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郭艾倫離開遼甯隊,和湯普森離開勇士隊,本質上沒有差別。
郭艾倫和湯普森都想在打了十幾年的球隊打到退役,一人一城,但其個人訴求和球隊未來的規劃發生沖突,于是,湯普森遠走達拉斯,郭艾倫被通知去廣州。
到了職業生涯最後一個階段,離開自己的家鄉球隊,擱誰都不願意。但這又是必然發生的,時間早晚而已,唯一的差別,在于能不能用一種體面的方式。
球星離開都會引起關注和議論,尤其是郭艾倫、湯普森這種把十幾年青春獻給一支球隊的球星,還都是家鄉球隊。
球迷跟球隊和球星一起激動、快樂、沮喪、傷心,内心把隊員當成家人,把球隊和球員看作相濡以沫的夫妻,不是那種打了一兩年就走的露水姻緣,都想他們天長地久,白頭到老。
但這是職業體育,不是過家家。
職業體育有營運周期,好一段壞一段,趁着年景好要收割,運勢過去了要蟄伏、播種。勇士在奪冠視窗期拼命花錢,老闆給湯普森下跪,視窗期一過立刻收緊,湯普森含淚遠走,發誓要再次證明自己。
和勇士隊相反,遼甯隊在奪冠視窗期,還可以多拿幾個冠軍。理論上,遼甯隊正需要有經驗有實力的人手,不應該放棄郭艾倫。但艾倫和湯普森一樣,大受傷病影響,湯普森效率不如從前了,艾倫這兩年隻打了30場,其中上賽季3場。
不能用“卸磨殺驢”去指責勇士隊和遼甯隊,職業體育固然應該有人情味,但本質上是職業體育,規則本身沒有人情味。
勇士隊擔心工資突破了奢侈稅第二道圍欄,手腳被縛無法操作,是以在價錢、年限上不肯讓步;郭艾倫傷病不斷價值下降,他沒上場遼甯隊也拿了冠軍,用他換來更年輕的後衛王岚欽。這些都可以了解,這就是職業體育。
不過,郭艾倫和湯普森略有不同,他和遼甯隊談判中的分歧,主要不在合同價格上,現在的CBA頂薪已經被腰斬,再扣去稅,隻剩三百多萬。換句話說,現在的頭部球員靠工資是不行了,而郭艾倫雖然近兩年受傷病折磨,但商業價值依舊頂流。
你看,塔圖姆、盧卡、錫安他們來了,隻有他和楊舒予一起在長城上同框。
郭艾倫是個球癡,人盡皆知,你不用擔心他訓練。他也是這麼想的,訓練我不耽誤,就想趁夏天掙點錢。不要說遼甯是冠軍隊,普通俱樂部夏天也要訓練、打夏季聯賽。在遼甯隊,出去商業活動得請假,哪怕去客串個解說,也要請假。至于商業活動其他方面還有什麼約定,這是商業秘密,我就不知道了。
每次郭艾倫續約,幾乎都是壓哨簽字。像他這個級别,遼甯隊不會在工資上含糊,談的應該都是工資以外的權益。以前郭艾倫不可或缺,磨到最後總能達成一緻,是以郭艾倫也以為是往年的重演。他沒想到的是,遼甯隊放棄了。
是以,這裡面最大的誤會是:郭艾倫以為自己會一人一城,遼甯隊也會讓他一人一城,但他的“以為”并沒有任何合同保障。
有點像小夫妻吵架,一個說大不了就離,另一個說離就離,但雙方内心都沒有真想離,還想白頭到老,地久天長。
一次這樣,心裡還咯噔一下,兩次這樣就習慣了,因為都知道誰也離不開誰,日子還得過。
但是跟小夫妻過日子不同,CBA有個條款叫“優先續約權”,由球隊握着。優先續約權沒有期限限制,隻要上賽季在一個隊打球,下一份合同的優先續簽權永遠屬于球隊。這個條款對球員非常不公平,哪怕為了保護青訓,至少也應該在28歲以後把權利還給球員。
把這個條款置入婚姻狀态,你就知道有多不公平,女方想離婚,不行,男方說了算,這不是封建社會的“休妻”制度嗎?
在這樣的條款下,郭艾倫一直以為:我還能上哪兒去呢?他在直播時的原話:“(7月23日)這時候為什麼沒有簽約,因為我們每回簽約都是在最後的時候簽,因為反正也不走,沒有中間有談判拉扯。你們說什麼互相拉扯好幾回,我根本沒想過要走,沒有拉扯。”
這就是郭艾倫、球迷都感到很意外的原因。
CBA現有的交易制度是從NBA複刻過來,理論上隻需要通知球員,不用商量。關系好的,商量一下,關系一般或者球員不太重要,上午還在訓練下午就通知打包走了,有的上半場還在打比賽,下半場就不讓上了。比較難堪和沒有人情味的,是從手機新聞上或電視上先知道被交易的消息,然後才接到電話。最難堪的,是總經理拍胸脯說,别信那些傳聞,我肯定不換你走,過幾天新聞上說被交易了。
這就是職業體育,規則如此。
湯普森和郭艾倫都是自由球員,不過湯普森在NBA有自由,郭艾倫在CBA沒有自由,是以湯普森是自己跑去小牛簽約的,郭艾倫是被換到廣州的,小牛是總決賽強隊,廣州正在拆散重建。
他們的離開或被離開,根本原因都是受傷病影響狀态不如從前了,球迷則在人情味的問題上糾纏不清。
即将過去的這個夏天,我覺得做得最體面、幹淨的是快船隊。他們和喬治也談崩了,但在流言滿天飛之前,第一時間釋出官宣,好合好散,送上感謝和祝福。
這才是職業體育真正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