投資效率的提升。此外,人工智能将大幅提升理财公司的信用評級和風險量化分析等能力。

未來六年,人工智能有望帶動理财公司營收提升15%-30%,成本降低10-30%。

網商銀行已成為先行者。9月6日,在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銀行業見解論壇上,網商銀行釋出行業首個針對小微企業和商戶的智能普惠理财系統——“布谷鳥”系統。

30萬億銀行理财市場新變局:大模型驅動行業高品質發展

據悉,網商銀行“布谷鳥”通過AI大模型,對千行百業的小微進行資金流預測,進而為銀行理财公司提供申贖情況預測,與其聯合定制貼合小微經營周期的銀行理财産品。

“布谷鳥系統的目标,就是要成為他們的流動資金理财專家。”馮亮表示,為了滿足資金安全性和收益的穩定性需求,布谷鳥重點發力銀行理财,同時為小微商家提供餘利寶、穩利寶、月利寶等特色理财産品。

支撐布谷鳥系統創新的是AI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馮亮介紹,小微流動資金理财中最難啃的“骨頭”, 是讓理财産品貼合小微的經營周期。如果把理财公司比作船員,船員如果能夠預判風浪的高低和水流的速度,就能更好地駕駛。以往,這依賴船員的經驗,現在,AI可以幫助船員預判。

據悉,在布谷鳥系統中,大模型的應用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方面,“布谷鳥”通過首創的時序編碼器建構小微資金流預測大模型,形成對電商、碼商、經銷商、農戶等不同群體的資金流預測,準确率超過95%。

另一方面,布谷鳥基于小微資金流預測建構産品量價模型,預測理财産品未來的申購和贖回金額。依據預測結果,銀行理财子公司可提升10%的資金利用效率,進而提升産品收益體驗。

30萬億銀行理财市場新變局:大模型驅動行業高品質發展

金融監管總局提出要探索建構普惠理财産品服務體系,推動普惠理财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引導居民樹立健康理财觀念。這促使以網商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産品設計、銷售、投後管理等環節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讓普惠理财更好地走入尋常百姓家,實作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增加财産性收入。

展望未來,憑借普惠特質及連接配接實體與金融的獨特優勢,銀行理财将加快大模型等新技術轉化和應用,探尋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和風險可控制的商業模式,促使金融資源惠及長尾普惠客群,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