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作者:歐洲華人街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我是一個"隻有國小文憑的中國進階品酒師"。國中沒畢業我和父母一起移民意大利千年,唐詩和宋詞還沒被深刻了解,就要抱着阿裡斯特和但丁。我的教育相對西化,但這并不影響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在父親的影響下,我的中文讀寫沒有落後。記得我第一次賺錢是"稿費":當時海外華文媒體今天還沒那麼富有,一份報紙是海外華人與家鄉最親密的關心點,每一頁都要來回讀幾遍,然後期待郵差準時投遞下一期, 當然,訂閱費并不便宜。報紙上有幾篇專欄長期草稿,"投稿費"是四分之一的免費報紙,第一稿成功後,我改變了不停地寫作的格局,再也沒有付過報紙。直到父親成為一家華文媒體的主編,我從有償寫作變成了"強制勞動",但并不是不願意,而是感謝他給了我這樣一個平台,讓中文寫作不僅成為我表達情感的管道,也成為督促我繼續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動力。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自從我十四歲移民到意大利以來,我第一次重返工作崗位是我"回歸"的轉折點。2014年,由于工作原因,我暫時搬到了北京。那是我記憶中最快樂的日子之一:也許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員工,但我一定是一個好奇的學生,在首都的八個月裡,我每天都在名師的班級之間跑來跑去,從書法到中國插花,從茶到古琴,隻要上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課, 我基本上又把它打遍了一遍。現在想來的時候,其實很膚淺,以為穿漂亮的旗袍,擺弄茶水,寫幾句毛筆的話,就是了解中國文化。炫耀的不僅僅是自然,沉溺于外表而不了解其背後的本質。但收獲還在,看着千刀萬劊然後讀者,學習是不是從模仿外表開始嗎?棋畫酒詩茶,我在體驗中發現了自己的喜好,比如彈鋼琴,鋼琴可以讓人窮而不感到郁悶,這是我在疫情爆發期間的深刻體驗。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2020年夏天,他在意大利的家中參加了浙江省僑聯組織的網上古琴演唱會,并演奏了"鳳凰為鳳凰"。

意大利是歐洲第一個遭受疫情爆發的國家,中國人也是第一批自發性居家隔離的國家,再加上我教的大學把課程搬到網上,除了參加一些與疫情有關的公益活動外,我基本上不出去。但我是一個特别喜歡折騰的人,通常有一半的時間"在路上",讓我這麼突然停下來真的不适應,感覺整個人都"發黴"了。然後我突然想起了幾年前從北京帶回來的古琴,開始挑逗,于是我認識了喜歡中國古典文學的古琴老師。我們每周都有一堂線上課,第一堂課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左手吟唱,右手重病,更一般很難說,它的人一定是在讀書。是以我第一次認真地閱讀經典,以便彈鋼琴。閱讀大自然會安靜下來。聽鋼琴,有時甚至隐約感覺到與古人的共鳴,也許這就是我對中國文化更深刻的了解。但更深層次的體驗來自"葡萄酒"。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2020年春季,參與并協調中國向意大利捐贈抗疫物資

正如開頭提到的,我是一個品嘗者。因為生活在托斯卡納,條件得天獨厚,北京回來了,從種植、釀造到侍酒師和品酒,我接觸過所有與意大利葡萄酒相關的街區,也成為意大利品酒師協會唯一的"非意大利"品酒大師,經常教意大利人喝意大利葡萄酒。對于我的亞洲面孔,有些人會不相信,但往往七分欣賞加三分好奇心,不僅對我,而且對中國的好奇心,而"酒"是最好的共同話題。我每次都非常羞愧,因為我對中國葡萄酒知之甚少。這個問題直到我"回來"才得到緩解:去年10月底,我買了一張單程票,回到中國,一頭紮進了中國葡萄酒的海洋,體驗了中國葡萄酒文化的強烈沖擊。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2018年,品酒師證書将由意大利全國品酒師協會主席親自頒發

首先是品嘗系統和術語之間的差別。起初,我想使用品酒系統來使用白葡萄酒和黃葡萄酒,隻想着顔色的香味和平衡,不都是一樣的嗎?但我錯了。在葡萄酒評論中,我們經常用比喻性的詞來形容,比如各種無花果香氣、低酸度、單甯觸感等等。而在白酒中,鐘傑老師告訴我,品鑒的第一步不是看顔色,而是"凝結平靜,心系酒",隻有心裡酒,才能有一定的洞察力,比如心裡對"眼睛、耳朵、鼻子和舌頭"的"意義"是根本的了解。在評論中也是如此,會使用一些抽象的形容詞,如"幹淨、強烈、甜美"等等,除了一些我們不太熟悉的香氣,如"醬汁、酒窖底香、陳香"等,甚至涉及"身體感覺"的描述。這讓我不禁好奇,就連我的中文也無法準确定義這些詞的含義,如何把它們介紹給國外朋友呢?

2020年秋季,釀酒第五年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此外,如何解釋釀造和飲用傳統比品嘗更困難。當談到葡萄發酵時,它隻不過是酵母和細菌,天然的,添加的,"天然"和"人造"雲;但葡萄酒音樂不是純粹的微生物,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釀酒音樂制作方式可以徹底改變葡萄酒的風格,甚至很多過程都無法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二是飲酒傳統:在葡萄酒文化中,我們最注重葡萄酒的結合,葡萄酒和蔬菜需要相輔相成。但當我問《中國葡萄酒史》的作者王賽,中國葡萄酒是如何供應的時,他笑着說,在中國文化中,葡萄酒不是配菜,而是一個比對者——誰喝什麼酒。在家裡和咪咪長老一口黃酒,在外面和哥哥悶悶不樂地捂着兩鍋頭......如果你真的想把中國葡萄酒與飯菜纏繞在一起,當然可以四舍五入,但這偏離了我們的傳統。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2021年夏天,他與茅台前董事長姬克良先生合影。

說到傳統,我發現這是一條很難跨越的鴻溝,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葡萄酒和葡萄酒文化。想了解中國葡萄酒的意思是去山東酒桌坐下,去廣東吃點心喝一杯肥豬肉玉冰燒,去茅台踩一首歌,去紹興割一棵辣草......那麼你就可以慢慢明白為什麼醬酒兩岸的赤水河會如此不同,為什麼江淮派濃烈的香味比四川派更柔和。你學得越多,你就越覺得自己無知和渺小,但從不放棄這個想法,而是逐漸開始建立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和體系。

中國一直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我們的文化和思想一定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每一個海外華人都是中國文化的使者。我願以葡萄酒文化為載體,通過分享中西葡萄酒文化,編織一條紐帶,鋪就一條道路,搭建一座橋梁。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我的海外故事|意大利王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