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因為公衆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馬靖昊說會計的文章,記得将我們設為“星标”,多點文末右下角的“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清單裡。
星标方法 點選頁面左上角藍色馬靖昊說會計進入首頁,再點首頁右上角"...",然後選擇“設為星标”(賬号旁顯示五角星标記表示成功。)
熊1991:請馬老師講講合同資産、合同負債是什麼東西,謝謝!
馬靖昊:好的,我來告訴你,它們是什麼東西!
合同資産是什麼東西?
合同資産是在新收入準則下對應收賬款科目作出的進一步增補,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号——收入》,合同資産,是指企業已向客戶轉讓商品而有權收取對價的權利,且該權利取決于時間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比如,企業向客戶銷售兩項可明确區分的商品,合同規定傳遞了A商品後,還不能收款,隻有傳遞B商品之後才有收款權利。企業應當将對于A商品的收款權作為合同資産。
是不是看起來,合同資産似乎有點像應收賬款?那麼,“合同資産”和“應收賬款”有什麼差別呢?
簡單的說,“應收賬款”代表的是企業擁有的、無條件(即僅取決于時間流逝)向客戶收取合同約定款項的權利,所受唯一限制就是時間,當時間流逝到對方付款即可。而“合同資産”代表的收款權力,還取決于時間流逝之外的其他條件。通俗來講,應收的款項,不是幹等着就能收,還需要幹别的才可以收,這個時候就要計入合同資産。是以,從資産品質上講,合同資産弱于應收賬款。
實際上,合同資産是用來完善應收賬款的核算,以前放在應收賬款兜裡面的,符合一定條件的應收賬款,需單獨拎出來,放到合同資産的兜裡。從實踐操作上來看,目前大多數上市公司合同資産為0元,在少數情況下,能夠有一部分應收賬款符合合同資産的确認條件,能夠單獨拎出來,放到合同資産這個兜裡。從實操層面上看,一般合同資産小于應收賬款,甚至大大小于應收賬款。
例1:華北制藥在2018年1月1日這個時點應收賬款這個兜裡餘額為:12.00億元,按照新準則合同資産的定義一比對,發現兜裡沒有一毛錢符合合同資産的确認條件。是以,應收賬款餘額不動,合同資産餘額為0元。實際上,直到2020年,華北制藥的财報上一直沒有确認任何合同資産。
例2:藥明康德在2018年1月1日這個時點應收賬款兜裡本應有的餘額為:23.80億元;實行新準則調整後,需要單獨拎出來3.85億元(約占16.18%左右)放進合同資産的兜裡,剩在應收賬款這個兜裡還有約19.95億元(占83.82%左右)。
例3:投資者提問:請問,(美晨生态SZ300237)合同資産什麼時候轉收入?有無爛帳?
董秘回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企業按照新收入準則,将公司已經履行履約義務但尚未與客戶結算的金額在資産負債表中作為合同資産列示。目前未發現其中有爛賬情況,将來如有發生,公司将根據會計準則及時在财務報告中展現。謝謝您的關注!
例4:投資者提問:請問下,(中軟科SH603927)公司确認合同資産的标準是什麼?和應收賬款有什麼差別?
