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股市劇震,A股能否成為“避風港”?
經濟觀察報
2024-08-08 15:59釋出于北京經濟觀察報官方賬号
全文3031字,閱讀約需9分鐘,幫我劃重點
劃重點
01全球主要股指在日經225指數的帶領下走出反彈行情,但日經225指數短期跌幅巨大且寬幅震蕩。
02A股市場在8月2日和8月5日的暴跌後表現抗跌,上證指數跌幅僅分别為0.92%和1.54%。
03專家認為,A股市場的韌性凸顯與人民币套息交易與日元套息交易主體不同有關,實際可實作的交易層面沖擊有限。
04另一方面,A股市場的估值優勢顯而易見,上證50和滬深300的市盈率分别為10倍和11倍,而道指和标普500的市盈率均在26倍左右。
05業内人士表示,A股調整空間已然不大,正面臨轉機,具有長線投資價值。
以上内容由騰訊混元大模型生成,僅供參考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鄒永勤 在接連經曆了8月2日和8月5日的大幅下跌後,全球主要股指在日經225指數的帶領下開始走出了反彈行情。雖然日經225指數于8月6日、8月7日連續兩天上漲近3600點,但仍然未能收複8月5日的失地。相反,反映中概股走勢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在8月5日尾盤頑強收陽,8月6日更是大漲3.03%至5535.85點,成功收複8月2日的失地。
“外圍股市大幅波動之下,低估的中概股顯然正發揮着短期避風港的作用。那麼,正處于價值窪地的A股市場,其潛在的投資價值優勢能否被更多的資本發現,并成為全球風暴中的避風港?無限期待中。”8月7日,有着二十幾年股市經驗的資深投資者朱先生如此更新其朋友圈内容。
外圍股市劇震
在經過了頗為漫長的上漲并不斷重新整理曆史新高紀錄後,海外主要股指在2024年7月中旬紛紛遭遇逆轉并出現下跌行情。進入8月份,這波下跌勢頭明顯加速,其中8月2日因海外主要股指盡墨而被稱為“黑色星期五”,緊接着8月5日再度遭遇“黑色星期一”,日本、南韓等股指更是出現暴跌至熔斷的慘況。但其後的8月6日和8月7日,全球資本市場卻又走出了大幅反彈行情。大起大落之下,股市波動風險盡現。
以日本股市為例,日經225指數在7月11日重新整理42426.77點新高後掉頭向下,至8月5日下探至31156.12點,不到一個月時間已經跌去了11270.65點(跌幅為26.56%),其中8月5日單日便貢獻了4451.28點的下跌幅度;其後8月6日和8月7日該指數卻大幅反彈,并帶動全球股指走強。日經225指數這種短期跌幅巨大且寬幅震蕩的走勢極為罕見,曆史上僅在1987年、2008年和2011年出現過,此次為第四次。
對于海外風險資産波動放大的現象,浙商證券的覃漢在8月6日的研究報告中認為,這主要源于美國的“衰退交易”。一方面,日本、南韓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并且科技股占比較高,近期美國經濟出現較強的衰退預期、日元持續升值也不利于出口增長預期,再疊加科技股下跌,日韓股市受到壓制;另一方面,以日元套息交易為代表的國際投資者前期會借入日元後投資日本股市,但在日本央行加息的催化下,國際投資者開始撤離,導緻短期市場出現踩踏。
他同時強調稱,美國降息周期較經濟周期錯位偏慢導緻美國經濟已經開始出現“硬着陸”風險,前期美股上漲的重要驅動力已經基本消失,美股和日元套息收益的“連鎖負回報”可能會持續演繹。是以,8月6日的止跌回升可能說明了平倉交易的暫時趨緩,但是美聯儲實際降息還未落地疊加日本央行加息周期還在持續演繹中,前期沉澱了大量浮盈的套息資金可能還在等待合适的退場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全球主要股指普遍暴跌且劇烈震蕩的背景下,A股市場卻韌性凸顯,在8月2日的“黑色星期五”和8月5日的“黑色星期一”中,上證指數的跌幅僅分别為0.92%和1.54%,表現遠遠強于海外主要股指。
華創證券的張瑜在8月6日發文表示,雖然自美聯儲快速加息以來,同為相對低息貨币的人民币和日元走勢關聯性明顯升高,但人民币不能完全适用日美套息交易邏輯。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金融賬戶尚屬有限開放,實際以人民币作為融資貨币購買美元資産的量是有限的。是以,雖然同為“套息交易定價”,日美套息和中美套息背後其實是截然不同的交易主體。
張瑜認為,由于人民币套息交易與日元套息交易的主體不同,是以當下海外交易邏輯主要在情緒面上對A股形成擾動,實際可實作的交易層面沖擊很有限。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美國資産波動通過實質的套息平倉交易管道沖擊中國資産的力度有限,A股在當下套息平倉力量主導的波動中會相對抗跌。
對于A股近期的表現,資深投資分析人士黃永耀卻有不同的觀點。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股近期之是以表現得抗跌是因為之前“跌透”了;“A股自2015年後沒有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牛市,2019年之後更沒像樣的反彈,處于‘深谷’之中,而美國、日本等海外主要股指是經曆過疊創曆史新高後的回歸。”
他進一步表示,一方面,這次全球股市劇烈震蕩對大陸投資者(尤其是前期在日股、美股高潮時盲目出海高位接盤導緻相關跨境ETF高溢價的投資者)而言,是一次切身的風險教育,任何國家都沒有隻升不跌的股市;另一方面,A股前期的擠泡沫價值回歸之路也可能“因禍得福”,後續如果因勢利導處理得好,很有可能使A股市場因其估值窪地的特征而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
A股市場能成全球“避風港”嗎?
