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車企業們“不務正業”?L5自動駕駛或最早落地機器人

作者:钛媒體APP
造車企業們“不務正業”?L5自動駕駛或最早落地機器人

文偉光錐形智能,作者|劉健

近來汽車制造企業一直在刷刷子,開始"生意"。9月7日,鵬鵬汽車生态企業澎航智能釋出首款智能機馬。

而此前,首屆風火"數百億汽車"小米于8月10日推出了機器狗"鐵蛋"。然後,在8月19日,特斯拉在AI開放日推出了人形機器人Tesla Bot。

雖然很多網友調侃小鵬有點"狗換馬"的意思,但主營業務是機馬和小鵬汽車,實在說不了無關緊要。

馬斯克總是說得很快,他說特斯拉是一家車輪上的機器人公司。8月18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也将自己的産品定義為"汽車機器人"。這些汽車制造商已經将汽車和機器人視為一回事。

9日、10日,在2021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圖靈獎得主、斯坦福大學前校長、現任谷歌Alphabet董事會主席約翰·軒尼詩指出,機器人在圖像識别、傳感器融合、處理不确定性等方面的智能學習和疊代,已經成為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演進的關鍵路徑。

無論是汽車、人、狗還是馬,雖然形式看似多樣,但實際上,智能技術的許多底層邏輯都是互相關聯的。也就是說,無論是汽車還是機器人,想要"識别道路",都要依靠自動駕駛技術。

<h2>汽車和機器人的常見融合</h2>

汽車和機器人的起源可能是汽車人離開Sebatan尋找新能源。1984年,美國大型動畫系列《變形金剛》的上映,打開了汽車與機器人融合的大門。

而與此同時,随着世界機器人大會北京環球國際影城的試運作,光錐智能小編也提前通過4D電影來感受車人"火源之戰"。

造車企業們“不務正業”?L5自動駕駛或最早落地機器人

(變形金剛基地,環球國際影城,北京,微網誌圖檔)

在上個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給出了一個現實的答案。除了阿波羅無人車不能變形的幹車架構外,自動駕駛、人機互動等元素也随處可見。

此外,阿裡無人物流的小驢、美國群喂食機器人雖然命名為機器人,但除了載着不同的人類貨物外,在自動駕駛領域,汽車和機器人的許多軟硬體技術都很普遍,都是基于視覺感覺等多系統融合的場景認知和決策。

"機器人的最高形态是和人類一樣做,"專注于社群服務機器人的麥燕智能CEO李雨浩說。像人一樣感覺,像人一樣做出決定。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表示,該公司正在用模型制造智能機器人來制造智能汽車。它自己的機器人馬有一個車級智能駕駛系統,可以智能地識别環境并進行行動和互動。

中國科學院工業科技中心汽車行業專用研究所陸文亮認為,"從掃蕩機器人到仿生機器人再到自動駕駛,是一條需要逐漸更新的技術路線。"

自動駕駛技術可以了解為三個階段,汽車輔助(L2至L3),人類輔助車輛(L4),L5級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的最高層次是實作機器人而不是人類駕駛,這都是自動駕駛人的終極夢想。

但距離完全替代L5技術的距離,以及汽車着陸的規模,讓從業者感到不确定。就連自信的馬斯克也承認,自動駕駛并不是那麼容易。就連華為智能駕駛産品線前總裁兼首席架構師蘇,也更悲觀地認為L5自動駕駛永遠不可能實作。

但技術不會停止發展,一步一步走,吃吃,L5可以從"低速"開始運作。根據SAE國際設定的分類标準,L5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問題是實作全天候、地理位置無人值守。無人物流等低速無人駕駛汽車更能适應不同的環境,在人與物的識别上更容易實作。汽車無人駕駛的技術積累。

造車企業們“不務正業”?L5自動駕駛或最早落地機器人

馬斯克已經證明,特斯拉機器人可以與特斯拉汽車共享配件,包括視覺解決方案。

斑馬技術智航聯席首席執行官張春軒也表示:"目前,低速物流等特定場景的自動駕駛正在加速應用落地,之後零部件、傳感器等行業的規模将産生巨大的驅動作用。"

<h2>降速不降,達到L5的高難度</h2>

低速助力全天候、全區域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完成L5級技術積累。但與此同時,社群、酒店等複雜的場景,讓機器人需要适應更多真實需求,可以說是"慢點不慢"。

造車企業們“不務正業”?L5自動駕駛或最早落地機器人

(麥燕智能自掃掃機器人"極光")

社群場景比沒有物流和小巴的封閉公園更複雜,更接近沒有信号燈和混合汽車的道路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技術在實際複雜場景中的積累有助于提高自動駕駛的整體能力。在汽車L5正式推出之前,機器人成為L5着陸甚至批量生産最有希望的場景之一。

