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巴黎周期,世界乒乓球都是往更快更強的進攻方向發展,無論男女。
随着反手擰拉技術的不斷進化,伊藤美誠創立的“前兩闆打法”逐漸被所有乒乓球選手接受、吸收并發揚,世界乒乓球越打越快,拍數越打越少。與之相适應的是,全台360度進攻無死角的王楚欽和正反手進攻犀利無比的孫穎莎拿到了最多的冠軍,并均來到世界排名第一。
然而,在巴黎奧運會上,莫雷加德戰勝王楚欽、樊振東戰勝莫雷加德、陳夢戰勝孫穎莎,這幾場決定奧運會金牌歸屬的大戰,都是相持能力更強,防守能力更強的選手戰勝了進攻能力更強的選手,是盾戰勝了矛。世界乒乓球在巴黎奧運會上,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乒乓球舊打法複辟。
發生了什麼事呢?
其實,這非常正常,乒乓球打法的複辟,正是乒乓球技術和打法辯證發展的結果。
當世界的矛占上風,很多盾都被打穿了時,人們必然會去研制更加強的盾;而當世界的盾占上風,很多矛都刺不穿了時,人們肯定會去研制更加利的矛。
就是因為巴黎奧運會之前,王楚欽、孫穎莎的進攻打法占據上風,拿到一個又一個冠軍,樊振東和陳夢迫不得已,才去埋頭打造了他們更強的盾。
我們在樊振東的訓練中發現,他的教練用多球不斷地抽殺,讓樊振東練防守。而陳夢在近3年隻赢了孫穎莎兩次的情況下,用打防守打相持,在沙特大滿貫賽上戰勝了孫穎莎。他們在奧運會之前,都練成了更強的盾。
于是,我們在比賽中看到:王楚欽輸莫雷加德,主要是進攻被克制,相持吃虧;莫雷加德各種非常犀利的進攻,一次一次被樊振東防住,并時不時被打回頭;當孫穎莎正反手不遺餘力地進攻時,陳夢把全台防得水洩不通。
而王楚欽和孫穎莎,對對手的防守和相持能力的提高,有些始料未及。王楚欽大力進攻後,總不能及時回位;而孫穎莎在陳夢密不透風的防守下,進攻屢屢失誤。
最終,在巴黎奧運會上,樊振東和陳夢奪得金牌,防守和相持打法完全占了上風,完成複辟。
那麼,世界乒乓球的未來4年,是不是又将是防守相持為主導的球員稱霸江湖?我看未必。
奧運會是不同于其他比賽的一個賽場,在奧運會上,由于壓力過大,進攻隊員肌肉的放松度不高,進而造成進攻沒有其他比賽爆。在後奧運會時代,進攻打法仍然具有優勢。
同時,以進攻為主要打法的球員,也會在未來打造自己更加堅強的盾。王楚欽在大力進攻後更快速回位,孫穎莎會進一步提高相持能力。世界乒乓球未來的發展方向,仍然是矛與盾的較量,而且較量會更加細化和深入。一個時期矛占優勢,另一個時期盾占優勢,才是乒乓球技戰術發展永恒的主題,乒乓球教練員運動員不斷求索新技術、新打法之路,永遠沒有終點。
最後,巴黎奧運會還告訴我們兩條經驗:一是在個人優勢不大的情況下,想要拿到奧運會金牌的話,奧運會前一年半載之内,最好不要有什麼引人注目的表現;二是想拿到男女單打金牌的話,不要去拿混雙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