上述資深投資者朱先生表示,要成為全球風險資金的“避風港”,其前提條件是有一個讓這些資金進出通暢的管道。雖然大陸此前已經先後推出了QFII(即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等舉措,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顯然還有待完善。“這個月底QFII新規将實施,剛好外圍股市劇烈震蕩,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對A股市場能夠成為全球風險資金‘避風港’是很有信心的。”他表示。
根據中國證監會網站釋出的資料,截至今年6月底,大陸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數量已達到839家(其中有36家為今年上半年獲批)。在這個基礎上,為進一步深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外彙管理改革,穩步推進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彙管理局日前對2020年版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内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進行了修訂,并将于2024年8月26日起實施。
據記者了解,該次修訂的主要内容有四方面,分别是進一步簡化業務登記手續、進一步優化賬戶管理、進一步完善彙兌管理、統一QFII/RQFII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接入市(CIBM)的外彙風險管理模式。
“随着本次QFII/RQFII制度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證券市場更加便利。在近期全球股市劇烈波動的背景下,QFII/RQFII制度可能更為引人注目,有望受到全球範圍内更多資金的青睐。”8月6日,植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鄒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境外資産管理機構(尤其是國際性資産管理機構)管理的不少基金都有全球資産配置的投資政策,以分散投資風險,并且A股在MSCI全球市場、新興市場指數中分别有0.4%、4.2%的權重,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中國證券市場都是境外資産管理機構的重要投資市場之一。
招商證券的張夏亦認為近期外資有可能重新流入A股。他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外部環境在過去一個月突然出現重大轉折,自美國大選出現波瀾起,美國國債餘額增速開始放緩,并且近期各種資料也都出現了放緩的迹象。與此同時,投資者逐漸加碼交易美國衰退預期,美元指數、美債收益率大幅下行,大宗商品、海外股市出現大跌,人民币匯率反而大幅走強。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張夏認為,此時A股的交易邏輯将會出現重大變化:一方面,内需政策需要進一步發力,對沖即将到來的外需下滑,A股投資從外部導向轉為内部導向,投資者應該更加關注跟内需相關的科技消費醫藥;另一方面,海外股市風險提升,國内反而有重要機構投資者托底,且有人民币升值預期存在,一旦内需政策發力,讓投資者看到國内經濟和企業盈利企穩的迹象,外資就有可能重回A股。
對于A股市場能否成為這場全球風暴中的避風港,黃永耀向記者表示,從估值來看,A股市場确實處于估值窪地,目前上證50和滬深300的市盈率分别是10倍和11倍,而道指和标普500的市盈率均在26倍左右,A股市場的估值優勢顯而易見。
另外,相關統計資料顯示,近期A股市場出現了ETF成交與淨申購明顯放量的現象,7月ETF資金累計淨流入1525億元。對此,張夏表示,在市場經曆調整之後,ETF的重要投資者開始加大了增持ETF的力度,為市場提供穩定的增量資金,對後續資金面形成重要支援;同時,政策也正迎來重要的發力拐點,有望逐漸扭轉過去三年偏弱的内需環境;此外,美國有望進入降息周期,美債收益率下行、美元指數走弱、人民币開始走強,A股面臨的外部流動性環境也在改善。
是以,張夏認為,A股調整的空間已然不大,目前的情景跟2018年第四季度類似,A股正處于繼續築底的過程中,但随時可能會開啟一輪像樣的反彈行情。
黃永耀同樣看好A股的投資前景,認為A股市場正面臨轉機,“A股市場在嚴監管下回到規範之路,目前滬深300市盈率僅11倍,具有長線投資價值”。
檢視原圖 166K
-
外圍股市劇震,A股能否成為“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