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巴黎奧運會熱播之際,一個短視訊從巴黎經網絡平台傳至手機,映入筆者眼簾:第三十三屆法國巴黎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黛安·德·納娃塞爾·德·顧拜旦出席“法國巴黎奧運會國際藝術交流展”,法中文化促進中心蔡垂彪先生在一片熱烈而又和諧的氛圍中,現場展示中國著名畫家曾建國先生所畫的兩幅國畫作品寫意牡丹“四海同春”“和美吉祥”并合影留念。
法國巴黎奧運會國際藝術交流展現場。
法中文化促進中心蔡垂彪先生與曾建國作品合影留念。
曾建國先生是筆者的老鄉、老友、老師。他生長在鳳凰山下、韓江河畔的梅州市豐順縣留隍古鎮,名山大川的滋養和厚重文化的熏陶,使之成為具有浩然正氣品質、豪邁大氣性格、與人為善情懷、腳踏實地作風的文化人。早在青年時期,他便在各類報刊發表了大批充滿正能量、正義感的散文、小說、詩詞,并結集出版上下兩卷《泉聲·曾建國作品集》,早早地加入廣東作協,成為粵東文學界一顆璀璨明星;除此之外,曾建國先生還是一位楹聯大家,所撰寫的對聯如騰蛟起鳳而又法度嚴謹、既下接地氣又上通霄漢,深得中國聯壇泰鬥鄒繼海先生的賞識以及廣東衆多楹聯學家的好評,因而退休幾年後,他被選為廣東楹聯學會會長,不遺餘力地奔走在全國各地傳播、普及楹聯文化。
外國觀衆與曾建國作品合影留念。
然而,在曾建國先生身上許許多多的閃光點中,時下格外耀眼的還是他的國畫。曾建國先生又是廣東省和廣州市的美協會員,他的花鳥畫早已見諸《美術》《廣東美術研究》《南方日報》等主流報刊和專業出版社出版的個人花鳥畫集,還曾在中國作協主辦的美術作品展上摘取桂冠。他喜畫梅花、牡丹、竹子、美人蕉等,尤愛“中華民族富強興旺象征(建國先生語)”的牡丹。牡丹,是“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的“花之富貴者”,被國人視為國花,曆來畫之者不計其數,名作也層出不窮,以緻國畫牡丹的造型及其畫面的結構,無論工筆還是寫意,似乎都已定型。正因如此,要畫出牡丹的新面目、新精神,實非易事。
深谙繼承與創新之道的曾建國先生,經過近20年的不懈探索和實踐,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寫意牡丹技法——融水法,即以水為底,再施墨色,形成以墨破水、以色破墨、水墨色自然融合的清新畫面,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神采飛揚之感。其筆下牡丹,正如著名書畫鑒藏家黎展華先生在《人民周刊》上發表的《新奇與驚豔——曾建國牡丹花作品解讀》一文中所說:“将牡丹的形态和氣質意象化,如夢如幻,産生了神秘、新奇、驚豔的美感,有如現當代LED‘雷射’的炫彩效果,給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享受,讓牡丹更具個性,更具獨創性,更顯高貴和典雅,更加迷人和誘惑,更加高尚和莊重的魅力與視覺效果。”正因如此,曾建國先生在巴黎奧運會國際藝術交流展中的兩幅融水寫意牡丹,一下子就“抓住”了現場中外觀衆的眼球,讓大家争相與之合影。
來源:掌上梅州;作者:邱偉傑
編輯:可燃冰
你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