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總第 3945 期

作者 | 餐飲老闆内參 内參君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大廠人被優化後賣起包子

網友:這樣做生意遲早要黃!

逃脫“班味”,許多大廠人仍前仆後繼入局餐飲。

最近,《四個被優化的大廠人,賣起了包子》的報道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在杭州,四名阿裡P7級别員工在被優化之後,湊一起開了家包子鋪。這從沒做過餐飲的四個人原本在大廠的崗位是HR、互動設計師、産品經理、營運,帶着“大廠賦能”的思維方式,試圖将門店打造成一個跨界融合的綜合體。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他們開的這個包子鋪将近20平米,裝修是黑紅色系,除了包子,也賣雞尾酒、燒鳥,甚至還有書籍。店長在接受采訪時還表示,要将包子鋪做出“家”的感覺。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除了“四不像”的定位以及繁雜的産品線,還有一個雷點是價格“刺客”,包子9.9元一個,一份肥腸飯售價40元,一份鮑魚炒飯帶兩瓶飲料的價格則高達108元。

據報道,該店的自然流量一直不太理想,門店開業後的前兩個月,每天靠自然流量,基本隻能賣出幾十個包子,每個月都會虧五萬左右。

但目前幾位經營者非常“松弛感”,還表示未來還可能賣更多無關的,有網友吐槽:像極了曾經到處拓展新業務的大廠們。

這種“玩咖”性質的餐飲創業我們看不懂,可能也沒什麼參考意義,但卻反映着“大廠離職做餐飲創業”仍是一個熱門選項。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去年轟轟烈烈的開店大軍

現在還在堅持嗎?

去年,騰訊、阿裡雲、B站、愛奇藝等網際網路大廠先後傳出裁員資訊。例如據騰訊2023年一季度财報,裁員比例接近了10%。餐飲業這樣一個看似低門檻的行業,突然變成了“溫暖的避風港”,許多大廠人拿着賠償金入局開店。

他們中有的是自己開店,有的是加盟連鎖店,有的是合夥人,有的是主理人。有的是做快餐,有的是做火鍋,有的是做燒烤,有的是做咖啡。有的是在一線城市,有的是在二三線城市,有的是在鄉鎮,有的是在旅遊景點。

但去年的餐飲倒閉情況大家也有體會。在價格戰、内卷、消費理性的多重高壓下,這一年中,有接近136萬的登出餐飲企業,隔壁的奶茶店還沒認清店名,轉天就變成了其他烘焙店……

而今年上半年的倒閉情況隻會更慘烈。天眼查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國内餐飲相關企業登出、吊銷量也達到驚人的105.6萬家,“逼近”去年一整年了。其中,僅僅第二季度,倒下的餐飲居然有60萬家左右。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最近,還有自媒體報道了幾位被網際網路大廠抛棄的人,從進階時尚的寫字樓紮入到餐飲行業中,但這條賽道遠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

其中一位“受害者”加盟的拌面檔口短短一個月,就眼看着八萬多元補償金,就像打水漂一樣消失,虧損近十萬,這是跳入了快招公司的陷阱。還有一位“受害者”試營業了麻辣燙和黃焖雞都賠錢之後,終于下定決心賣漁粉,中間倒是拿到投資順利開了8家門店,但堅持經營到今年4月份,隻有第一家漁粉店在盈利,整體虧掉了自己的六十萬和投資人的兩百多萬。

企查查資料顯示,2023年全年新增餐飲企業達到318萬家,其中,上半年全國新開了168.9萬家餐飲店。而剛過去的2024年上半年,這個資料是131萬家,增幅明顯收窄,回歸到平穩的狀态。

但基數仍在那裡,而相比去年,内參君還觀察到,餐飲創業慘淡的局面已經開始轉移到了三四線等或者縣城市場。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年輕人返鄉做餐飲

成為創業重災區

“今年的情況是,上半年收進的裝置多了三四倍,而且出手周期變長了很多,現在餐飲創業者都謹慎了許多,另外,相比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近年來三四線或者小縣城開店的意願更強。”專業餐飲二手裝置回收商狗哥這樣跟内參君說。

他表示,現在年輕人離職做餐飲太普遍了,還有直接做餐飲回收的,“我有兩個徒弟也是大廠人,一個曾在餓了麼,一個曾在小米”。

或主動或被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返鄉創業。有開民宿的,有做電商的,但很大一部分是做餐飲店。這最直接的原因是,餐飲業的創業門檻相對較低,且現金流快,減少資金壓力和不确定性。

此外,受到頭部餐飲下沉的影響,下沉市場被認為市場廣闊。去年被稱為餐飲行業的“下沉元年”,頭部餐飲品牌在一線城市競争異常激烈。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許多頭部餐飲企業開始集體下沉,進軍二三線城市及小縣城市場。這一現象讓在被衆多餐飲創業者效仿。

