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成都是不折不扣的“天府水鄉”,河網密布,湖泊星羅棋布。
《蜀都賦》裡說:“夫蜀都者,帶二江之雙流,夾江傍山,棟宇相望,物阜民豐”,杜甫曾寫到“門泊東吳萬裡船”,李白也留下了詩句“浪錦清江萬裡流,雲帆龍舸下揚州”。
▲曾經的禦河 圖源:成都水務
根據清朝傅崇矩在《成都通覽》中的記載:“四川雖屬山國,而成都實屬澤國。”可見成都作為水鄉的曆史,消失并不長遠。
在源遠流長的“水城”曆史中,“府河漂木”這段原始又傳奇的影像,依然留存在老成都人的記憶裡,因水而生、因木而興的故事流轉千年不息。
01
“府河漂木”的曆史
府河流水嘩啦啦,夥子河中放木筏。
饑飽冷暖咋個樣?幺妹兒就是放不下。
日子苦點莫來頭,巴望平安快回家。
這是一首在金牛區流傳已久的民謠,樸實的語言,親切的鄉音,不僅唱出了醇厚的世風民俗,也道出了“府河漂木”的典故——
府河是岷江流經成都市區的主要河流,人們将岷江山區采伐的原木,鋸成十多米長的木段,以竹纖繩捆紮成木排,一二十根木段為一木排,俗稱木耙,放入河中,憑借水流運輸,人稱“漂木”。
▲漂木 圖源:微成都
“漂木”的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李冰治水時期,《華陽國志·蜀志》中記載:“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檢江……岷山多梓柏、大竹,頹随水流,坐緻材木,功省用饒”,清楚地說明了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時所用的木材都是通過岷江水運而來的。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道:“蜀山兀,阿房出”,充分說明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時,就在蜀地采伐木材了。明成祖朱棣在北京修建宮殿時,也在蜀地采伐楠木和雲杉。
而這些木材從何而來?自然是通過岷江水漂流而下。
▲成都碼頭繁忙的景象 圖源:成都水務
舊時,沙河碼頭的船工和“漂木”曾是夏季成都的一大景觀,每當夏季豐水期,從岷江順流而下的漂木紛紛被打撈上岸,有些木材被劈成小塊,變成了成都人生火做飯的燃料,有的則通過金牛道,被完整地運送到了千裡之外的京城,成為皇家建築的原料。
▲原沙河碼頭 圖源:成都水務
春夏岷江水漲,沿河飛流直下的原木一路奔湧,橫沖直闖,浩浩蕩蕩,經魚嘴,穿寶瓶口,入柏條河,進府河,直抵成都,一路情景蔚為壯觀,由漂木誕生的職業“漂師”也在成都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漂木期間的府河,木筏連着木筏,滿河皆是,順流而下,猶如曹營士兵渡江攻吳,又似赤壁連環戰船,那木筏上的漢子日曬雨淋,好像是古銅色的雕塑。
——《金牛風物》
▲木筏上的“漂師” 圖源:微成都
02
繁盛的“建北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都水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因“府河漂木”而建立的木材加工制造産業,更是造就了喧嚣一時的“建北門”。
1949年12月31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辦公會議上指出:“要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發展,不但可以恢複經濟,而且可以争取人心,穩定人心。”鐵路建設需要大批量的建設材料。木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運送木材 圖源:微成都
特别是在成渝、寶成、襄渝等鐵路建成後,四川的木材,通過成都火車北站銷往全國21個省(市),成為了當仁不讓的“搶手貨”。
岷江上遊成千上萬的漂木朝發都江堰,午後就能進入府河。金牛區境内洞子口、九裡堤,作為北入成都的門戶,迅速發展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
當時的運送路線大緻是:灌縣白沙河口→寶瓶口→柏條河→胥家場、金馬場→唐昌滴水岩→郫縣三道堰→府河→洞子口。
據統計,從1950至1998的四十多年間,岷江水運木材達1400餘萬立方米。
▲打撈漂木的勞工 圖源:金牛區方志辦
20世紀50年代,成都城市建設帶來了水運的繁忙,水運又促進了成都木材加工制造業的繁榮。
▲ 成都貯木場架杆機裝火車 圖源:金牛區方志辦
1950年,西南伐木總公司成立,設立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伐木公司。川西伐木公司主要負責岷江木材的采伐和水運。府河上漂的就是川西伐木公司的木頭。
1953年,西南伐木總公司改為西南森林工業管理局,四川木材運輸“能水不陸”,木材水運分别由大渡河局、長江局和岷江局擔任,其中業務最繁忙的,是運輸終點位于成都洞子口的岷江局。
▲ 成都貯木場 圖源:大西南建材城
