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年複刻20餘項傳統手工藝,短視訊部落客劉家毓“了不起”

有這麼一個90後小夥,他是非遺“門外漢”,卻将瀕臨失傳的鳳凰風筝,用萬根羽毛組成“流光溢彩”,放飛天際;他是異地“外鄉人”,卻在大涼山深處尋蹤拜師,奏響了彜人的千年之音——八方月琴;他是城市“白領族”,卻赤手掄起30多斤重的火壺,直面烈火的恐懼,揮舞出漫天星光的震撼……就在8月2日,他的一則“足球起源——中國蹴鞠”制作短視訊再度在網絡上走紅。

一年複刻20餘項傳統手工藝,短視訊部落客劉家毓“了不起”

萬根羽毛粘貼出風筝的流光溢彩

他便是來自成都新津的抖音部落客“五十七”——劉家毓。在近一年的時間裡,他靠自學或自發尋找傳承人求學,通過短視訊平台複刻出了20餘項中華非遺、古法技藝。不同于簡單的表演式展示,他親自從畫草圖到尋找材料,從漫長制作到成型展示的全程記錄,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觀看。大家紛紛發出“了不起”“震撼,太牛了”的感慨,單條短視訊更是收獲了高達443萬的點選量。他是如何練就“十八般武藝”的?記者在成都市新津區寶墩鎮玉龍村鄉間院落裡,見到了這位“奇”人。

一年複刻20餘項傳統手工藝,短視訊部落客劉家毓“了不起”

劉家毓回到家鄉新津區寶墩鎮玉龍村

瀕臨失傳的八方月琴

讓他埋下傳承非遺的火種

去年9月前,劉家毓還是一名商貿公司經理,人生的軌迹因一次偶然機緣而改變。

2023年7月,本在大涼山體驗彜族火把節的他,不經意走進昭覺縣一家小店,映入眼簾的是三把精美卻陌生的樂器。這三把樂器,既不是琵琶,也不是阮,劉家毓立即起了興趣,向店家詢問才得知是彜族傳統樂器——八方月琴。

一年複刻20餘項傳統手工藝,短視訊部落客劉家毓“了不起”

制作完成的八方月琴

八方月琴存放店内,兩三年來無人問津,已蒙上灰塵。當地老人告訴劉家毓,這可能是最後流傳的三把八方月琴,現今已無人會制作。劉家毓主動聯系在西昌市的制作師傅,得到的答複卻是,這位80餘歲高齡的老人重病,已難拿起制作工具。

不願放棄的劉家毓多方輾轉,終于在美姑縣找到了一位會八方月琴制作技藝的阿西老師。如何把老祖宗留下的技藝傳播出去?如何為非遺進行實用性和品牌賦能?劉家毓開始了自己的實踐。

一年複刻20餘項傳統手工藝,短視訊部落客劉家毓“了不起”

劉家毓向美姑縣阿西老師學習八方月琴制作

劉家毓回憶道,他曾在大山裡學習八方月琴,直到晚上11點才驅車離開。山路崎岖,暴雨連綿,車體在懸崖邊不斷打滑,一行人隻得在荒無人煙的山路邊等待天亮。而制作八方月琴所需的部分材料,要等待一年。

随後,八方月琴制作視訊推出,視訊時長隻有短短5分23秒,帶給劉家毓的感慨卻是難以比拟的。

一年複刻20餘項傳統手工藝,短視訊部落客劉家毓“了不起”

劉家毓在大涼山奏響當地傳統樂器——八方月琴

“這個崇拜火的民族,讓我對傳統文化特别是非遺文化充滿興趣,我覺得我應該記錄下來,弘揚出去。”劉家毓把自己的想法與做傳媒工作的父親溝通。“你知道什麼是傳承嗎?”父親的話,引發了他的深刻思考。

懷揣着複刻并傳播好非遺技藝、古法工藝的想法,他毅然辭去商貿公司的工作,招募到三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在抖音注冊了“五十七”這個賬号開始制作非遺視訊。之是以取名“五十七”,劉家毓的解釋是,代表着五十六個民族和一個未知的可能。他說,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未來有更多可能,一代代年輕人有責任讓它煥發新的生命力。

為了弘揚技藝有多拼?

他一年學會20餘項傳統技藝

對劉家毓來說,懷揣着滿心熱愛開始嘗試學習技藝,親身體驗後,他才意識到傳承本身就是必要而緊迫的。

在視訊制作的過程中,非遺手藝的失傳是劉家毓遇到的一大挑戰。

羽毛風筝是一項千年絕技,能還原鳳凰翺翔九天、氣貫長虹的姿态。而這項手藝,随着最後一位傳承人“江南風筝王”張志剛的去世,面臨失傳。

為了複制羽毛風筝,劉家毓查閱大量資料,并請專業的風筝老師指導。老師給出的回複是:“沒有十年做風筝的基礎,根本完成不了。”本以為這話會打擊劉家毓的勁頭,然而他卻沒有放棄。

