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舌質可辨髒腑的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淺深。”大陸傳統醫學認為:舌頭通過經絡的循行,直接或間接地與五髒六腑相通。當體内的氣血、陰陽、寒熱、虛實等等出現異樣時,舌象往往也會出現相應改變。是以每次去看中醫,舌診幾乎是少不了的。那具體怎麼看呢?今天這篇文章把很多朋友關心的“肝膽濕熱”單拎出來,跟大家簡單聊一聊。
肝膽濕熱是如何形成的?
其實肝膽濕熱并不是由某一特定原因造成的,多由外感濕熱之邪,或嗜酒,過食肥甘辛辣,濕邪内生,郁久化熱所緻,或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内生,蘊而化熱,阻遏肝膽而成。中醫認為:濕熱之邪,黏滞纏綿,是導緻多種疾病的原因。再加上夏季人們愛好冰飲和啤酒,喜食燒烤等油膩食品,容易導緻肝膽濕熱,而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也會加重體内濕熱。
肝膽濕熱3種舌象
第一個,肝膽濕熱的人,舌頭兩邊會鼓脹發紅。舌兩邊是肝膽的反射區,鼓脹發紅,就說明肝氣不通,肝火比較旺盛。
第二個,肝膽濕熱的人,舌苔會變得非常厚膩,顔色發黃。舌苔厚膩,說明體内痰濕比較重,顔色發黃,說明痰濕已經跟熱邪糾纏在一起,形成了濕熱。
第三個,肝膽濕熱的人,會經常感到口幹,口苦。濕熱之邪灼燒經絡,會影響膽汁的正常輸布,膽汁上逆到舌面上,人就會一直感到口苦。
對于這類疾病,治療的原則是清瀉肝膽實火,清利肝經濕熱。
龍膽瀉肝湯
方組:龍膽草、黃芩、栀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等中草藥組成。
方解:方中的龍膽草具有清熱解毒、燥濕瀉火的作用,是治療肝膽濕熱的要藥。黃芩則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與龍膽草相配伍,可以增強清肝膽濕熱的作用。栀子則可以清熱利尿,促進濕熱排出體外。澤瀉、木通、車前子等藥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進排尿,減輕尿赤澀痛等症狀。
作用功效:具有清肝利膽、利尿通淋等作用,對于治療肝膽濕熱、口苦口幹、尿赤澀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中醫講究辯證,以上中藥方劑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适還請立刻前往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