曹家巷有省、市建工局木材加工廠,萬福橋有成都木材公司,九裡堤有成都木材綜合廠、成都貯木廠等大中型國有企業,張家巷、金華街、上河壩等處木業機關比肩而立,廠房毗鄰,機器轟鳴,汽車、牛拉車、馬拉車、人力闆車來來往往,原木和木制品進進出出,街道上熱鬧非凡,一時有了“建北門”之稱。
▲ 大西南建材城 圖源:《道金牛》 張勇/攝
03
因木而興的超級市場
府河進入成都市中心的第一座橋位于今天的一環路北二段,因為橋在城外西北,是以取名為西北橋。由于是在通衢大街之上而且沒有一點坡度,很多人無數次從它上面通過,卻不知這是一座橋梁。
不過,仍有許多老成都人清楚地記得,就在西北橋的北邊,曾經矗立着一座大型工廠——四川省成都木材綜合工廠,老成都人一般稱為“木綜廠”,創立于195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五年計劃之中大陸自行設計建造的694個“限額以上”的大型重點項目之一。
▲四川省成都木材綜合工廠 圖源:掌上金牛
木綜廠将通過府河河水日夜漂流而下的大量岷山上砍伐的原木加工為各種闆材與其他制品,一度是大陸西部最大的木材綜合加工廠,曾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過巨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木材砍伐和水運的繁忙景象落下帷幕,紅火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也逐漸冷清。
1991年成都二環路通車,木綜廠自主進行産業結構調整,從生産型企業開始向商貿領域拓展,把二環臨街的廠區開發成了“火車北站府河橋綜合市場”,路北以小食品批發為主,路南為鋼材批發為主。
▲1991年府河橋市場開工 圖源:掌上金牛
1995年6月18日,批發建材的“成都府河橋市場”正式成立,是成都最早的一批建材市場。
▲1995年府河橋市場試營業 圖源:掌上金牛
曆經幾十年,府河橋市場發展成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大型裝飾建材市場,成為成都西北面一個标志性市場,也是金牛區大市場、大商貿的一個代表。
高峰時期的府河橋市場,不僅囊括了數萬種全品類家居裝修産品,進駐商家超3000戶,更迎來每天超4萬人次的客流量,及超4000輛次的車流量,年交易額近80億元。
“家居裝修買建材,就到府河橋市場來。”這句廣告詞在當年的成都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口口相傳。
▲成都府河橋市場 圖源:掌上金牛
城市的高速發展和人們對裝飾裝修需求的個性化、多元化,導緻建材批發市場競争日益激烈。二環路以内對貨車的限制,讓曾經的“黃金口岸”越來越顯出劣勢,市區内的批發市場也逐漸向城外轉移。
▲成都府河橋市場内部 圖源:封面新聞
2018年,為響應城市更新的号召,成都府河橋市場啟動更新改造,第一代“蓉漂”的風水寶地悄然謝幕,按下了“暫停鍵”。
04
一代地标煥新歸來
曆時六年,承載了一代成都人記憶的地标煥新歸來,續寫傳奇。
2024年7月26日,位于金牛區成都蓉北商圈的府河家居盛大開業。老成都人記憶裡的府河橋市場,正式以“府河家居”的身份回歸。
▲府河家居開業現場 圖源:掌上金牛
府河家居分為精品館和美學館。其中,精品館共6層,建面約3.7萬㎡,主營家裝建材和軟裝飾品等;美學館同樣為6層,建面約2.5萬㎡,聚焦全屋整裝和智能家電。回歸後的府河家居将延續府河橋市場30餘年來親民、實惠、便宜的特點,緻力于打造蓉北一站式家居商業綜合體。
▲上圖為府河家居·精品館效果圖,下圖為府河家居·美學館效果圖 圖源:掌上金牛
由西南地區最早、最大的綜合性建材市場蛻變而來的府河家居,有着深厚的底蘊,便宜、實惠的特點早已深入人心,憑借曆史記憶天然與消費者形成連結,更舒适的場景、更豐富的品牌、更有品質的購物體驗,必将刮起新的風暴。
十年樹木成林秀,生生不息競芳華。
綿延631.5公裡的木材水運河道,如今已成為城市景觀河流,顧盼回首間,昔日的喧嚣繁盛與人聲鼎沸仿佛仍回繞在耳。
“府河漂木”早已消失在時代的浪潮中,但因木而興的傳奇故事仍在更新,正以另一種方式記錄城市的曆史,描繪新時代的城市畫卷。
參考資料:
[1]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四川省志·林業志》
[2]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成都市志·林業志》.
[3]成都市金牛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著《道金牛》.
[4]成都市金牛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著《金牛傳奇》.
[5]掌上金牛《開業啦!金牛新增一座商業綜合體》.
[6]天府文化ChengduCulture《都江堰的水流去哪裡了?》.
END
本文來自“方志金牛”,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撰稿:momo
編輯:向思燚
校對:高賽琦 龍昱丹
稽核:何雯雯 祝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