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研是一場不公平的競争?

保研是一場不公平的競争?

在目前保研競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種多元化的競争政策層出不窮,這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于保研公平性的廣泛讨論。不少人提出質疑,認為即使聯考成績優異,保研的機會也可能不如他人;有些人則是整天忙着參加各種項目,動動嘴皮子就能輕松加分,讓那些埋頭苦讀的同學們感到十分無奈;還有些同學來自雙非學校,盡管成績再好,也難免會遭遇到一些偏見和不公。

保研是一場不公平的競争?

圖源小紅書

在這場看似不公平的競争中,有的學生憑借獨特的政策和機遇輕輕松松就拿到了保研名額,有人卻隻能眼巴巴地看着機會從眼前溜走。那麼,對于廣大普通保研er來說,如何才能突破自我,實作逆襲呢?

1

保研的“不公平”都展現在哪裡?

名額配置設定的“不公平”

頂級高校與普通高校之間,在推免名額的配置設定上存在着巨大的鴻溝。前者的推免比例動辄超過一半,而後者卻可能低至個位數。這無疑剝奪了許多普通高校學子的公平競争機會,使得教育資源的配置設定更加失衡。一般來說,名校的保研率較高,而一些普通高校的保研率可能較低。比如2023年,根據官方資料,浙江大學共有6318名大學畢業生,其中,獲得保研推免資格的有2416人,保研推免率達到了33.97%,而一些雙非院校,如河北大學2023屆大學畢業生6873人,保研名額總計593名,保研率為8.63%,可以看出各個院校之間因為水準層次的差異,保研率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保研是一場不公平的競争?

圖源小紅書

院校背景的“不公平”

對于許多來自雙非院校的學生來說,保研之路充滿了坎坷和挑戰。由于大學背景的限制,他們在申請保研時往往面臨着更多的困難和歧視。這些學生在學術上付出了同樣甚至更多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在保研的道路上,他們的學術成就和科研能力卻常常被忽視或低估。相比之下,一些211和985高校的學生在保研申請中則顯得更加輕松。盡管他們的學術表現并不一定比雙非院校的學生更加突出,但由于母校的光環效應,他們更容易獲得保研的機會。例如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2024年 “外語菁英夏令營”招生簡章中就明确指出申請者需要時是雙一流高校的學生。

保研是一場不公平的競争?

圖源上海交通大學官網

資源擷取上的“不公平”

對于一些學生來說,他們的家庭背景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資訊,使得他們能夠輕松地擷取到保研所需的各類資料。無論是導師的推薦、優質的實習機會,還是其他有助于提升個人競争力的資源,他們總能在第一時間内獲悉并抓住。這種優勢不僅讓他們在保研競争中占據了有利地位,還極大地提高了他們成功的機率。

但是,對于另一些學生來說,保研的道路則充滿了荊棘和坎坷。他們來自普通家庭,沒有強大的社會背景和關系網作為支撐。盡管他們同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但由于資訊不對稱,他們往往錯過了許多寶貴的機會。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擷取導師的推薦,也可能無法找到合适的實習機會來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這種資源的匮乏和資訊的不對稱,讓他們在保研的道路上步履維艱。

保研是一場不公平的競争?

圖源小紅書

1

保研真的不公平嗎?

從制度上來看,保研制度确實展現了相對公平的原則。它主要依據高校的學科實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名額配置設定。這意味着,每個學校、每個專業都有機會獲得保研名額,而學生們則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争取到這一寶貴的機會。同時,國家也會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區域建設的要求,對某些專業或地區進行适當的傾斜,以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分布。

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高校在推免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權和差異性,導緻了一些人為因素和可操作空間的存在。這使得保研考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公平的現象,比如論文挂名、水項目等行為難以監管,以及推免名額和細則的變動等。這些因素都給保研er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和挑戰。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是否應該否定保研制度的公平性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保研制度仍然是一種相對公正的選拔機制,它為更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免試攻讀研究所學生的機會。而且,隻要我們遵守規則,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就有可能成功保研名校。是以,我們應該正确看待保研制度存在的問題,既要反對不正當的競争手段,也要學會在規則範圍内整合資源,提高自己的競争力。

1

普通保研er如何逆天改命,成功上岸?

明确自我定位

保研er應盡快明确自己的保研目标,包括是否跨校、選擇專碩還是學碩、目标院校的層次等,并詳細了解各高校的錄取标準和曆年推免政策。例如,可以研究本校各類活動的加分項目,找出分值最高且相對容易獲獎的比賽,集中精力攻克,進而為自己積累更多優勢。

發揮個人優勢

保研er應充分發揮個人特長,以彌補背景上的不足。例如,來自雙非院校的保研er雖然可能面臨一定偏見,但一些高校已開始注重多元評價,如提供科研成果可放寬院校要求等。是以,通過優異的學業成績和充實的科研經曆,保研er完全有機會扭轉局勢,成功獲得理想的保研機會。

充分拓展人脈資源

對于資源相對匮乏的保研er而言,積極拓展人脈資源尤為關鍵。保研er們可以努力向上社交,比如可以和頻繁接觸的任課老師打好關系,他們不僅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有着深厚的造詣,而且對學術賽事、最新科研動态以及論文發表情況了如指掌,如果保研er能夠巧妙運用這些資源,無疑會在保研之路上獲得巨大助力。此外,輔導員也是一寶貴的資源,他們對學校的招生政策、曆年保研情況等了如指掌。保研er在面臨關于保研名額、推免細則等困惑時,不妨多向輔導員請教,同時也可以主動向輔導員透露自己的保研意願和詳細規劃,以便獲得更具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挖掘小衆賽道

在保研過程中,一般同學可能會傾向于選擇位于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相比之下,位于西北、東北地區的高校可能會因為地域因素而被一些保研er排除在外。這些地區的高校雖然教學和科研水準也很高,但由于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相對落後等因素,可能會被一些保研er視為欠佳的選擇,相對來說錄取門檻較低,大家可以主動關注,積極投遞。

派派說

總而言之,保研并非一場絕對公平的競争,而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也要認識到其相對公平的一面。保研er要不斷提升自己,積極面對挑戰,才能更好地在這場競争中逆天改命,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