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汾陽路上這處小廣場,感悟瞿秋白“一生中最平靜的時光”

作者:上觀新聞

5月6日,位于徐彙區玉陽路64号的玉秋白老家正式揭幕。由于舊居仍然有人居住,不向公衆開放,但在徐彙區天平路街道的帶領下,位于阜陽路複興路拐角處的老宅完成了翻新和翻新,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城市口袋廣場。目前,市民和遊客都可以掃描舊居銘牌上的二維碼,學習和欣賞秋丘白人烈士的短暫而偉大的一生。

新中國成立前,阜陽路64号10号曾是碧浔路碧星坊10号,是愛國者謝丹茹的私人住宅。1932年,于秋白和妻子楊建華就住在這裡。根據徐彙區委黨史研究室提供的資料,1931年,于秋白被免職後,化名林福搬到了大溪路(今延安西路)伊利兩個地區的一個勞工聚居所。同年4月,顧順璋在武漢發生兵變被捕,于秋白不得不再次調職。他先是先在妻子楊家的親戚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就搬到了毛敦位于豫園路首裡的家中。不過,毛墩家當時隻有三樓的大房間,秋白夫婦要躲起來并不容易。

來汾陽路上這處小廣場,感悟瞿秋白“一生中最平靜的時光”

是以,由毛盾夫婦自1931年起,與愛國的謝丹如一家一起居住在南城紫霞路68号。為了保護秋白和家人,謝丹沒有告訴任何人秋白家的身份,就連妻子錢雲進也沒有透露,外界都說他的一個林文佑因為病住在家裡。

1932年"一二八"事件後,謝丹茹和餘秋白從南城區搬到了當時的法租界碧浔路碧星坊10号,謝家住在二樓,燕秋白夫婦住在三樓。當時,謝丹茹的母親去世後不久,小樓的一樓就有了一座神龛。餘秋白的妻子楊建華親自幫助謝家照辦了葬禮,親戚們對"林家璇"情有獨鐘。這個身份,秋白夫婦的秘密封面在封面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來汾陽路上這處小廣場,感悟瞿秋白“一生中最平靜的時光”

在碧星坊期間,餘秋白孜孜不倦地從事文學創作和翻譯工作。根據新編《餘秋白編年史》,在住在這座小樓裡時,于秋白完成了論文《上海戰争與戰争文學》、流行說唱《上海英雄》,并諷刺了國民黨反動投降政策的文章《新英雄》等作品。在這裡,他還重讀了毛盾著名小說《午夜》的修訂版,并撰寫了一篇論文,評論了毛盾的小說《三人行》。此外,他還翻譯了盧納查爾斯基的戲劇《被解放的唐·奎克》(The Liberated Don Quirk)。

中日兩國簽署停戰協定後,兩戶人家搬回了紫霞路的老家。1932年12月11日,陳雲從謝丹茹家中接走了秋璞,送到了一個更僻靜的地方。楊後來回憶說,這對夫婦在兩個謝家一起生活了一年零七個月。這一次,餘秋白曾評論說,在謝丹茹家住了一年多,是他一生中最平靜、最舒适、最惬意的一天。

來汾陽路上這處小廣場,感悟瞿秋白“一生中最平靜的時光”

與福建省常定市玉丘白烈士紀念館的老址和上海虹口區山陰路的玉丘白宅相比,這座位于阜陽路的老宅以前默默無聞。為此,位于恒富曆史文化景觀區的平衡街于2018年3月釋出"行走平衡紅經典"微線,16個地點包括秋白老宅。公衆掃描點上的QR碼,可以在現場了解舊家。2020年11月,徐彙區文化旅遊局将"俞秋白老宅"作為徐彙區文物保護點,平衡街委托上海安莫吉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老宅廬廬路旁的秋柏路口稍作更新設計,為世人更好的仰望和了解烈士的生活。

平衡街地區曆史文化資源豐富,共有非動産文物131件,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1個,即上海宋慶嶺樓、上海文物保護館7号、東平路9号住宅、夏岩老宅、濮陽路79号住宅、國際小教堂、阜氏公館舊址、 盛軒淮住宅、張蘭老宅等。舊居揭幕後,徐彙區有18個文物保護機關,徐彙區有105個文物保護點,不僅實作了"鄰裡步行",更凸顯了海派文化與紅色文化的深度融合。

專欄編輯:唐偉 文字編輯:舒麗 标題:舒莉

來源: 作者: 舒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