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打仗為何扛旗兵不帶武器,為何還敢領軍沖鋒,其實他們不簡單

古代中國的曆史,完全就是鐵與血的故事,王朝更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冷兵器時代,戰争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在于士兵數量,由于很長時間沒有大規模的殺傷力,是以戰争說的通俗些就是拿人去堆,不過雖說是用人去堆,那也是各種陣法,也有不少出奇的戰役。

古代打仗為何扛旗兵不帶武器,為何還敢領軍沖鋒,其實他們不簡單

古代戰争與現在影視劇中表現确實有不少出入,但是我們通過古畫還是可以看出不少戰争的情景的,尤其是在很多的壁畫中,似乎更加是能展現當時的戰争。古代大規模戰争往往會在兩軍列陣準備後開始,當然那種出陣單挑的情況往往不會發生,出陣的小兵是去叫戰,不是去單挑再把對面将領幹掉就戰争結束的,人家主要是漲自己士氣滅他人威風的。其實除了那個騎馬沖出去叫陣的,還有就是戰争第一排扛旗的應該比較容易被記住,因為他們好像在戰鬥中除了扛旗,就沒啥事了,用現在的話講似乎是在打醬油也就是混子。

古代打仗為何扛旗兵不帶武器,為何還敢領軍沖鋒,其實他們不簡單

看上去是混子,其實他們的作用主要有幾個:一、撐面子,也就是自曝家門,旗上會寫自家部隊番号,也就讓對手知道是哪家人在跟他們戰鬥,不論輸赢也好讓對面清楚。二、領隊,古代沒有即時通訊,他們不能立刻傳達軍令,是以除了在接收鼓聲訊号,還有就是接收來自己隊伍旗兵的訊号,這樣他們的布陣就可以直接用旗兵來間接上司(具體還是要依據相應的軍隊編制來配置相應的扛旗兵)。三、維系戰鬥繼續,這算是最重要的作用了,電影《投名狀》很多人都看過,裡面打鬥場面除了主角光環太強外,戰鬥順序還是比較正确的,在取得對面将領首級後,他們順手也要砍對面旗,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快讓對面放棄戰鬥的做法。這可是有考究的,自家帥旗倒了,說明老大已經涼了,直接失去最高指揮,大規模冷兵器戰鬥可能就是亂鬥,士兵也就散了,與其亂跑被殺,就地投降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保命手段。

古代打仗為何扛旗兵不帶武器,為何還敢領軍沖鋒,其實他們不簡單

其實不論是做訊号的扛旗兵,還是在将領身邊的扛旗兵,他們都不會直接參與戰鬥,一般都會有專職的保護士兵,作為耳朵與眼睛,他們太早陣亡對于整隻大軍來講,極有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是以千萬不要以為扛旗的小兵是跟影視劇中一樣直接拔腿往對面中心沖,他們是有各自職責往前移動的,也并不是最容易陣亡的士兵。

古代打仗為何扛旗兵不帶武器,為何還敢領軍沖鋒,其實他們不簡單

聲明:文圖均轉載網絡,内容未核實,如有侵,請聯系删除。