内參君總結,年輕人回鄉創業的品類和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

1、咖啡和奶茶是最主要的兩個賽道。奶茶和咖啡已經有了大量成功的品牌和連鎖模式,創業者可以選擇加盟,或自助創業。這兩類都容易成為社交場所和打卡地點,符合當下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GeoQ Data品牌資料顯示,咖啡品牌在縣域市場咖啡門店總計約5454家。其中,有3700家誕生于2023年一年之中。可見,咖啡正成為縣域經濟新業态中的明星品類。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2、其他網紅屬性強的餐飲項目。這些餐飲項目通常具備視覺沖擊力和社交媒體傳播力,如獨特的裝修風格、創意的菜品或消費體驗,能吸引大量使用者打卡、分享。對于創業者來說,這種快速獲得曝光和流量的能力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為它能夠在短時間内幫助店鋪積累人氣,迅速擴大知名度。

隻是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一些去年火了的網紅品類,今年瘋狂倒閉,比如安徽闆面、冒烤鴨、烤魚等,另外,在下沉市場有個特點是新進餐飲人機會少,市場被一些本地餐飲(當地特色)老店強勢占據着,難存活”,這是狗哥觀察到的情況。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餐飲小白

死于“理想化”

餐飲行業并非烏托邦,而是一個需要真刀真槍拼殺的戰場。據各方面反應,今年餐飲小白入局已經少了很多,更多的還是一些餐飲老炮在反複嘗試與掙紮。分析失敗原因往往是以下幾種:

1. 理想化思維,過于一廂情願

或許是出于對“自主掌控命運”的向往,或是希望回歸簡單的生活,年輕人帶着美好的理想和激情辭職返鄉創業,但當理想與現實相碰撞,他們可能都低估了餐飲業的艱辛與挑戰。

他們對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了解可能并不深入,往往憑借個人喜好或在大城市的經驗,認為可以将這些模式直接複制到家鄉。或者希望開設一家與衆不同、符合自己理想的餐飲店。然而,忽視本地市場的消費習慣、飲食文化和競争環境,會導緻創業初期就走入誤區。

2. 缺乏0到1的經驗,以及精細化營運能力

許多年輕人返鄉創業後,發現實際營運與他們想象的輕松和自由截然不同。“雖然當老闆,但卻比員工幹的多,變成了一個人全能,人力、品控、營運、采購、财務、商務、銷售、理貨、打包、服務員、保潔等等通通都得幹”,一位餐飲創業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此外,下沉市場的消費者總體收入水準較低,餐飲經營者需要更加注重成本控制,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并且提供具有高成本效益的産品。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有錢去前輩合夥,沒錢去餐館打工。總之先搞清楚這一套流程,再來幹餐飲吧。”狗哥提醒餐飲小白們,不要盲目入行,在進入行業之前,起碼要對整個餐飲鍊條有一個感覺。

3. 過度依賴新媒體,忽視實際經營

年輕人自以為天生有着“流量”思維,對短視訊、直播等營銷很熟悉,但這類手段并非萬能。許多年輕創業者自認為大廠人掌握了社交媒體營運手段,以為一開直播、發幾個短視訊就能吸引大量顧客,輕松引流。然而,他們往往忽視了餐飲業的本質:産品品質和服務體驗。如果餐飲産品本身不過硬,店内服務不到位,再多的營銷投入也難以彌補。

4. 沒有長期戰略規劃

年輕創業者往往過于關注眼前的成功,忽視了長期發展戰略。“一些年輕人餐飲創業有個特征是短視,他們賺到的錢會都放進自己口袋,沒有膽量也沒有戰略思維說把一部分拿出來,去更多的項目開發或提升”狗哥這樣評價。在缺乏長期規劃的情況下,一旦市場熱度減退,店鋪很可能陷入經營困難。

返鄉做餐飲,是年輕人創業的重災區

小結

餐飲老闆内參、CEO秦朝,曾在《餐飲朝前看》上這樣說道:“正面的繁花入眼,也往往會給置身其中的行業人制造假象,尤其是大量不惜拿着全部積蓄盲目進軍餐飲的小白。”

盡管餐飲業看似門檻較低,但它同樣需要專業技能和市場洞察力。大廠員工轉型進入餐飲業,需要放下過往的光環,從零開始學習餐飲行業的營運知識。同時也需要深入了解本地市場,尊重并融入當地的飲食文化,而不是簡單地将大廠的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直接套用。

餐飲業是一個充滿機遇但也充滿競争、快速疊代更新的行業。對它的法則有所敬畏,有所付出,才有機會存活,才有可能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