李雨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麥燕智能已經針對社群現場的23種需求進行了研究,發現社群需求最高,最難的是清潔,其次是安全,第三是外賣進入社群。這些重大問題的背後,與社群中的人群混合相對應,偏袒的行為難以預測,路況也非常多樣化。在社群機器人清潔中,我們需要适應不斷變化的複雜路況,跟蹤逃避的人和寵物的運動路徑,并确定哪些物品是工作表面上的碎片,哪些是有用的物品,如身份證和檔案。這就要求機器人具有很強的識别環境、人與物體的能力。

對于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自動駕駛技術來說,要實作像人類一樣工作的高智能水準,需要時刻問自己"靈魂三個問題":

我在哪裡?

我要去哪裡?

我如何到達那裡?

造車企業們“不務正業”?L5自動駕駛或最早落地機器人

"我在哪裡":無論是機器人還是自動駕駛汽車,你都需要能夠首先定位。通過各種傳感器,如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音波雷達、車載攝像頭、夜視系統、GPS、陀螺儀等,在坐标系下确定自己的位置,并正确感覺周圍的靜态和動态障礙物,甚至建立周圍環境圖譜,這就是機器人的環境感覺技術,可以說環保意識是所有自動駕駛功能實作的基礎。

"我要去哪裡":L5級自動駕駛系統需要具備自主決策的能力。例如,對于配送機器人來說,安全将貨物運送到正确的位置是決策目标,對于清潔機器人來說,盡可能全面覆寫地面是決策目标,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來說,選擇最佳出行路線是決策目标。

"我怎麼到達那裡":當自動駕駛系統知道了它目前的位置和去哪裡時,它應該考慮如何通過,這是第三個重要的技術内容——路徑規劃、避障和運動控制,路徑規劃技術的目标是在已知地圖上的目前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間選擇一條最佳路徑作為軌迹, 避障技術是利用機器人或無人駕駛汽車對自己的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音波雷達、一系列距離感覺傳感器,如車載攝像頭和夜視系統,感覺障礙物并繞過它們,而運動控制技術則是最終的執行器,以確定機器人或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快速實作這一目标。

一般來說,汽車或機器人的自動駕駛技術主要由環境感覺、行為決策、路徑規劃和運動控制組成。

造車企業們“不務正業”?L5自動駕駛或最早落地機器人

在現實場景中,自動駕駛除了内在的"靈魂三題",還要面對外在的"靈魂解答",與人之間的互動。如何閱讀說明并給出有效的回報是機器能否取代人的關鍵因素。人機互動,其互動對象和互動都不是單一的方式。

在駕駛場景中,駕駛員不隻是開車,他或她需要與車内外的人互動。這種互動通常不是以語言的形式進行的,通常用眼睛或動作來完成信号。例如,向行人點頭或揮手以表明他們在前面,或者乘客下車拿起行李并敲打身體以表明他們可以離開。自動駕駛代替老司機,需要看一看才能了解其中的默契。

目前,無論是物流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還是喂食機器人,還要基于視覺和語音識别,實作簡單的互動,體驗大多優于車内的智能互動,但距離強大的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h2>政策助力上路,融資不冒犯</h2>

8月12日,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關于加強智能網控汽車廠商和産品準入管理的意見》,明确規定企業在實施線上更新活動前,應確定汽車産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技術标準和技術規範等相關要求,并向工業和資訊化部備案。 科技。未經準許,不得通過線上等軟體更新來添加或更新自動駕駛功能。

由于道德、安全和法律法規,L5在汽車中的實施需要逐漸的患者驗證。Scale Partners資本合夥人劉英航認為,L5自動駕駛是未來的必然趨勢,但短期内将難以實作大規模應用。

機器人則不同,中國目前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機器人有大量需求。根據人口普查報告,中國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已達到18.7%。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中國的出生人口連續第二年下降,從2016年的1787萬下降到2020年的1200萬。勞動力的減少和勞動力護理的老齡化需求将形成剪刀式的差異,未來勞動力差距将進一步加劇。與自動駕駛汽車相比,機器人着陸具有明顯的優勢。

造車企業們“不務正業”?L5自動駕駛或最早落地機器人

正是因為巨大的市場需求,讓機器人市場的熱度不亞于自動駕駛。在機器人領域,包括雲痕科技、高賢機器人、大閘科技等企業負責人融資已達數億元,大珠科技B+輪融資超過1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月至5月期間,國内機器人領域完成的81筆融資中,近40筆融資金額超過1億元。

未來,在天空中飛翔,在地面上奔跑,甚至在家裡飼養機器人。家庭社群、酒店餐廳裡有各種機器人穿梭車,L5自駕就在你我身邊。(本文首發钛傳媒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