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過這些感受:
深夜精神抖擻,怎麼都睡不着;白天迷迷糊糊,怎麼都睡不醒......
睡睡醒醒,睡眠毫無規律可言......
看到這,可能很多人會以為這不就是懶或者貪玩嘛?
也有人把這當成失眠,其實都不是!
這可能是晝夜節律睡眠障礙。它常常和普通失眠混淆,導緻很多人得不到及時的針對性的改善。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晝夜節律。地球自轉産生晝夜交替及溫度變化,為适應環境的周期性變化,生物體多數生理過程表現出為期約24h的周期性波動,稱為晝夜節律。
當自身晝夜節律紊亂時,我們的睡眠節律也跟着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需要睡覺時睡不着(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或在不應睡的時間和場合思睡嗜睡(日間睡眠增多)。在精神專科,我們稱為晝夜節律睡眠障礙。
晝夜節律睡眠障礙的患者通常在白天感到疲勞和困倦,難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可能出現頭痛不适等症狀。而在晚上,可能會經曆入睡困難、頻繁醒來和早醒等問題,睡眠品質差。
即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顯著推遲,常見于青少年和年輕人。
相較于正常或社會接受的作息時間,睡眠-覺醒周期推遲2小時以上,即晚睡-晚起型。
一般來說,DSPS的發生受遺傳因素影響,另外上學功課量大、睡前長時間使用手機或電腦、過度使用咖啡因等也容易引起DSPS的發生。
01行為治療
就像我們調整手表的時間一樣,按照人體的生物鐘規律,逐漸延遲上床的時間,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上床時間為止。
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盡量克服打瞌睡的沖動,避免其他幹擾,堅持規律的睡眠-覺醒計劃。
02光療
光對我們的晝夜節律有着重要影響,日間光照不足以及夜間光照過量均可引起晝夜節律的混亂。早上增加光照刺激,晚上避免強光刺激,同時減少接觸手機或電腦等易産生藍光的電子産品,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延遲睡眠。
03補充褪黑激素
褪黑素是人體内一種調節睡眠的激素,具有影響生理節律的作用,适當補充褪黑素,可以改善晝夜節律睡眠障礙。
不過,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
即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顯著提前,常見于老年人。
夜間犯困早、過早入睡以及過早醒來,常有傍晚過度嗜睡,還可能伴随夜間覺醒次數增加,随年齡增長症狀逐漸加重。
随着人體的老化,多個因素可以使晝夜節律的産生減弱,進而導緻睡眠覺醒周期性減弱或紊亂:
1.SCN(下丘腦前部視交叉上核)随着人體老化而緩慢退化變性,導緻晝夜節律調節能力下降;
2.夜間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
3.對外部因素敏感性減弱或者外部因素改變:如老年人較少進行戶外活動,不常接觸明亮的光線。大量資料表明,與年輕的對照人群相比,老年人群接觸明亮光線顯著減少。
首先我們要明确:提前睡眠相位綜合征是人體衰老常見而且必然的發展趨勢,不是一種内科疾病而且不必特殊治療。
如果是以對生活造成較大影響,導緻無法正常社交,可以嘗試以強化并誘導睡眠-覺醒周期為重點的非藥物治療,尤其是明亮光線療法。
即由于輪班工作引起的睡眠節律紊亂。常見于中青年。
1. 失眠:在需要休息的時間(通常是白天)難以入睡。
2. 過度嗜睡:在需要保持清醒和工作的時間(通常是夜間或清晨)感到極度困倦。
3.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白天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減退。
4. 情緒問題:如易怒、抑郁和焦慮。
主要由工作性質原因導緻,主要影響那些工作時間不規律、需要在非傳統時間(如夜班或輪班)工作的人群。
01調整工作環境和班次安排
減少夜班,盡量不讓夜班連續,建議管理者在安排倒班時采用順時針班次(即早上、下午、晚上),因為大多數人能夠更好地适應這種安排。
02适度運動
建議進行适度運動,如快走、慢跑,以增加睡眠量并改善睡眠品質。
晝夜節律睡眠障礙常常被當做普通失眠,緻使很多人得不到及時的正确的改善,是以,在症狀初期注意辨識至關重要。
建議如果出現睡眠相關問題,盡早去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斷、治療。
如果您需要幫助,安忻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