董秘回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謝謝您的關注。根據2017年7月财政部釋出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号--收入》準則要求,本公司于2020年1月1日執行新收入準則,本公司将客戶尚未支付合同對價,但公司已經依據合同履行了履約義務,且不屬于無條件向客戶收款的權利,在資産負債表中列示為合同資産;而将客戶尚未支付合同對價,且公司已經依據合同履行了履約義務,屬于無條件向客戶收款的權利,在資産負債表中列示為應收賬款。
特意提醒一下:财報裡的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産,數額都包含增值稅在内。是以,一筆合同資産或應收賬款,是同時産生一筆主營業務收入和一筆應交稅款的。
靜靜白山茶:請問馬老師,合同資産是報表項目,還是會計科目?我是基建企業,已完工未結算的工程曾經放存貨,現在讓放合同資産。馬靖昊:合同資産既是報表項目也是會計科目,對于基建企業,“合同資産”主要指建造合同形成的已完工未結算資産。以前是放存貨中核算,現在讓放合同資産中核算。比如,機器人(SZ300024)公司,2020年中報顯示存貨中有19億變成合同資産,就是該公司将原存貨中建造合同形成已完工未結算資産重分類至合同資産所緻。
合同負債是什麼東西?合同負債是在新收入準則下對原預收賬款科目作出的進一步增補,合同負債和預收賬款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如果你将合同負債和預收賬款區厘清楚了,你就了解了合同負債。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号——收入》,合同負債,是指企業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應向客戶轉讓商品的義務。初看之下,合同負債與預收賬款是一樣的,都是企業提前收取款項,但是縱觀整個新收入準則都在強調一個重要元素“合同”,如果企業收取客戶的款項構成待履行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那麼就需要通過合同負債來核算,否則就通過預收賬款來核算。大家需要注意,合同負債的确認不以款項收取為前提條件。
"預收賬款”的概念并不強調和已成立與客戶之間的合同,在合同成立前已收到的對價不能稱為合同負債,但仍可作為預收賬款。合同一旦正式成立,又要将預收賬款轉入合同負債。
用一句話來區分就是:有沒有簽訂合同,凡是簽了合同的都屬于合同負債;凡是錢已經到賬但沒有簽訂合同或與合同義務無關都屬于預收賬款。兩者相同點都是先收錢再提供商品,不過,預收賬款隻包括已經收到的錢,而合同負債還包括未收的錢。
是不是看起來,合同負債不但核算範圍比預收賬款要大,好像也是來搶預收款項份額的。以前放在預收款項兜裡面的,大部分需要拎出來,放進合同負債的兜裡,隻有少部分繼續留在預收款項兜裡面。從實踐操作上來說,合同負債搶“預收款項”的能力要大大強于合同資産搶“應收賬款”的能力,預收款項被合同負債大規模覆寫。甚至很多上市公司合同負債把預收款項100%給搶過來了。以後預收款項即便有,也是零星的數額了。
例5:萬科作為國内頂級房地産企業,去年銷售收入過6000億,為何資産負債表負債科目内預收賬款才區區幾個億?請問你們是怎麼處理預收這個會計科目的?怎麼跟其他地産公司不一樣?
董秘回答:感謝您的關注。公司的預收房款放在合同負債科目,18年年底的餘額已超過5000億元,預收賬款科目僅包住宅銷售以外的業務産生的預收款。合同負債是公司自2018年執行新收入準則後使用的科目。
例6:藥明康德2018年1月1日這個時點預收款項兜裡本應有的餘額為:6.04億元;實行新準則調整後,需要全部放進合同負債的兜裡,預收款項兜裡就空空如也了。自從2018年實施了新會計準則後,藥明康德的預收款項科目就閑置了,全部為0元。
從賬務處理上看,預收賬款的基本賬務處理方式幾乎被合同負債完全涵蓋。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差別是:以履約義務相關性為前提,當預收款尚未被企業收取時,如果能夠認定企業對這筆款項有無條件收取的權利,企業仍然應該對此确認合同負債。這類特殊情況的會計處理為:“借: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貸:合同負債”,而預收賬款科目隻能在實際收取對價後才能确認計量,在實務中不可能出現“借: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貸:預收賬款”這樣的會計分錄。這背後的原因,就是合同負債與預收賬款的核算範圍差異:合同負債不但能夠核算實際收到的預收款,還能夠核算未實際到賬但已擁有收取權利的預收款。
雖然合同負債看似擴大了預收賬款的核算範圍,甚至可以編制“借: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貸:合同負債”的會計分錄,但仍然無法完全取代預收賬款,原因就在于合同負債要以履約義務的可識别性作為前提,否則還是要将先收取的款項作為一般預收賬款進行認定。
用精煉的語言闡述深刻的财務邏輯,如文章得到您的認可,以示鼓勵。長期堅持原創不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态度 ,一路陪伴,一起地老天荒,謝謝。
會計大白話
現金流量表造假的常見手法
A股上演《狂飙》,這家公司在荒坡挖5米深坑埋377箱會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