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開始長達十六年的海外流亡,直到1913年清朝覆滅才回國。

這一舉動引發衆多遺老遺少的熱切期盼,可惜與他們的期望相反,康有為并未重振大清的雄心,而是選擇享受晚年生活。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其實在漫長的流亡歲月裡,康有為也并不是全部在“流亡”,他曾斥巨資在瑞典購下一座島嶼,并在島上建造中國式園林“北海草堂”,可見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那麼這座島嶼的命運如何?如今它的歸屬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康有為的發展曆程

康有為原名康祖诒,1858年出生于廣東南海,祖父康贊修和父親康贊诒都是當地有名的鄉紳,家境相當殷實。

康有為的童年在南海度過,那裡的田園風光美不勝收,宅院寬敞四周翠竹掩映,院内花草繁茂,宛若一片世外桃源。

康有為自幼聰慧好學,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家中長輩對他寄予厚望,每日清晨在花園裡讀書,朗朗書聲在花間流轉。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父親康贊诒是個熱愛自然的人,常常帶着兒子遊覽南海的山水,認識各種植物和動物,真正做到教育和實踐相結合。

随着年齡的增長康有為的求知欲愈發強烈,為了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父親送其到廣州求學。

當時,廣州是大陸南方的重要城市,經濟繁華熱鬧、學術氛圍濃厚。康來到廣州後,他拜在著名學者徐勤門下,開始系統學習儒家知識。

廣州作為開放的口岸城市,吸引大量外國商人和傳教士,同時也帶來先進的科學儀器和書籍。

是以,在廣州求學期間康有為學到不僅是儒家經典知識,還接觸到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思想。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他對此産生濃厚的興趣,隻要一有時間就開始研究西方的科學和哲學,屬于站在時代前沿、睜眼看世界的一類人。

1895年康有為來到北京參加會試,同一時間清朝在甲午戰争中戰敗,還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一舉動引起全國上下嘩然。

康有為、梁啟超等有志之士十分不滿,聯合各省應試舉人向光緒帝上書要求變法圖強,這件事情被稱為“公車上書”。

一群熱血青年奔走呼号,向朝廷表達變法的迫切願望,上書活動引起了朝野震動,康有為、梁啟超帶領的名字一時傳遍全國,當然最出名的還是康有為。

當時光緒帝還接見了他,借此機會向光緒帝陳述變法的必要性,還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議。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儒家思想、國外科學等言論,使得光緒帝對康有為的才華和見解非常欣賞,任命為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并負責籌劃變法。

1898年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這一诏書标志變法正式開始,康有為還專門設立一個名為“制度局”部門,皇帝直接指揮、負責議決政事、推行新政。

制度局存在的時間并不長久,但卻從根本上改變清朝的政治制度,好似專屬于皇帝的一個小部門,而這自然引起保守勢力的極大關注,畢竟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變法過程中,康有為與譚嗣同、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密切合作,推動一系列改革措施,數百道變法诏令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進一步壓縮保守派的生存空間。

光緒皇帝雖然是清朝的九五之尊,但當時朝廷真正的掌權者并不是他,而是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後,屬于保守勢力中的“頑固分子”。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人為财死鳥為食亡,慈禧太後及其支援者對變法充滿敵意,理由則是變法動搖清朝的統治根基。

不管這個想法是否真實,9月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将光緒帝軟禁在瀛台、戊戌變法失敗。

遊曆歐洲與購島建園

同為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康有為得知消息後立即逃離北京,經天津塘沽南下來到香港輾轉逃往日本,生怕被慈禧太後抓住。

在朋友的幫助下康有為得以在日本短暫停留,孫中山的同盟會正在為推翻清政府而籌備革命,多次希望與康有為合作,但卻被後者堅決拒絕,因為他是一個很徹底的保皇派。

流亡的日子康有為并不艱苦,靠着各種遊說、各種演講(比如營救光緒帝、變法援助等名目)獲得大筆捐款,靠着這些錢在海外生活的有滋有味。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他與日本當地的華人華僑來往密切,還娶了一位日本女子為妾,生活頗為安逸。1899年,康有為離開日本前往加拿大,在溫哥華居住了一段時間,當地華僑還贈送一棟别墅。

