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丁丁的慢時光
文/丁丁
01、
猛然間發現,家裡的荷花開了,當然,肯定比不上外面公園裡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的壯觀景色。
可是,能用一小缸清水,開出如此嬌豔的荷花,難道不是很有一種成就感嗎?
家裡自從種了荷花,每年都會開出那麼三五朵,清晨起來,荷花迎着朝陽,儀态萬千,搖曳生姿。
我很喜歡這種粉色的荷花,粉得嬌豔欲滴,粉得晶瑩剔透。
上午時分,荷花盛開,有風既作搖曳之姿,無風亦呈婀娜之态。
到了下午3、4點鐘,荷花又會閉合起來。
此時,你以為它是在含苞待放,但其實是在閉月羞花,默默調整。
等到第二天清晨,它又會迎着朝陽怒放。
02、
荷花一般開到大概一周左右,就會凋謝。
凋謝之後的荷花,還可以拿來做美食和藝術品。
把碧綠的蓮葉切絲熬水,然後加入大米和小米,拿來煮粥,煮好的粥帶着淡淡的藕荷色和淡淡的荷葉清香。
荷花凋謝後,剩下的蓮蓬會結蓮米,新鮮的蓮米比較好剝殼,如果等到蓮蓬幹枯之後,再想把蓮米取出來,殼就很難剝了。
我不知道市面上賣的蓮米是不是也是趁新鮮的時候把它剝出來的呢?
剝出的新鮮蓮米可以拿來炖銀耳湯,或者煮稀飯,軟軟糯糯,非常好吃。
蓮心有藥用價值,可以清熱,主要是清心火,是以我一般不取蓮心,雖然微微苦,但苦味可以接受。
剝去蓮米後,剩下了完整的蓮蓬,我們把它倒挂起來,自然晾幹,就成了具有藝術氣息的蓮蓬幹花。
想想真是神奇,一缸池水,竟然可以孕育出如此美妙的生命,這就是夏天賜予我們的美味和禮物。
03、
荷花,作為一種自然界的美麗植物,自古以來,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和贊美。
楊萬裡的《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
周敦頤的《愛蓮說》: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些詩詞,生動地描繪了荷花的高潔品質,足以可見古人對荷花的喜愛和欣賞。
等過一段時間到了秋天,雖然花開已花謝,但夏天的味道還會繼續,而幹枯的蓮蓬和荷葉,則别有一番風味。
一池秋水,半塘殘荷,有人嫌它殘破枯萎,也有人愛它獨守清秋。
李商隐在《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衮》中寫到: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紅樓夢》裡的林妹妹則把它改成了:留得殘荷聽雨聲。
一枯一殘,有相同也有不同,林妹妹的似乎更有意境:枯敗中平添了一份孤獨與自尊。
04、
用儀态萬千,搖曳生姿來形容荷花,一點不為過。
幹脆泡一壺好茶,趁着荷花盛開還未枯敗,細細欣賞。
今天選了一把名叫“笑櫻壺”的紫砂壺,泡了熟普普洱茶,外加幾片陳皮,随着紫砂斜柱,頓覺紅袖飄香。
“笑櫻壺”是明代時期泡茶的一種器具,它源自古代陶瓷貯茶器具為靈感,它屬于紫砂壺中的經典壺型之一。
它的名稱來源于其壺身形狀的特點,壺身由上至下漸漸收斂成圈足的圓形形狀,壺嘴和把手則向上翹起,使得從側面看形如笑顔,同時它的蓋鈕形似櫻桃,是以得名“笑櫻”。
此外,笑櫻壺的名稱還與《聊齋志異》中“嬰甯一笑千愁解”的典故有關,這個典故中的“笑”與壺的形狀相結合,使得笑櫻壺不僅具有優美的外觀,還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它的造型和名字都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而不同”理念,象征着順和、祥和、和諧的生活情感,以及中庸之道的淡定處世态度。
如此看來,笑櫻壺不僅是一件實用的茶具,還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啊。
今天選擇這把笑櫻壺,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剛好不謀而合啊。
05、
荷花的美麗不僅僅展現在其外表上,更在于其内在的品質和精神,即使生長在污泥中,也能保持自身的清潔,不被外界環境所污染。
這種品質被視為“花中君子”,象征着清正廉潔、潔身自好、一塵不染的品格。
此外,荷花的美麗,不僅僅局限于它的外表,它淡雅的色彩、婀娜多姿的體态,以及清新脫俗的風骨,都是美的展現。
李白的詩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形象地概括了荷花的這一特性,強調了荷花的美是天然的美、自然的美,沒有一絲一毫的人工雕飾的美。
荷花的美,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讓人感受到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感。
你喜歡荷花嗎?
———— END ————
(圖檔來自作者手機拍攝)
作者:丁丁,專注為您帶來影視、小說、人物的情感解讀。喜歡旅遊、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溫暖的文字,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書寫自己的慢時光。
學習和成長是一件終生的事情,願與你同行,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轉發、關注作者不迷路@丁丁的慢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