羽毛風筝的骨架要求極高,既要有支撐力,又要輕盈、左右對稱。劉家毓在用竹篾紮制骨架的過程中,手被竹子劃傷是常有的事,随後粘貼羽毛更是費時又費力。

一年複刻20餘項傳統手工藝,短視訊部落客劉家毓“了不起”

劉家毓在用竹篾紮制鳳凰羽毛風筝骨架

“四方天地的朱雀,守望着國人紅色的夢想。”在劉家毓看來,紅色的鳳凰,是國人的精神圖騰,是對傳統文化的自豪和想象,于是他決定打造紅色的鳳凰羽毛風筝。“朱雀羽毛要流光溢彩,毛色就要有漸變層次之分。光是把羽毛根據顔色深淺區分開來,就選了幾天幾夜。”劉家毓說,此外,還要根據生長特性,分布羽毛的大小和種類。他笑言,制作羽毛前前後後在網上就補貨了五六次,“賣家都被買斷貨了。”而粘貼這幾萬根羽毛就花了整整13天。

而後組裝、調試,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放飛測試成功,耗時一個半月。當鳳凰風筝迎風而上、翺翔天空那一刻,劉家毓說:“鳳凰終将浴火重生。從無到有,不會放風筝的我如今也掌握了羽毛風筝的制法。”

一年複刻20餘項傳統手工藝,短視訊部落客劉家毓“了不起”

制作完成的鳳凰羽毛風筝

這條視訊釋出後,引來了8.7萬網友的點贊,其對非遺技藝的傳承再現感動了無數人。“風筝的線斷了,要怎樣才能飛回去。”這是劉家毓視訊下網友的高贊留言。“是以線以後不會斷了,有很多老師都站了出來。”這是劉家毓的回複,也是他的選擇和擔當。

學習和傳承非遺這一年,劉家毓說比他過往的20多年都要精彩。他時常需要一天内同時學習多項技藝。

他的視訊動人心弦,娓娓道來自己對非遺技藝從一無所知到制作成功的全過程,同時穿插對古法工藝曆史文化内涵的介紹:他以一盒古法柑橘香膏撬開中國人的浪漫,香氣裡氤氲着南國仁人志士“獨立不遷”的志氣,也蘊含着巴山夜雨的綿長思念;在家國動蕩的歲月,水月觀音被人切割盜取,他用中華大地的泥土,重塑水月觀音的血肉,在一道又一道的打磨工序中,具象化展現了水月觀音流離海外的痛苦……

一年複刻20餘項傳統手工藝,短視訊部落客劉家毓“了不起”

手工制作的水月觀音

在他手上,記者注意到一道道疤痕。劉家毓說:“我清楚地記得每一道傷是做哪一項技藝時留下的,對我來說,這是我的榮譽,也是我作為匠人的勳章。”

融入鄉村振興大舞台

他堅持慢工出細活的“執拗”

快節奏的短視訊充斥着網際網路,他的視訊無法像其他部落客一樣保持高效率更新,許多粉絲在評論區遺憾視訊稍少,但已是他一年時光從未停歇、從寫字樓到山裡田間的不懈努力。

“很多人覺得工藝品是可以批量生産被替代的,短視訊行業想掙快錢很簡單。但終究有一些東西是無法替代的,手工品就是手工品,溫度無法被取代。”劉家毓堅信這一點。

劉家毓的視訊通常需耗時數十天完成。制作周期長意味着産出頻率低。他花費大量心血産出一個三四分鐘的視訊。然而,大多數觀衆對于一個陌生的部落客,通常隻願給予15秒的停留。時間長,意味着曝光量低。

雖然對非遺傳承懷揣期望與理想,但一年的親身實踐後,劉家毓團隊不得不面臨盈利困難的現實窘境。自媒體收益不足難以支撐團隊的運作,但如果一味追求流量變現,又會影響視訊内容。

要維持團隊生存就必須讓視訊内容為之妥協嗎?劉家毓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傳回家鄉新津,接受了政府的相關扶持教育訓練,并逐漸開始承接一些拍攝、剪輯農文旅宣傳片的任務,維持團隊的基本生存。他也成了“十佳和美鄉村合夥人”之一,加入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還有成都市新津區寶墩鎮提供幫助,為他找到一個玉龍村的小小院落靜心沉澱。

一年複刻20餘項傳統手工藝,短視訊部落客劉家毓“了不起”

劉家毓位于新津區寶墩鎮玉龍村的小院

李思羽 攝

劉家毓既在鄉村小院裡探索鄉村的更多可能,也在小院裡堅持學習非遺技藝,以“新農人”身份,在鄉村振興大舞台展現青春風采。

劉家毓說,他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他願意讓時間沉澱他的熱愛。他堅信非遺終将被更多人看見、了解并傳承。他說,許多匠人就是這麼一生默默堅守,不求聞達,隻為一事。他期望自己的堅持能成為一扇窗,讓更多人窺見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并激勵青年一代接力傳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