這一時期,孫中山依舊曾派人前來勸說他參加革命,康有為依然拒絕,後來輾轉來到美國。

在一次演講中結識一位名叫何旃理的少女,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不久與之結婚生活幸福美滿。

大約從1904年開始康有為遊曆歐洲各國,先後通路英、法、德、意、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希臘等國,至于遊說的資金自然是海外華人的各種援助和捐款。

這些錢本是大家為他進行革命提供的經費,可康有為卻将其“據為己有”,一直過着财務自由的生活。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在瑞典他被當地的自然美景所吸引,湖泊、森林和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仿佛找到心中的世外桃源。

瑞典沙丘巴登有着“湖中精靈”的美譽,四周環繞着茂密的森林,風光迷人、甯靜祥和。

在沙丘巴登的日子裡,康有為住在當地的鹽湖飯店,每天都會站在觀景平台上享受着湖光山色帶來的甯靜。

或許是心血來潮,或許是早有想法,康有為看上湖中心有一座小島,小島雖然不大,但四周環水綠葉點綴,猶如一顆綠色的寶石鑲嵌在湖中。

島上沒有人居住顯得格外靜谧,他被這座小島深深吸引,決定将其買下。經過一番談判,以36000瑞典克朗的價格買下了這座無名小島,約合現在的150萬元人民币。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150萬人民币即使放到現在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康有為每天遊山玩水自然沒有這麼多錢,而這些錢基本都是别人捐給他的活動經費。

買下小島後康有為将其命名為“北海草堂”,并在島上建造一座中國式的園林,同樣花費不菲。

他在“北海草堂”生活三年,直到1907年國内形勢發生變化,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小島,開始了回國的旅途。

康有為的晚年

康有為在歐洲的經曆,使其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有更深入的了解,看到了這些國家的先進,也看到了它們的問題,隻可惜卻未能落到對大陸改革的行動之中。

辛亥革命後清朝滅亡,康有為依然存在嚴重的保皇思想,逐漸在政治上被邊緣化。他曾積極參與張勳複辟的活動,但複辟活動僅僅3天就失敗了,自此對政治徹底心灰意冷。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他選擇遠離政治舞台在青島度過晚年,期間寫下不少詩作,來表達對國家和社會的感慨。

1927年3月康有為參加人生最後一次宴會,回到家中因疑似食物中毒于第二日淩晨去世,結束波瀾壯闊的一生。

康有為的一生,既有輝煌的時刻,也有失落的時光。在維新運動中的努力,雖然未能徹底改變清朝的命運,但思想和行動對中國近代史産生深遠影響。

主張通過變法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倡導君主立憲制度,希望通過改革挽救國家,然而戊戌變法的失敗,使得他的政治理想破滅。

如何來形容康有為呢?戊戌變法時期的确展現一個革命人士應有的勇氣和決心,然而戊戌變法失敗後好似變了一個人一樣,是以有人說他是“康聖人”,也有人說他是“酒色之徒”,毀譽參半褒貶不一。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康有為離開“北海草堂”後,小島逐漸荒廢、建築也慢慢損毀,随着時間的推移再度成為一個無人的孤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瑞典政府将這座島的所有權收歸國有,并将其改名為“飯店島”。

現如今這座島仍然存在,但已不再是當年的模樣,“北海草堂”也已不複存在,每年隻是有一些遊客來到這座小島,追尋康有為當年的足迹。

總的來說,康有為從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到海外流亡,再到斥巨資購島建園,展現着他在那個年代的故事,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康聖人”是對他的一種褒獎,章太炎所言的“老而不死是為賊”,是對康有的一種諷刺,這兩種說法在如今依然有很高的熱度。對于康有此人,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新舊之間——康有為的封建觀 - 中國知網 (cnki.net)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康有為島 - 百度地圖 (baidu.com)

100多年前,康有為斥資150萬買下瑞典的一座島,如今島嶼歸誰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