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飛沖天,“箭”指新賽道

一飛沖天,“箭”指新賽道

作為安徽省第一座建市的城市,蚌埠是全國聞名的老工業基地。安徽省第一台冰箱、第一輛自行車和第一台收音機都誕生于此。

随着産業更新疊代,傳統産業的“光環”逐漸黯淡,但老工業基地留下的家底,成了蚌埠在新賽道上“蚌”發活力的底氣。

你所不知的是,如今的蚌埠,一個承載夢想、啟航未來的商業航天産業叢集正悄然崛起。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浪潮中,蚌埠正加速發力商業航天,逐夢星辰。

一飛沖天,“箭”指新賽道

蚌埠商業航天産業園建成效果圖。蚌埠市委宣傳部供圖

騰籠換鳥

蚌埠擁有門類齊全的工業基礎,以綜合型制造業基地著稱。時過境遷,因裝置老化、工藝落後,原本繁華日益褪去,蚌埠漸漸發展緩慢、增長乏力,曾一度跌入谷底。

如何喚醒這片沉睡的土地?

蚌埠的“第一步”,便是調整傳統産業布局。

“對于蚌埠來說,邁向高品質發展,傳統産業退市進園是一道必答題。無論是為了城市發展,還是實作高品質發展,退市進園都勢在必行。”蚌埠市經信局負責人說。

2022年,蚌埠市基本完成退市進園,将老工業區内能耗高、有一定污染性的傳統企業搬遷至專業園區,實作“騰籠換鳥”。

“籠”騰出來之後,換什麼樣的“鳥”?

一飛沖天,“箭”指新賽道

位于蚌埠大洪山的火箭發動機專用測試場。蚌埠市委宣傳部供圖

幾年前,總部位于北京的九州雲箭,決定建設自己的發動機裝配基地和試驗測試基地,在走訪了全國多個省市後,山環水繞、地形多樣的蚌埠進入了九州雲箭的視線。

在與蚌埠市禹會區政府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通過實地考察,九州雲箭在禹會區大洪山林場區域内發現了一處天然的試驗場,該地原是一處廢棄礦坑,三面環山、一面開口的地理環境非常适合建造火箭發動機試車台。

此外,生态複綠後的林場山清水秀,與航天環保發展的理念十分吻合。于是雙方一拍即合,安徽九州雲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在蚌埠正式成立,成為蚌埠第一家商業航天企業。

“對于企業來說,蚌埠擁有很好的發展平台。對于蚌埠來說,我們也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産業發展方向,讓老工業基地踏上科技創新增長之道。”蚌埠市科技局副局長聞建忠說。

一飛沖天,“箭”指新賽道

安徽九州雲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的從業人員檢查火箭發動機部件。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星火燎原

6月23日,酒泉東風發射場,大陸首次10km級别飛行-回收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同一時刻,千裡之外的安徽九州雲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内,人們歡呼雀躍。

“這次試驗所使用的三台龍雲液氧甲烷發動機,就是在蚌埠進行發動機整機及零部件的标準化裝配與測試。”安徽九州雲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斌驕傲地說。

從2021年底傳遞首台10噸級淩雲發動機,到如今實作70噸級的躍升,九州雲箭逐漸形成以蚌埠地區為中心,以研發、生産、測試、傳遞功能為一體的火箭發動機制造基地,成長為商業航天動力領域頭部企業。

有了“龍頭企業”,蚌埠有了更大的“野心”。

擁有中電科40和41所等科研資源,在大洪山建有火箭發動機專用測試場所,12所高校及職教機構可為商業航天産業輸送企業管理、數控、機加工等專業人才……這些優勢,讓蚌埠在商業航天産業的新賽道上搶得先機。

于是,蚌埠市通過與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深入合作,已編制完成蚌埠商業航天産業發展規劃,在錨定重複使用火箭發動機、航天級關鍵材料、動力系統共享測試服務等細分賽道基礎上,明确了“1+4+N”發展綱領,力争用10到15年時間将商業航天産業打造成為蚌埠市支柱産業之一。

一飛沖天,“箭”指新賽道

安徽九州雲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逐夢星空

從一簇星火到滿城星光,蚌埠商業航天的未來愈發清晰。

現在,蚌埠集聚了九州雲箭、淩空天行、星河動力、深藍航天等一批行業骨幹企業。從“嫦娥”奔月到“神舟”飛天,再到“天宮”遨遊,其中都有“蚌埠制造”的印迹。

為了聚集更多的空天資訊項目,蚌埠正在打造占地1000畝的蚌埠商業航天産業園。其中包含火箭發動機生産基地、商業航天電子零配件基地、新材料生産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等。

“與其他的産業園不同,商業航天産業園在建設時就讓入駐企業參與設計,根據企業需求,定制化建設廠房。”産業園建設負責人馬鳳剛說。

如今,蚌埠已招引11家商業航天企業待入駐新園區,“現在就等着入駐新的産業園,到時候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将擴大數倍,企業也将迎來跨越發展。”淩空科技防熱業務部部長範志傑說。

産業發展還離不開資金支援,尤其是商業航天産業。

目前,蚌埠市已初步形成覆寫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基金叢林體系,預計今年基金叢林總規模将突破400億元,為商業航天産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助力新興企業“落地生根”。

一個“可回收火箭之都”、商業空天産業重鎮,正在向我們走來。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稽核:陳兆龍 編輯:胡霈霖 校對:解明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